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報道,伴隨著威武雄壯的歌聲,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已經走過了45年的輝煌歷程。中國戰略導彈部隊從誕生之日起,就為共和國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和平盾牌!
從戈壁高原到塞外山谷,從深山密林到荒野大漠,如今,一支支導彈勁旅征戰南北,游弋東西,在一次次錘煉中羽翼更豐
這是一支神秘之師,她藏身在中國陸地的深山峽谷和大漠戈壁
這是一支威武之師,她掌握現代化高技術戰爭克敵制勝的鑰匙
這是一柄斬妖之劍,她肩負著對侵略者以致命回擊的神聖使命
這是一塊和平之盾,她保衛著祖國的安全維護著全世界的和平
「在大漠深山,在戰爭前沿,我們是英雄的火箭軍團,不要以為我們沉默無語,我們要吼一聲就威震長天!大國的象徵,民族的尊嚴,只要祖國一聲召喚,我們就會伸出無情的鐵拳……」
全域機動,長空利劍馳騁大江南北
【鏡頭】
秋冬季節,第二炮兵組織某基地相距幾千里的4支導彈旅異地一令、「神劍」合璧,在南北跨越近萬里的「戰場」上,千人百車縱橫馳騁,在不同地域、不同氣候條件下打響未來信息化條件下「導彈戰」。
要贏得現代戰爭的主動權,戰略導彈部隊不僅要具備「定點發射」、「單向打擊」能力,更要錘煉「全方位突擊」、「全疆域作戰」硬功,真正實現多域機動、多重作戰。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第二炮兵始終堅持「動中建、動中練、動中提高戰鬥力」,把部隊「趕」出營區、「逼」進荒野、「挺」上高原,常年轉戰南北,游弋東西,圍繞提升全疆域作戰能力展開深入研究和專攻精練,在一次次摔打錘煉中歷練騰飛之意。
現代戰爭瞬息萬變,「動」起來是全疆域作戰的首要條件。各級訓練部門組織精銳力量對全國各地的道路、橋樑、涵洞等交通情況進行了認真梳理,制訂了道路搶修、多路開進、戰術迂迴等數十種方案預案,實現「要素精確到點、任務具體到人、時限具體到分」。
導彈武器裝備昂貴「嬌氣」,要想全疆域作戰必先「全方位適應」。官兵駕馭戰車長劍穿林海、鑽山谷、上高原、走戈壁,轉戰南疆北國,上萬組數據精確分析導彈武器裝備不同地域環境下參數、性能等的變化,一系列裝備改進調整措施增強了武器裝備在各種條件下的「免疫力」和「適應力」。
在炙熱如火的南方,官兵頂著40多攝氏度的高溫進行實裝操作,在哈氣成冰的寒區,他們在茫茫雪野上進行發射訓練,經過一輪輪針對性試驗和適應性訓練,取得高溫、低溫、雨天、大風等各種複雜困難環境下的導彈發射數據,「寒區可礪劍,熱區能點兵」的目標成為現實。
藍軍出擊,多維對抗激起驚雷陣陣
【鏡頭】
某導彈旅平時訓練有素,但首次與信息化「藍軍」過招,卻連連受挫。
「紅軍」導彈剛剛起豎,「藍軍」出其不意火力打擊和網絡攻擊,迫使他們趕緊轉場待機;正當「紅軍」運用指揮網絡報告戰場態勢之時,「藍軍」又對截獲的「紅軍」信息指令進行「加工」,然後繼續傳給「紅軍」,讓對手跟著自己的指揮棒走……
「藍軍」一次次運用狠招毒招,給「紅軍」官兵上了一堂精彩的現代戰爭「大課」,同時還催生了一批信息化條件下的新戰法。
這支年輕的「信息化藍軍」,是為適應戰略導彈部隊一體化實兵演練的需求組建的。他們逐步擔負起了模擬未來信息化戰場,對「紅軍」導彈部隊實施精確打擊、偵察監視、電子干擾等多種作戰任務,通過綜合運用各種對抗手段,與演練對像進行近似實戰的模擬對抗,以檢驗和提高導彈部隊的整體實戰能力。
這支讓「紅軍」吃盡苦頭的「藍軍」,是由第二炮兵某合同訓練基地的一群年輕人組成的。他們平均年齡只有27歲,全都是本科以上學歷,一半以上有導彈部隊任職經歷,個個都熟悉外軍,均獲第二炮兵導調員「資格認證」。他們穿著特別的迷彩服,佩戴著獨特的標識牌,不僅外觀特殊,使用的裝備更特殊:駕馭的是先進的電子、雷達等戰場環境模擬車,操作的是精確指導武器模擬系統。
為了讓這支「藍軍」形神兼備,這群年輕人按照逼真模擬、有效對抗的原則,認真研究信息對抗的方式方法;採用先進的傳感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建起了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化的現代戰場網絡,使信息控制能力「縱觀戰役戰術層次、橫跨演習要素全程」;制定「藍軍」指揮程序、演練裁決規則和信息化戰場自動評估系統,使演練評估裁決更加客觀科學。
面對世界上不斷燃起的信息化之火,第二炮兵運用科技更加自覺,科技創新不斷加速,依靠科技進步加快戰鬥力生成模式轉型的道路越走越寬闊
科技助力,現代元素托舉神劍騰飛
【鏡頭】
科技,為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的騰飛插上了堅實的翅膀。「導彈自動化測試系統」的研製成功,使我國測試技術一步跨入世界先進行列;「大型指揮自動化系統」的建立,標誌著我戰略導彈部隊的「中軍帳」日趨現代化;「作戰陣地人員生存保障」系列成果的研究成功,對提高戰略導彈部隊核反擊作戰能力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該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科技,是導彈騰飛的熾烈熱核。
緊緊圍繞信息化轉型建設,加快信息化武器裝備研製發展,具有二炮特色的現代化武器裝備體系日臻完善。裝備使用管理研究和作戰運用研究不斷深化,構建起「縱向通各級、橫向連要素」的指揮信息系統,有力推動著整體作戰能力由火力主導型向信息主導型跨越。
陣地工程和專用後勤裝備體系、技術保障體系科研攻關捷報頻傳,實現施工效率數倍增長和零傷亡,工程優良率全軍領先,自主研發特種衛生防護監測車、導彈部隊專用加油車和特種作戰系列防護服,地下工程生活保障裝備系統實現升級換代。
啟動了二炮武器裝備體系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建設,已建設100多個重點學科實驗室、專業實驗室和基礎教學實驗室,完成了二炮一體化科研實驗體系論證。健全完善了各級科技委機構,成立了二炮專家咨詢委員會、軍事理論指導委員會和裝備研究院,科研力量實現整合,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
揮戈亮劍,戰略威懾和防護作戰能力同步提升
【鏡頭】
南國山谷,「首腦機關」錘煉硬功。迷彩帳篷裡,熒屏閃爍。某基地首長機關正在進行一場信息化條件下的「導彈戰」。參訓人員的桌面上擺放著內容不同的「作戰資料」,大家根據各自的「作戰資料」,按戰時「角色」,擬製作戰決心、撰寫作戰建議、標繪作戰決心圖。由基地首長和導彈專家組成的評審組,按照「答辯式」評審方法,現場點評,隨機提問。這種「集團作業、獨立籌劃」的新訓法,不交底案,不搞擺練,把所有作業條件一次性下發,依據「敵情」演戰法,參訓人員提出一種戰法,進行一次作業,組織一次評審,開展一次研討。這種全新的訓練方法,練出了首長機關的敵情判斷能力、獨立籌劃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
未來信息化戰場,處處是信息化科技的無聲較量。近年來,第二炮兵積極適應現代戰場要求,從技術訓練模擬向指揮訓練模擬發展,從各要素分散訓練向全系統集成訓練發展,從簡單戰場環境下訓練向複雜戰場環境下體系對抗訓練發展。通過複雜環境下的指揮決策訓練、突發情況下的應變訓練、對抗條件下的戰鬥發射訓練、實戰背景下的技術保障訓練,使部隊指揮控制能力、快速反應能力、戰鬥發射能力、生存防護能力和綜合保障能力全面提高。
江漢大地,「仿真戰場」擺兵佈陣。經過多年開發研製,一個集「導調指揮、戰場仿真、檢測評估、訓練管理、綜合保障」等多功能於一體的「作戰實驗室」在第二炮兵指揮學院建成。
南國山谷,「首腦機關」錘煉硬功。迷彩帳篷裡,熒屏閃爍。某基地首長機關正在進行一場信息化條件下的「導彈戰」。參訓人員的桌面上擺放著內容不同的「作戰資料」,大家根據各自的「作戰資料」,按戰時「角色」,擬製作戰決心、撰寫作戰建議、標繪作戰決心圖。由基地首長和導彈專家組成的評審組,按照「答辯式」評審方法,現場點評,隨機提問。這種「集團作業、獨立籌劃」的新訓法,不交底案,不搞擺練,把所有作業條件一次性下發,依據「敵情」演戰法,參訓人員提出一種戰法,進行一次作業,組織一次評審,開展一次研討。這種全新的訓練方法,練出了首長機關的敵情判斷能力、獨立籌劃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
「二炮」名字的由來
第二炮兵簡稱「二炮」。對於這個名稱,不少人存在誤解,如「二炮」就是比「大炮」小一點的常規武器,不但有「第二炮兵」還有「第一炮兵」、「第三炮兵」等等。其實不然。第二炮兵即中國戰略導彈部隊,如今已初步形成了核常兼備、射程銜接、威力和效能明顯增強的武器裝備體系,具備精確、機動、全天候的戰略反擊本領。
為何要叫「第二炮兵」?這完全是出於當初的保密需要。
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百廢待興,可世界並不太平。面對敵對勢力的「核訛詐」,中國決心創建自己的戰略核力量。1956年作出了重點發展以導彈、原子彈為尖端武器的決策;從1957年起,逐步組建了戰略導彈的科研、訓練、教學機構;1959年,中國第一支地地導彈部隊正式組建;1966年7月1日,在北京成立了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的領導機關。
中國戰略導彈部隊是在極其秘密的情況下組建的,考慮到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沒有使用「戰略導彈部隊」這個稱謂,而是由周恩來總理親自命名:第二炮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