【文匯網訊】據鳳凰網報道,伊朗核事件持續發酵。11月21日,美、英、加三國分別單方面宣佈對伊朗新一輪制裁方案。11月24日,法國宣佈將繼續在歐盟範圍內推動暫停進口伊朗石油產品的新制裁措施,並在與歐盟磋商前提下啟動單方面制裁。11月29日,伊朗學生衝擊英國駐德黑蘭使館,地區緊張局勢再次加劇。12月1日,歐盟外長在布魯塞爾就禁運展開會談。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傑表示,目前美國和歐盟對伊朗的制裁措施正在不斷加大,明年1月份歐盟很可能正式通過對伊朗的石油禁運方案。目前在歐盟從伊朗進口的石油中,意大利和西班牙合計佔到70%。但是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臘已放棄對禁運提議的反對,正在尋找其他石油供應方。如果最終禁運方案得以通過,伊朗的石油出口將會受到重創。
中投顧問發佈的《2011-2015年中國石油天然氣開採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伊朗是全球第四大石油生產國和全球第三大石油輸出國,原油日產量為350萬桶,出口約為220萬桶。其中亞洲國家是伊朗最大的原油購買方,中國、印度、日本和韓國從伊朗進口的原油占伊朗每天220萬桶原油出口總量的60%。
目前國際油價處於高位,伊朗核危機無疑進一步增加了原油市場的不穩定情緒,國際油價可能再度沖高。尤其是一旦歐盟達成對伊朗的石油禁運,將會拉升世界其他地區的石油需求,並導致國際原油價格不斷上漲。考慮到伊朗巨大的石油生產量和出口量,可以預計因禁運而導致的油價上漲幅度將是巨大的。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認為,在伊朗核事件中,中國陷入了一個相當尷尬的境地。一方面,反對核擴散是中方一直堅持的立場,伊朗的核計劃無法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也不利於中東地區局勢的穩定,因此中國不可能在國際上支持伊朗的立場。另一方面,目前伊朗已經成為僅次於沙特和安哥拉的中國第三大石油供應國,同時伊朗——巴基斯坦——中國這條陸上石油通道是中國在不安全的海上石油通道之外開闢的輸油管道,對於保障中國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一旦美國對伊朗實施經濟封鎖,將會導致中國失去這條陸上石油通道,危及國家的石油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