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沒有金正日的朝鮮」三問:權力交接、改革、朝韓關係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2-24]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財經》綜合報道,本周,全球最大的新聞是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去世。金正日去世後的朝鮮將向何處去?朝鮮半島的局勢會產生什麼樣的可能變化,是世界各主要媒體密集關注的話題。

一、朝鮮會順利完成權力交接嗎?

《經濟學人》認為前途難卜。

《經濟學人》分析稱,儘管朝鮮官方宣傳機構大肆宣傳金正恩為「偉大的繼任者」,但外界除了知道他曾在瑞士短暫學習外,對他幾乎毫不瞭解,甚至連他27歲還是28歲都沒搞明白。自2010年9月被宣佈為金正日的繼承人以來,他還沒在公開場合講過話,而總是陪著他的父親與核心權力層的高官們一起露面。金正恩現在估計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畢竟金正日繼位前曾跟隨金日成20年,而他從被確認為權力繼承人至今不過兩年。當年金日成去世後,朝鮮經歷了3年哀悼期,金正日為守孝淡出公眾視線。如今,金正恩只有12天來舉行官方哀悼,本月28日就要得完成葬禮。還有不到4個月就要迎來金日成誕辰100週年,屆時如何安排這件大事,對於地位還沒穩定的金正恩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而他身邊的那些元老,有的三倍於他的年紀,顯然這個新當家得更加老練才是。

但《經濟學人》同時指出,儘管當前朝鮮政局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但分析人士還是認為,除了坐看事情如何發展之外,也沒什麼事情好做——無論是其友邦中國還是死敵美國,都是如此。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朝鮮問題專家馬庫斯·諾蘭德,就將朝鮮描述為一個「對外界的友好和敵意都顯得遲鈍」的國家;換言之,它對制裁和援助都顯得無動於衷,決定其行為的唯有國內政治的考量,外界根本撬不動它。

正因為如此,外界較為樂觀地認為朝鮮能夠實現權力平穩過渡,而不至於出現政權崩潰、難民潮、核失控甚至戰爭——至少短期內不會。

二、朝鮮會推行改革嗎?

《時代週刊》認為不太可能。

《時代週刊》記者麥克·舒曼撰文稱,他對金正恩選擇與金正日不同的路線持懷疑態度。如果金正恩選擇不同路線,他將不得不說服朝鮮精英階層,經濟進步將符合他們的利益。沒有跡象顯示金正恩本人相信這一點。即便他相信這一點,外界也不清楚他是否在朝鮮政府內擁有足夠的影響力和尊敬來對已持續很長時間的經濟政策進行大幅調整。

麥克·舒曼說:我曾於2000年和2002年兩次訪問朝鮮。平壤顯然是在五十年前達到其黃金時代的城市,寬闊的大街、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紀念碑、堅固的建設物看起來是被時間冷凍的。獲得整個共產主義世界支持的朝鮮在五六十代比韓國更富有。朝鮮的發展在數十年前就停止了,它在此之後陷入衰退,以至於淪落至無力養活自己人民的地步。最讓我感到意外的是,我遇到的一些朝鮮人看起來完全知道他們國家落後的程度。一位在2002年陪同我採訪的朝鮮官員曾在新加坡生活過很長時間,他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顯然對韓國和其它國家的事情很瞭解。我得到的印象是朝鮮領導層對外部世界並不是一無所知的。朝鮮領導層知道朝鮮大幅落後於韓國,但仍未採取任何措施。朝鮮採取的自我毀滅經濟政策並不只是金正日的反常思維,朝鮮在經濟方面採取的政策在一些程度上得到了精英階層的支持。這些受過教育、對外部世界很瞭解的朝鮮人出於一些原因參與製造了自己的貧困。

為什麼會是這樣呢?為什麼一個國家的領導層會積極地執行一個使自己遭到弱化的政策?

麥克·舒曼分析稱:我的感覺是平壤的一些朝鮮人,一些與政權關係密切並且依賴政治養活的朝鮮人不想看到這種局面發生變化。這些人可能包括軍方領導層、勞動黨的高級成員、政府的高級官員。他們可能擔心改革意味著他們將不得進行競爭來保持他們現在擁有的優勢,他們有可能失去這些優勢。這就是為什麼朝鮮一直極力避免韓國樣本,而且還避免採取中國模式。儘管金正日多次乘火車前往中國訪問,但他回國後仍未採取任何措施。不管是什麼樣的影響,金正日和他身邊人士繼續視經濟改革是一個破壞他們所享特權和政權本身的路徑,他們寧願保持這些特權,而不是來改善朝鮮人民的福址或者經濟的總體表現。

三、朝鮮半島局勢會緊張嗎?

《朝鮮日報》認為緩和的可能性大於緊張的可能性。

金正日去世將對朝鮮半島南北關係產生什麼影響?《朝鮮日報》稱多數專家對此表示:「朝鮮積極尋求對話的可能性很大。在朝鮮計劃宣佈『強盛大國元年』的明年4月之前,朝鮮很可能會避免做出加劇南北緊張關係的行為。」對朝鮮來說,當務之急是穩定內部權力繼承格局,按照金正日生前制定的「日程表」,推進在明年4月金日成誕辰100週年紀念日前移交權力。此外,解決當前面臨的糧食及經濟困難對迎來權力交接期的朝鮮體制的穩定來說也刻不容緩。因此,朝鮮可能認為挑釁行動有可能成為迴旋鏢,反過來對朝鮮構成威脅。

該日報分析稱,只有在朝鮮內部出現不穩定狀況時,朝鮮才有可能展開對韓「挑釁」。

金正日逝世
      責任編輯:苗笛
美指中共最高層設朝鮮變局小組      [2011-12-24]
朝鮮批韓國未發哀悼聲明「不可原諒」      [2011-12-24]
朝鮮同意金大中遺孀通過陸路訪朝弔唁金正日      [2011-12-22]
朝鮮要求在聯大會議上為金正日默哀      [2011-12-22]
朝媒:金正日逝世是朝鮮最大損失和悲痛      [2011-12-22]
TV朝鮮采訪北韓居民被指違反國保法      [2011-12-21]
朝鮮政局引發韓國黃金搶購潮      [2011-12-21]
中國是國際社會最先向朝鮮發唁電的國家      [2011-12-21]
溫家寶等赴朝鮮駐華使館弔唁金正日      [2011-12-21]
韓要求盡量不做出刺激朝鮮行為      [201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