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評社編譯報道,美國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高調宣稱「重回亞洲」,近大半年來更加緊軍事部署,從海軍陸戰隊進駐澳洲北部港口達爾文,到國務卿希拉裡登上美國航空母艦,重申美菲兩國安全條約,無不展現美國在亞太地區軍力。對此,紐約時報昨天刊登文章指出,美國選擇軍力而非外交手段重塑其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地位,暗示劍指中國崛起,這是個錯誤。文章編譯如下。
奧巴馬政府上個月決定強化而非縮減美國在東亞地區的影響力,對此,太平洋兩岸的鷹派們認定此乃美國和中國對抗來臨的決定性時刻。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正快速走上軍事化,惟兩大問題尚未解決:其一,造成亞洲紛擾的各種爭端是透過軍力還是外交得到有效解決?其二,如若答案是外交,美國的政治手段何在?
儘管美國經濟一團糟,奧巴馬還是決定耗費巨資擴張美國在亞洲的軍力,在澳洲部署海軍陸戰隊。該舉令五角大樓免受削減開支之苦,並保持軍方自911恐怖襲擊以來在外交領域的主導地位。
奧巴馬正仰仗軍力並美化此一舊政。奧巴馬一如其前任們,目前看來對中國採取軍事化的政策,其支柱為自冷戰高峰期以來部署的全球軍事基地網絡。
近幾個月來,美國國防部已經部署一個名為「空海戰役」的戰略,聲稱可令美國軍力對付「西太平洋的不對稱威脅」,暗示劍指中國。
美國為其在亞太地加強軍力辯解,以中國在該地區的爭議水域表現的強勢為藉口。然而,美國從未認真領導透過雙邊或多邊外交來解決爭端。
事實上,美國的最高外交部門儼然主張以軍事解決外交事務挑戰。上個月國務卿希拉裡在檀香山表示,美國將在亞洲更廣泛地部署軍力。在馬尼拉,她登上美國航母重申簽訂了60年之久的美國和菲律賓之間的安全協議。本月,希拉裡訪問緬甸。從更宏觀的戰略層面看,北京會將此解讀為在中國周邊編織絞索。
自冷戰結束後,政府和外交高層已合流支持軍事在制定和執行外交事務中佔據中心位置。此乃美國外交和軍事日益失衡的結果。故此,美國在面對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巴爾幹半島危機、911恐怖襲擊、重組伊拉克以及現在應對中國崛起,採取可悲的軍事化回應。
希拉裡聲稱美國將在亞太地區「大幅度地增加在外交、經濟、戰略及其他方面的投資」,然而這卻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在過去的二十年,美國的外交力量已被削弱,特別是有關五角大樓方面。
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耗費巨資、士兵死傷慘重之後,希拉裡又在檀香山高談闊論探索亞洲的「機會與義務」時機已成熟。這令人憶起美國政策制定者當年在越戰結束之後,在亞洲看到新的危險與機會——這是華盛頓週期性執迷於感到威脅的一個例子。
只要美國國會堅持給五角大樓濫用資金,就不乏可察覺到的怪獸並將其圍困或消滅。
亞洲將出現什麼怪獸新物種,且待見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