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香港政府新聞網消息,2008年四川大地震對省內醫療設施造成嚴重破壞。為協助傷者得到適切的治療,早日康復,重過正常生活,川港兩地一直緊密合作,提供所需的援助。
香港特區政府從「支援四川地震災區重建工作信託基金」撥款16億7,500萬元援建35項醫療項目,合共提供超過7,000張病床。
眉山市仁壽縣精神衛生保健院住院樓施工16個月後,已於今年1月投入服務,成為首個完工的香港援建醫療項目。
造福更多人
保健院的舊址受地震破壞,成為危房,需即時拆卸重建。保健院覓地重建後,新址面積比舊址約大5倍,設備也更先進。
新建的保健院設有住院樓、門診行政綜合樓、戶外活動區及其他設施,為眉山市仁壽縣60個鄉鎮約162萬名居民提供服務。
有了新住院樓,加上香港專家的培訓,保健院可為精神病患者和心靈受創的地震災民,提供多元化服務,包括音樂治療、遊戲治療及壓力管理工作坊等。
香港特區政府的支援和參與,大大改善了醫療設備和醫護人員的工作環境,保健院院長彭濤衷心感謝。
短片1/1下載
適切的照顧
該院護理部主任羅建國亦感到十分鼓舞, 表示保健院有了更好的設備和更寬敞的空間,能更適切地照顧病人的需要。
醫院管理局四川重建項目計劃項目統籌主任朱明,一直領導四川重建項目計劃小組,統籌35項香港援建的醫療項目,包括分佈在四川省10個市的32間醫院、衛生院和保健院。
小組主要負責就四川援建醫療康復項目向香港政府提供意見,包括管理資金、監察項目進展、策劃全面綜合專業模式照顧度過急症期的地震災民,以及在川港康復中心籌備推行專業培訓工作。
小組成員人數雖不多,但工作效率高。截至今年7月,已有8家醫院和一家衛生院完成建設工程。
川港需合作
朱明一直參與援建醫療項目,見證著項目由開始至完成。回想2008年災後第一次到四川,當地醫院嚴重損毀,重建工作艱巨,必須川港政府、業界,以及兩地人民緊密合作,方能成事。
提到保健院,朱明指出,這間精神保健院的科室較多,其中在心理諮詢方面,雖然未及香港臨床心理學的程度,但也辦得不錯。地震期間,心理諮詢科給予災民很多支援,院內的心理諮詢師,是當時本港前往當地進行培訓的對象之一。
眉山市仁壽縣精神衛生保健院是縣內唯一的精神保健機構。基於其重要性,地震後四川當局決定在佔地更大的新址進行重建,為縣內人民提供最好的精神護理服務。特區政府從「信託基金」撥款1,400萬元人民幣重建該院的住院樓,餘下的重建部分由四川承擔工程費用,預計2012年竣工。
至於其他援建項目,規模最大的,就是目前仍在施工,位於成都市的川港康復科技綜合大樓。綜合大樓總面積約80,000平方米,設有門診、物理治療部、作業治療部、臨床心理服務和義肢及矯形部等多個部門,專為汶川地震的傷員提供長期康復治療。特區政府資助2億2,000萬元人民幣,援建其中的川港康復中心,即大約三分一的工程,預計2012年中完成。
當局正舉辦「四川重建 --- 香港項目」巡迴展覽,首站是柴灣的青年廣場。展覽以錄像、圖片和文字,展示香港特區在5個主要範疇,即教育、基建、醫療設施、社會福利,以及臥龍自然保護區,參與四川受地震破壞災區的重建工作;亦介紹香港賽馬會與多個非政府機構參與重建項目的詳情。
除展覽外,特區政府也設立同名專題網站,上載5個援建範疇的便覽、新聞稿、圖片集和影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