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京報:日武器出口成外交新工具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1-08]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12月27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籐村修正式宣佈,日本政府將修改對「武器出口三原則」的解釋,調整此前實際上全面禁止武器出口的方針,轉而允許日本企業參加國際武器聯合研發和生產,並允許為所謂「和平」及「人道主義」目的出口武器。國際先驅導報文章稱,這一政策的轉變,既是國內軍工產業集團多年推動的結果,也是日本政府豐富外交工具的需要。

幾乎同時,就在日本首相野田佳彥訪問印度期間,印日雙方媒體均報道稱印度對日本的水上飛機和反潛技術等表現出興趣。

日本軍工企業夙願得償

在日本,主要軍工企業並非是美國或歐洲常見的那種專業軍工生產商,而多是綜合型製造業企業,如戰鬥機、軍艦和坦克制造商三菱重工,軍艦和大型飛機製造商川崎重工、軍艦和各類裝備發動機製造商石川島播磨重工,以及東芝、日立和三菱電機等企業。他們分佈於日本的六大企業集團中(即以前的「財閥」),可謂是各自所在集團的「掌上明珠」。

但是,由於禁止出口武器的政策,這些企業的軍工訂貨只能依靠狹小的國內市場。近年來,自衛隊每年新購裝備費用大約為100億美元,另有一定的舊裝備維護費用。相對於上述年銷售額多以百億美元計的製造業巨頭,現有市場明顯過於「狹小」。這使得各企業的軍品生產始終處於「吃不飽」狀態。據統計,除三菱重工外,軍工訂貨占日本其他主要軍工企業銷售額的比例幾乎均低於10%。對這些企業而言,不能大規模進入「軍火」這一利潤最為豐厚、訂貨最為穩定的市場,無疑是極大的遺憾。面對國際軍品市場動輒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的一筆筆交易,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的羈絆,一直是日本軍工企業的夙願。

進入本世紀後,由於政治及財政原因,日本軍費在最近十年內呈現持續小幅下降的趨勢,進一步縮小了原本有限的軍品蛋糕。這更加強了日本軍工企業的「危機感」和「飢餓感」。

近年來,日本軍工企業一直通過媒體報道、智庫成果、著名人士「建言」等方式,呼籲政府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從此次籐村修等人發佈的官方講話來看,對於武器出口的標準非常模糊,除了戰鬥機和坦克等個別主戰裝備外,絕大部分武器裝備幾乎均可通過上述「和平」或「人道主義」名義出口。這種大幅度的政策轉變,可以視為軍工企業長期推手的階段性成果。

京報:日本武器出口變成外交新工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08 00:03:16

對印軍售體現「遠交近攻」

武器是特殊的商品,具有極強的政治含義。此次日本放寬武器出口政策後,印度成為首家表態的「客戶」,也體現出濃厚的政治色彩。

自2008年日印兩國簽署安全領域共同宣言以來,雙方在軍事方面合作日益增多。對於日本而言,印度不僅可以控制中東至馬六甲的海上航線,在陸上對中國也有一定牽制作用;對於印度來說,日本不僅是對華博弈的夥伴,也是重要的資金和技術來源國。從日本的角度看,通過軍售加強印度的海空能力,對日方並無威脅,反而可以牽制中國這樣的地緣政治對手,這是一種典型的「遠交近攻」思維。

根據日印兩國媒體的報道,印度感興趣的日本軍品或技術有US-2型水上飛機和反潛技術。US-2型飛機系日本自行研發,最初是為了加強本土與小笠原群島等太平洋離島的聯繫。其主製造商是新明和工業公司,主分包商則是川崎重工和三菱重工等企業。這種起飛重量可達47噸的大型飛機具有特殊的性能:它不需要機場,僅需空曠海面即可起降,且起降距離僅需3百米左右;它能夠在海浪高度3米的惡劣海況下起飛,且航程可達4700公里,可用約3小時趕往1千5百公里外的無機場小島,並在不加油的情況下返回。

由於日本自衛隊的預算限制,這型飛機自2007年交付以來總共只賣出4架。而在軍火方面一向財大氣粗的印度,無疑可以成為這一項目的「救世主」。

有了這型飛機,印度可以用其加強本土與安達曼群島等外海離島之間的聯繫,安達曼群島及其附近的安達曼海是控制馬六甲海峽西口的重要地點,距離印度本土東岸主要基地的距離恰在1300至1500公里左右,是印度控制印度洋海上航線、監控馬六甲海峽情況的重要支點。

另一方面,反潛技術一直是印度的心病。近年來,印方開始擔心中國海軍潛艇進入印度洋。由於認為日本有對付中國潛艇的豐富經驗,印度自然希望獲得日本在此方面的幫助。從上述情況可以看出,印度購買的裝備和技術具有極強的目的性和針對性。

用ODA資金推廣軍工產品

正如印度的案例所示,在放寬武器出口之後,軍售可望成為日本新的外交工具。別國如購買日本的武器,勢必要接受日本提供的培訓、維護等服務,並在日常使用甚至戰術上向日本「看齊」。因此武器貿易既是日本與「客戶」關係密切的標誌,也是使雙方關係更加密切的工具。同時,向一個地區出口重要武器,還可以影響當地安全局勢,甚至改變地區平衡。在世界的很多地方,幾十輛坦克就可能影響一次政變或反政變行動的結果。因此,武器出口是影響國際關係的重要手段。

日本媒體議論較多的軍品潛在客戶,大多是具有重要地緣或資源價值國家,如此前曾購買過日本巡邏船的印度尼西亞(當時這一交易是「武器出口三原則」的唯一例外)可以直接控制馬六甲海峽;而具有較豐富自然資源但又相對貧窮的非洲國家,也是日本軍工企業一直關注的對象。由於這一類國家大多「囊中羞澀」,日本的軍售很可能將與其過去的對外援助結合起來。

近期《日本經濟新聞》等報紙的評論就認為,日本政府應以提供賣方貸款的方式,用政府開發援助(ODA)資金推廣軍工產品。具體而言,就是由日本向對像國政府貸款,然後由對像國向日本購買特定種類的武器。如果這一政策成為現實,日本每年約90餘億美元的ODA資金將成為武器出口的堅實後盾,解決很多小國、窮國對日軍購的財源問題。由於ODA事務由外務省負責,這一方式還將意味著外務省也可以在軍品出口中「分一杯羹」。

武器出口「後來居上」難

考慮到日本在汽車、機電、造船、電子等產業的固有優勢,日本今後在軍品方面的「主打」產品可能包括:車輛及軍用工程機械、電子設備、巡邏船或支援船隻,以及各類後勤醫療物資等。這些裝備看上去可能不如戰鬥機和驅逐艦那樣「耀眼」,但同樣可以帶來真金白銀的收益。

不過,軍品市場歷史悠久,競爭激烈,各個主要軍品出口國早已將這一市場細分殆盡。其中,美國佔據了主要發達國家和較富裕國家市場,俄羅斯則在第三世界國家擁有廣闊的「勢力範圍」。英、法等國則利用老牌大國的優勢維持自己的傳統客戶。作為後來者,日本武器要擠入國際市場,勢必要克服一定困難:

第一,市場定位問題。日本自用的裝備技術性能也許較為先進,但成本高、維護複雜,對使用者的素質要求高。日本不大可能與美國爭奪富裕國家軍品市場,但在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市場,日式裝備則不一定「吃得開」。要讓日本武器像豐田皮卡那樣遍佈非洲大陸,日本還需要在武器的「價廉物美」「易修易用」上下工夫,找準裝備的定位。

第二,主戰裝備缺乏自主知識產權。「二戰」以來,日本主戰裝備或是直接從美國進口及許可生產,或是從美英等國購買關鍵部件,深度依賴外國關鍵技術。例如,日本歷代戰鬥機均是從美國進口或購買生產線生產的;90式坦克的主炮來自德國;驅逐艦和飛機的主機則往往來自美英企業,如前述US-2型水上飛機的發動機就來自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軍艦雷達和武備則多購自美國或由美國授權生產。因此,如果沒有美英等國的認可,日本不大可能成系統地出口戰鬥機、坦克等主戰裝備。同時,由於日本多年來在關鍵技術上缺乏投入和積累,短期內要自行開發成套裝備的可能性也很有限。這就決定了,日本在近期內只能出口與美英武器並無重疊的裝備。

第三,營銷和售後仍是問題。作為商品,武器的營銷和售後十分重要,而日本在此方面也缺乏基礎。在營銷方面,由於軍品的特殊性,其營銷需要強有力的政治和外交推動,而這恰是日本相對欠缺的。日本在外交上過度依賴美國的做法,使其缺乏在非洲、中東等很多地區「深耕細作」的耐心,缺乏外交資源的積累,這與俄羅斯和法國等軍工大國形成鮮明對比。在關鍵項目的關鍵崗位,人脈關係有時會直接影響合同結果。

在售後方面,日本缺乏軍工大國既有的全球或地區性售後服務體系,也缺乏此類人員。隨著武器出口的進展,日本很快就會發現,要培養一支能夠隨時長期派駐海外的技術隊伍,並針對每個對象國建立售後維護體系,絕非易事。在武器出口方面,日本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責任編輯:苗笛
美軍方認陳宇輝死亡與虐待有關      [2012-01-08]
美承認華裔士兵自殺前備受虐待      [2012-01-07]
俄航母編隊駛往敘引各方猜測      [2012-01-07]
俄航母希臘軍演後駛往敘港口      [2012-01-07]
美救伊朗13人質 曾被海盜劫持      [2012-01-07]
競選對手借洪博培中國養女發難      [2012-01-07]
朝鮮核爆炸謠言重創韓國股市      [2012-01-07]
內賈德將訪拉美 美稱伊陷絕望      [2012-01-07]
野田佳彥擬撤換防衛相等高官      [2012-01-07]
韓國稱願意與朝鮮高級別對話      [201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