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新社報道,最近頒布的《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正引起海內外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記者細讀這份「指導意見」發現,「中原城市群」是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之一。
在中國中部,以「中原城市群」為基礎形成的中原經濟區已被列入國家戰略,這一城市群正在不斷增強創新能力,不斷煥發創造活力,其綜合競爭力位居中西部城市群首位,已成為中國中部崛起的領跑者。
「中原城市群是中原經濟區的一個載體,也是一個創舉。」 河南省發改委經濟研究所所長鄭泰森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務院指導意見中提出的「核心帶動、軸帶發展、節點提升、對接周邊」原則,16個字實際講的都是「中原城市群」。
河南大學原副校長、博士生導師王發曾教授也表示,中原經濟區正是「中原城市群」戰略的拓展和延伸。在中原經濟區發展中,必須依托「中原城市群」。
創建「中原城市群」戰略的最早提出是在2003年,河南省社科聯研究員趙懷讓告訴記者,在時任中共河南省委書記李克強主持下,河南開始系統謀劃「中原城市群」發展,適時提出了「中心城市帶動戰略」,主要目的是以大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為核心,發展大城市圈和城市群,並加大縣域經濟發展步伐,推動河南城鎮化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其藍圖包括:大力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系統謀劃中原城市群發展;建設鄭東新區。
是年8月出台的《河南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規劃綱要》,正式將「中原城市群」確定為河南今後一個時期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區域。長期致力於城市群發展研究的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副會長毛漢英稱:「河南將"城市群"寫進規劃,思維超前,領跑全國。」
起初,中原城市群以鄭州為中心,包括洛陽、開封、新鄉和焦作等共計9個城市組成;目前已演變成18個城市,覆蓋河南全省,並初步形成了「一極兩圈三層」的總體框架
在趙懷讓的記憶中,關於「中原城市群」,李克強在2004年到三門峽市調研時提出,中心城市帶動和縣域經濟發展,是實現中原崛起總體戰略佈局的兩個重要方面,前者是「柱石」,後者是「基石」。他認為,沒有中原城市群這個柱石,河南這個經濟大廈就不能顯出巍然挺拔;而沒有縣域經濟這一基石,整個河南經濟大廈就不穩。
一個「柱石」,一個「基石」,形象地表達了其不同的地位和作用。有專家指出,這與國家層面的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推進城鎮化的發展思路完全一致。時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在豫調研後,明確表示:「河南,已具備了城市群建設的基本條件。」他認為,河南是中國南北通衢、東西經濟交會的地方。這個地區加速城市化,對於整個中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包括西部開發,都有著戰略意義。
經過數年建設,「中原城市群」已橫空出世,為中部崛起搭建了一個堅實的「中原平台」。
位於鄭州的鄭東新區最初被定位為中原城市群核心增長極,現在是河南省加快構建現代城鎮體系鄭州都市區的重要板塊,也是全省城鎮化建設的縮影。漫步鄭東新區,只見道路四通八達,城市公園美景各異;CBD商務區湖水蕩漾,映襯著林立的高樓;生態體系完整,服務功能完善,現代城市的繁華與碧野園林的恬靜相得益彰。
作為中原城市群建設的精彩華章,鄭東新區可謂「高起點、大手筆」:規劃國際招標,環形城市、水域靚城的新理念令人耳目一新;建設大氣磅礡,功能完善合理,一張白紙上書寫出嶄新圖景。這裡的商務中心、會展中心、藝術中心及一座座高層建築,展現出了一個現代化城市的氣魄。目前,鄭東新區建成區面積達90平方公里,4500餘家各類企事業單位先後入駐,高等學校和各類職業教育院校近30家,商住區人口突破50萬。
北京工業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韓林飛,曾參與鄭東新區大量規劃、評審工作。他從專業角度認為,鄭東新區的建設非常有特色,在全國「首屈一指」。
「中原城市群」所屬城市各自發揮優勢,錯位發展。鄭州瞄準汽車、鋁工業、捲煙、電子信息和商貿流通等加大步伐;老工業基地的洛陽的裝備製造、鋁電、石化、建材等產業正快速重組、升級;大型能源基地平頂山、焦作加快了經濟轉型;漯河食品工業、許昌電力裝備製造業聞名全國;鄭汴(鄭州開封)一體化,讓開封插上騰飛的翅膀,往日失去的區位優勢正在回歸,古城開封的「一日夢迴千年」讓旅遊產業魅力重生,日本住友電工、武鋼等一批知名企業紛紛在此落地生根。
有數據顯示,2009年,「中原城市群」GDP達到11565.6億元,占河南省生產總值的近六成。據統計,在全國15個城市群中,「中原城市群」綜合競爭力位居中西部的首位,呈現出領跑中部崛起之勢。
得益於「中原城市群」這個「擎天柱石」,河南的經濟大廈巍然挺拔,GDP先是邁入「萬億俱樂部」,而後又突破兩萬億。初步預計,2011年河南省生產總值有望突破2.7萬億元,同比增長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