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山鷹試飛:一口氣試4次空中停車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2-25]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中國航空報報道,12月8日,「山鷹」順利通過設計定型審查,並正式列裝部隊使用。該機研製歷程,是當代中國航空人不辱使命、敢為人先、永不言敗,開闢有中國特色新機研製道路的真實寫照。

在2006年第六屆珠海航展上,「山鷹」高級教練機首次對外公開展示,由此一鳴驚人,受到了世人的極大關注。此後,「山鷹」先後兩次在印尼、孟加拉等國進行了精彩的飛行表演,受到國外媒體的大量報道,被稱作是「從中國飛來的一隻雄鷹」。

「四共」模式下的新生代

「山鷹」的研製比較特殊,它是由各參研方簽訂投資協議,實行「共同投資、共同研製、共擔風險、共享利益」的「四共」研製新模式。在2007年軍方正 式立項以前,「山鷹」只是在原中國一航內部立項。作為各方合資研製的新機型,「山鷹」可謂「先天條件不足」,出路問題、經費問題、技術問題、資源問題、人 員問題都相對困難。對貴州航空工業多家單位來說,定型與否更事關企業生存發展,也因此被企業視為「生存工程」。

中航工業試飛中心作為「山鷹」主要參研單位,早在2002年6月就開始介入「山鷹」的研製,在先期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總體試飛方案,並安排課 題組和測試人員著手進行相關技術準備。為有效推進型號定型試飛,試飛中心專門成立了「山鷹」型號辦公室,並確定由試飛經驗豐富的樊力擔任試飛總師。為加強 試飛技術攻關,中心在各研究所中抽調多名精英試飛工程師組成了項目團隊。為保證試飛的連續性,試飛中心裡還相對固定了張景亭、鄒建國、張嵩、張貽來、余錦 旺、孫政雄、李吉寬、丁三喜等8名優秀試飛員開展定型試飛。

對於「山鷹」的「四共」研製模式而言,因為是各方自籌資金,各種資源「等不來也靠不上」,只有靠各研製單位自己想辦法,找出路。但「山鷹」這種國內 首次探索開展的研製模式,對於中國未來新機研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隨著航空工業不斷引入更多的市場理念和因素,今後類似這種自主立項,走合作研製模式的 新機可能越來越多。

「咱們的飛機」共同的孩子

2004年4月25日,首批兩架「山鷹」由貴州轉場試飛中心。這是一個歷史性的交接,試飛中心在機場舉行了簡單而隆重的歡迎儀式。從飛機到中心開始,試飛中心相關單位立即進

行「山鷹」的加改裝和系統調試工作,使試驗機不到半個月就達到可飛狀態。2004年5月11日11時,張景亭駕駛的「山鷹」飛機輕盈地從試飛中心機場躍上藍天。從這一刻起,「山鷹」試飛戰役正式打響。

在新的研製模式下,試飛中心的角色也發生了轉變。但由於「山鷹」當時不是國家正式下達的型號,不能列入技改項目,試飛中的軟硬件設施設備都要靠自己 想辦法。試飛初期,甚至沒有專用於「山鷹」的電源車、加油車和廠房,總師系統和各參試單位想方設法,「蹭」一些其他型號的資源,有效緩解了試飛壓力。這些 令研製廠家的人員非常感動,他們的跟飛人員開玩笑說:「『山鷹』就像是我們的孩子一樣。在試飛中心,我們的孩子從沒有被『歧視』過。」

隨著試飛工作的深入,試飛中心不斷整合試飛資源,梳理工作思路,集中力量攻關,並開展廣泛國際合作,使「山鷹」在定型試飛中一直保持著較高的試飛效率,並曾創造一天飛6個架次,一週一39架次的紀錄,這試飛中心歷史上也是非常少有的。

從首批兩架「山鷹」試驗機轉場試飛中心,到2005年12月底完成工業部門內部的技術鑒定,經過了1年9個月的努力,試飛中心取得了重大階段性勝利。通過試飛,「山鷹」不斷走向成熟,也具有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貴在明晰試飛之律

空軍於2007年正式將「山鷹」型號立項,「山鷹」迎來加速發展的重大轉機。但從試飛中心的角度,這絕不是僅僅是新增加幾個複雜風險科目的問題,而是要更新試飛理念,加大技術和人員投入,再打一場試飛攻堅戰。

「山鷹」在正式立項後,最大的改進就是要為飛機加裝增穩系統,對於一架已經相對「成熟」的機型來說,這是非常複雜的事情。各參研方經過充分討論,提 出了邊研製、邊調整、邊改進的工作方針。系統試飛開始後,空中出現了幾次飛機舵機自動出舵的問題。這個問題一旦在空中發現,飛機的副翼就會產生偏轉,試飛 員就必須壓桿進行修正。但這種現象並不是每次試飛時都出現。大家在地面連續進行了多次試驗,想了各種辦法模擬問題產生的原因。

那段時間,試飛總師樊力和同事們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覺,樊力在床上還在想著各種辦法,「怎麼才能讓問題在地面試驗時暴露呢?」他在反覆試驗的基礎上提 出:「解鈴還需繫鈴人,既然這個問題是空中發生的,那麼攻關的重點就是如何模擬空中的真實狀態。」在隨後的試驗中,大家在地面將飛機兩頭抬起,他和機務人 員一起用木鎯頭不停地敲擊飛機,模擬飛機在空中的振動。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次地面靜態試驗時,飛機終於出現這個以往只有在空中才出現的問題,所有的困惑 都在這一刻化作勝利的喜悅!問題找到後,廠家迅速對飛機相關係統進行了改進和完善,不但很好地解決了問題,也使「山鷹」又向安全和成熟邁進了重要的一步。

樊力和他的團隊在「山鷹」試飛中,處處都體現出科學性,如飛機過載試飛,必須有效控制在一定範圍之間,大了小了都不行。總師系統如果降低標準,參試 人員的日子可能就會好過不少。但是,對型號發展而言,這是一種嚴重的潛傷害。因為,那些沒有發現和解決的問題和隱患必然會帶給用戶,成為一顆顆「定時炸 彈」。試飛,就是要能夠發現問題,並有能力解決問題,這才是真正對型號負責,對國家負責。這就是試飛之律。

改裝一線的能工巧匠

「山鷹」來到試飛中心進行定型試飛的第一件重要工作就是加改裝,改裝人員要在飛機內外部加裝數量眾多、用途不同的測試設備、電纜線和傳感器等。由於飛機本身非常精密,稍微的改變都要異常謹慎,加之「山鷹」飛機的機身比較小,機身的電纜通道很緊張,使得改裝工作異常複雜。

試飛中心改裝維修部集中優勢力量,充分發揮主動性,想了許多好辦法。在飛機內,改裝人員將部分設備移位,「擠出」一些空間。在飛機外部固定電纜時, 遇有蒙皮口蓋難以封閉時,他們就在口蓋上用開洞的方法,使電纜線由鑽開的洞口通過。改裝人員還充分利用飛機發動機艙隔熱包皮等相對「不太重要」的部件,進 行集中走線,爾後自己動手進行隔熱處理。對於一些特別重要,體積又比較大的測試設備,改裝人員就求助飛機生產廠家,在飛機出廠前完成相關改裝工作。

在「山鷹」機身上,有多處狹小彎曲的空間,改裝人員只能用手摸到部件的大致位置,而眼睛卻看不到,改裝人員就進行「盲插」,憑經驗、感覺以及對飛機 的熟悉來完成工作。在進行飛機強度試飛時,改裝人員每天都要對機身進行變形量測量,測量點多達30余個,工作強度非常大。改裝工作不僅複雜繁瑣,而且還有 一定的風險性,像加裝彈射火箭,顫振試飛激勵小火箭時,一旦出現工作失誤,就會對人員和飛機造成嚴重的傷害。

針對各種關鍵試飛科目,改裝人 員還要進行專門的加改裝工作。在「山鷹」進行空中停車風險試飛科目時,改裝人員在飛機的後座艙內自行安裝了電瓶,由於標準電瓶不能滿足任務需要,他們就在 電瓶內特別增加了兩個單元格進行擴容,並對電瓶結構進行改進,使飛機在做「觔斗」等高難動作時也能有效工作,成為飛機可靠的應急電源。兄弟單位的跟飛人員 都說:「試飛中心的改裝人員個個都是能工巧匠。」他們用自己靈巧的雙手,為「山鷹」編織著成功的羽翼。

「藍天實驗室」的締造者

作為一種高級教練飛機,「山鷹」被空軍正式立項後,提出新增的一個主要科目就是在定型階段完成大迎角失速尾旋試飛。攻克「山鷹」I類風險失速尾旋試 飛的戰役,首先在試飛技術領域展開。試飛中心通過模型自由飛試驗驗證了風洞試驗結果,但風洞試驗結果和理論計算值都不能代表真實狀態下的飛行試驗,必須進 行空中的試驗飛行,試飛工程師們就成為「藍天實驗室」的締造者。

2009年6月,由試飛工程師組成的課題組正式開始進行相關技術準備。因為失速尾旋試飛的風險性很大,課題組對國際上通常採用的「反尾旋火箭」和 「反尾旋傘」兩種「保險方法」都進行了深入研究,最終決定使用反尾旋傘的方法。研製反尾旋傘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程,課題組在近半年的時間裡,開展了一系地 面試驗、測溫試驗、加壓試驗和相關測試,並為「山鷹」量身定制了固定反尾旋傘的專用三角支架。此外,課題組還汲取了近年來殲教7等飛機成功研製反尾旋傘的 經驗。經過多次試驗,有效解決了試驗傘不能張滿等難題,精確得出了傘繩長度的合理值。

反尾旋傘試驗分為地面和空中兩個階段。地面試驗的成功,極大地激發了參試人員的信心。隨後,由試飛員李吉寬駕駛的「山鷹」開始進行空中試驗。然而, 試飛中火箭帶傘打出後,傘卻沒有張開,首次空中試驗失敗了。試飛團隊沒有氣餒,靜下心來查找原因。最後查明,是傘的捆紮出現了問題。於是,課題組又和相關 廠家的工作人員一起,重新進行捆紮工作,徹底解決了問題。隨後的兩次空中試驗均取得成功。至此,「山鷹」反尾旋傘研製取得重大勝利。

正是有這個重要的突破,「山鷹」的大迎角失速尾旋試飛才於2011年3月2日由試飛員李吉寬、孫政雄圓滿完成。本次試飛成功意義重大,不但為「山鷹」定型試飛掃清了最後一個攔路虎,更為今後其他新型飛機大迎角失速尾旋試飛積累了經驗。

「山鷹」展翅跨越高山險阻

「山鷹」要想通過定型試飛,必須完成I類風險科目——空中起動、顫振特性試飛、實彈靶試等「高山險阻」。如果不能安全順利地拿下這些試飛科目,「山鷹」就不能展翅高飛。

由於「山鷹」只裝有一台發動機,如果空中起動不成功,飛機將失去動力,風險性極大。承擔主要試飛任務的試飛員張嵩事前進行了認真準備,甚至假想了空 中起動不成功,並專門進行了模擬空滑迫降演練。2005年1月30日,張嵩駕駛「山鷹」駛入指定空域,試飛戰役正式打響。在7000米高度上,張嵩關閉了 飛機發動機。「準備起動」,隨著指揮員下達指令,張嵩按下了起動點火按鈕。「彭」的一聲,飛機發動機尾噴口冒出一股耀眼的火焰,空中一次起動成功。為保證 發動機的可靠性,充分檢驗進發匹配,飛機在7000、8000、9000、10000米四個高度分別以不同速度分別進行了4次空中停車再起動試飛,所有空 中起動試飛全部一次成功。

顫振特性試飛對於「山鷹」定型來說至關重要,作為I類風險科目,所有試飛全部在邊界點進行。世界上,許多新機都是在該項試飛中發生空中飛機解體的事 故,造成機毀人亡的。整個顫振試飛從2004年年底開始,至2005年5月25日結束,歷時半年多。試飛中,試飛員們在進行最大速度試飛時,在5000米 的高度進行了試驗,最大表速達到了1150千米/時。

試飛員余錦旺在部隊時就當過「投彈狀元」,他也把這份聰明勁帶到了試飛中。航空炸彈靶試試飛風險很大,完成投彈攻擊的過程只有兩三秒的時間,飛機如 果過早投彈往往投不準,而拉起過晚就有撞地或彈片誤傷飛機的危險。而且,如果發生意外情況投不下炸彈,還有帶彈著陸的風險。他就根據「山鷹」的性能和靶試 的特點,自己研究總結了一套非常實用的方法。最多時,他一次就投彈4枚,而且顆顆正中靶心。在進行空空導彈的靶試試飛時,余錦旺就和科研人員一起進行技術 攻關,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應急處置預案。試飛的結果是傘靶兩次被炸得空中開花,完成得非常漂亮。

「中國飛機很OK!」

2009年9月初,試飛中心機務三大隊接到上級通知,孟加拉國飛行員將於近期在「山鷹」飛機上進行體驗飛行。任務就是命令,大隊上下立即行動起來,在短短4天時間中完成了大量繁瑣工作,使飛機處於良好的待飛狀態。

9月16日,在經歷了連綿的陰雨天後,太陽終於露出雲層。當天,試飛中心下達了「山鷹」4個架次的飛行任務,外方體驗飛行正式開始,試飛中心飛行員 將帶飛3名孟加拉國飛行員。為使「山鷹」俏麗出場,機務人員對當天的飛行保障做了詳盡安排。上午11時,外方飛行員開始進場飛行,機務人員以飽滿的精神, 整齊的隊列歡迎遠方的客人。外方飛行員在起飛線上觀看了機務人員嫻熟的機務維護過程,頻頻伸出大拇指表示讚許。當外方飛行員完成體驗飛行時,用「生硬」的 中國話對中航技的領導說:「中國飛機很0K!」體驗飛行一直持續到下午3點多鐘,整個過程組織嚴密,保障良好,沒有發生任何問題。機務人員以自己優質高效 的工作,為國家贏得了榮譽。

每次試飛中,試飛員和機務人員都是並肩戰鬥的兩支重要隊伍。每一個試飛科目的突破,每一個試飛戰役的成功,都離不開機務人員紮實細緻的工作。在「山鷹」長達7年多的試飛中,機務人員克服了各種困難,使「山鷹」在整個定型試飛中一直保持了良好的飛行狀態。

「山鷹」完成定型試飛,是對當代中國航空試飛人技術、能力、決心的一次集中檢閱,也是對飛機新的研製模式的一次探索和檢驗。「山鷹」振翅衝上祖國的 藍天,是一個巨大的成功,也是一個新的起點,在「山鷹」研製試飛中發現和解決的問題,以及積累的經驗,必將成為一種寶貴的資源,有力地促進今後我國航空工 業的發展。

      責任編輯:Winnie
「山鷹」成中國航母新焦點      [2011-02-03]
美媒稱華用「山鷹」訓練飛行員      [2011-01-29]
俄向中國提供二手伊爾76飛機      [2011-12-25]
北大校長:美國的教育一塌糊塗      [2011-12-25]
野田佳彥今展就任以來首次訪華      [2011-12-25]
中國海軍戰略核心由淺藍變深藍      [2011-12-25]
美軍官欲向中國特種兵學功夫      [2011-12-25]
廣東省人大代表吃火鍋中毒身亡      [2011-12-25]
廣東新聞辦:「廢粵」不存在      [2011-12-24]
周永康: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2011-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