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香港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港運輸署:嚴控私車數量宏觀微觀保障經濟脈動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2-22]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人民網11月22日報道,香港的道路都不是很寬。非上下班時間,在參差的高架橋上下,奔忙來去的是飛馳中的汽車,車速快到令人頭暈,奇怪的是,記者沒有見到一起刮蹭事故。疏導香港交通脈動,運輸署扮演了什麼角色?人民網赴港主題採訪一行在入境事務大樓採訪了香港運輸署助理署長梁德輝,為您揭開香港運輸署的面紗。

稅率為40%至115%不等

私家車數量通過高稅收控制

在香港有很多的部門分工負責香港交通。運輸署主要負責執行交通運輸的基本政策。如:公交機構營運、車輛司機發牌;還負責制定交通運輸規劃和設計交通管理措施。

「我們的目標是提供世界上最優良的運輸系統,安全、可靠、高效率、環保,令使用者和營運商都滿意,維持香港的陸路暢通。」香港運輸署助理署長梁德輝表示。據瞭解,香港面積約1104平方公里,人口超過700萬,是人口密度較高的城市。要保持陸路實時暢通,對政府交管部門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為應對這個挑戰,香港政府採取了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的辦法。宏觀方面,香港約有道路二千多公里,車輛約60多萬,每公里約203輛車,車輛密度不是很低。「因此首要任務是控制車輛的增長。我們通過調節稅率來控制車輛的增加。」梁德輝先生說。

香港約13%的家庭擁有小汽車,擁有率相對較低。這一現狀的保持得益於一系列的財政措施來降低私人擁有小汽車的願望。如:很重的購車手續登記稅:一輛十多萬的車,手續登記稅是40%,超過50萬港元的車則需繳納115%的登記稅。如果車輛增長速度太快,稅率還會增加。另外,還有四千到一萬多的牌費。除此之外還有燃油稅,除了能控制車輛的擁有情況以外,還能控制車輛的使用。目前香港汽油價格是15港元一公升,其中5塊多是燃油稅,占零售價的40%。

「加稅通常不受歡迎,但市民會理解」,梁德輝先生解釋,「香港地方這麼小,能建新的路面有限,如果不限制車輛增長,很快就會變為一個堵塞的城,每一個人都不能出行。」另外,四通八達和設計優良的公共交通系統給市民提供了一個更舒適準時的到達目的地的選擇。

90%市民出行選用公共交通

重視新技術在交管方面的運用

香港一貫的政策是鼓勵市民使用公交系統,因此提供優良的公共交通系統十分重要。「香港的市民出行的90%是用公交,這個比例比起其他大城市是比較高的。」梁德輝先生介紹。據瞭解,鐵路載客量達每一天1100多萬人次的37%,是公共交通系統的骨幹力量。另外33%是由公交車承擔。堅持每天使用這兩類交通工具的人約為70%,剩下的30%是小巴、電車和渡輪、出租車承載。

微觀方面,運輸署有專家隊伍定期審視、檢查道路交通情況,有時會採取一些措施改善道路的流量,比如公交優先的公交線。

由於交通堵塞在路口較為常見,運輸署在路口劃一些黃色的方格,在方格內,車輛不能停留。這個方法可以很好的避免一個方向的道路車多引起另外方向交通堵塞。

一些路口也會把通過減少行車方向(如左拐、右拐)來達到疏通的目的。也有取消路口行人過路線的情況。在事故發生時,運輸署通過電台中心把堵塞情況通知有關部門及時處理。然後把堵車情況,通過電台、網站,告知市民避開擁堵區域。遇到惡劣天氣影響交通,運輸署也會通過電台和網站提醒司機們小心。「我們通過運用這些交通管理措施,來確保道路的流暢。」梁德輝先生總結說。

由於主要負責技術服務,梁先生還具體講解了新技術在交管方面的運用。「我們通過智能手機發佈交通信息。如最近推出的一款手機應用程序叫香港行車易。輸入出發地或目的地後,手機可以把有關公交路線提供給他們。」梁先生還特意關注到大陸到香港工作、旅遊的朋友,「他們來到香港下載這款程序,就可以容易地乘用交通工具。」

除了乘公共交通工具的程序外,運輸署還提供駕駛人士實時獲知擁堵情況的服務。司機把出發地和目的地輸入該系統,可獲得最快或最便宜的駕駛路線,同時也可以知道堵塞情況。

除了這些技術以外,運輸署還有一些先進的科技管理交通,比如用計算機管理交通規劃,在十字路口,車從一個方向來時是綠燈,下面的路口交通燈可以自動變成綠色。通過協調交通信號燈,行車時間大約可減少50%。

另外,隧道、公路也設有監控系統,如閉路電視、顯示屏,讓司機隨時瞭解道路情況,來選擇行車路線。

車增十倍人口翻三番

交通事故死亡率降至與50年代相同

香港交通意外死亡人數從1953年一直上升,到70年代達到頂峰,每年400多人在交通意外中死亡。這一數字在80年代開始下降。去年該數字是117,已降至與50年代相同。即:50年代香港人口200多萬,車7萬多。現在人口700多萬,是50年代的三倍,車比50年代多十多倍,但死亡人數回到當年情況。「這和改善行人出行環境的措施是分不開的。80年代每年8000多宗行人意外,而去年約三千多宗行人意外,佔整體意外的24%,可以看到下降是比較大的。」運輸署在這方面有哪些措施呢?梁先生回答說,「一方面提供行人過路便利,人車分隔的過路設施等。如:過路時有燈泡,設置一千多條天橋和隧道。還有一些房屋建在鐵路站上面,一些辦公樓也在鐵路站上發展。這樣的規劃可以減少行人意外。另外,在80年代改善了圍欄設計,行人不能夠穿越圍欄,必須根據限定的安全過路措施過馬路。」

未來挑戰有兩個方面

將大力發展環保交通工具

談到今後的計劃,梁德輝先生表示挑戰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隨著內地與香港交往越來越密切,兩地往來交通需求日益增加;另外,隨著香港城市發展,高密度的社區、新市政的發展,這些對交通的需求也會有一定增長。「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我們一定要大力發展環保的交通工具,比如說電動車輛、電動公交,還將鼓勵多性能使用。這樣,我們的公交系統,我們的運輸,我們的城市,才能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Rosemary
福泉爆炸事故初步調查:運輸炸藥車輛有違規行為      [2011-11-02]
交通運輸業將應用北斗衛星導航      [2011-10-25]
何建中任交通運輸部黨組成員      [2011-10-21]
俄石油運輸公司恢復向中國供油      [2011-10-14]
因地震俄暫停向中國運輸石油      [2011-10-14]
交通運輸部:「重拳」出擊保黃金周交通安全      [2011-09-30]
鐵道部出台中秋國慶假期旅客運輸方案      [2011-09-01]
鐵道部長:高鐵降速保運輸安全      [2011-08-30]
港交通習慣調查9月展開      [2011-08-25]
烏總理:中烏合作運輸機前景好      [2011-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