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新網報道,經過初賽,46組團隊從逾100所香港的大、中、小學校組成的134支校際團隊中脫穎而出,和其他150位個人賽選手一起參加17日在九龍觀塘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舉辦的中國國情知識大賽複賽,共同競逐6個決賽權名額。
據瞭解,團體賽冠、亞、季軍的得獎學生將分別獲得20000元(港元,下同)、10000元和6000元的獎金,優勝者更將被邀請成為香港文匯報的校園記者。
記者在複賽現場看到,無論大、中、小學生,都非常重視這次比賽,中小學多有老師集體帶隊入場,各自備有「絕招」應付難題。
其中,來自聖公會陳融中學的學生林慧敏表示,她的團隊為了複賽提前預備了5000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無所不包。為了爭取出線,團隊中的每個人平均一周在課餘時間會花費6至7個小時瀏覽自製的題庫,考前1周更會主動留在學校溫習背誦。
主辦方透露是次比賽問題極為廣泛,涵蓋天文、地理、歷史、文化、以及古、近代經濟及科技知識,旨在提高和加深香港學生對國情知識的興趣,並加深同學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
複賽題目共計40題,所有考生必須在20分鐘內完成10題初級題目(選擇題),20題中級題目(選擇題)和10題高難度題目(填充題)。考生試後普遍反映題目偏難,大多出乎自己的意料。
來自坪石天主教小學的馬浩然說,雖然準備了一個月,但真沒想到題目範圍如此廣泛,包括中國最大的淡水湖以及《詩經》填充等題目都著實難倒了自己,希望今後能廣讀詩書,瞭解更多國家常識。而就讀於婦女會中學的中七學生蔡松毅坦言7成題目連蒙帶猜,3成題目較有把握。
與神情嚴肅的中、小學生不同,參賽的6隊大學生個個輕鬆泰然,胸有成竹。來自北京的陳子晗,就讀於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一年級。談及參賽的初衷時,他表示自己想證明理科學生同樣學識淵博,文理兼修。而作為隊長的黃昱把目標直指最後的冠軍,身為學校辯論隊主力的新聞系學生,他認為參加國情大賽既可以檢驗自己的學識廣度,又能學以致用,一舉兩得。
據悉,本屆國情大賽的評選委員會陣容強大,包含京港學術明星。其中,歷史學家紀連海和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毛佩琦將領銜內地學界,而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副教授馮錦榮則將代表香港專家參與評審。決賽暨頒獎禮將於明年1月19日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