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華工商時報報道,46年來最早的春運於8日正式啟動,據國家發改委提供的預計數字,今年春運客流總量將達到31.58億人次,再次創出歷史新紀錄。
這31億多人次的數字是怎麼預計出來的,其實是有些疑問的。這其中,鐵道部給出的數字是將發送旅客2.35億人次,同比增加1352萬人次,增長6.1%,日均588萬人次,同比增加34萬人次,基本上比較靠譜。民航稱,將運送旅客3488萬人次,但沒講明是否包括國外航班,是否包括旅遊者,顯然與一般意義上的「春運」有出入。至於道路交通那28億多的預計數,是否有汽車接火車的重複計算?是否連市縣區域內的乘客出行都算了進去?
但不管怎麼說,40天的春運期間,至少將有兩三億的中國人往返奔波與路途之中,這是無可懷疑的。為了應對如此多旅客出行,儘管有關部門盡了極大努力,採用了不少新招,但買票難的情形仍無法改變。
如何解決買票難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有各方人士出謀劃策,從「加快城鎮化建設」到「讓農民工留在城裡過年」,五花八門。然而,那些主意、建議的出發點雖然都是善意的,其實是遠水解不了近渴,說了跟沒說一樣。因為,一票難求就是個最簡單的市場供求關係。在這一關係中,在「供」的一方面,儘管我們的公共交通工具和基礎設施大體能滿足日常需要,但到了春運這個特殊時期,必然突破極限,表現為總體運力不足;另一方面,只要沿海與內地之間、東部與西部之間、大中城市與小城鎮和農村之間的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存在,不論是農民工還是大學生等等的外出打工者、在外漂泊者就有過年回家這一巨大的需求。這種春運期間客流旺盛與運力不足的矛盾,以及由此產生的票源緊張的問題,恐怕需要十幾年、幾十年才能解決。
中國的「春運」在這個星球是絕無僅有的奇景。不要說30多億人次的流動運輸,就按鐵路運輸的兩三億人次來看,那是一種何等壯觀的場景?而在這場景中反映出來的中國獨特文化,即那種既不憚於闖蕩江湖、出外打拼,又眷戀故鄉、情系親人的文化,足以讓人感動。正是在這樣的深層文化背景下,即使面對票源緊張的困難,許許多多普通中國人沒有放棄回家的希望,想出千方百計,克服千難萬難,共同創造出十幾億、幾十億人次春運大流動的奇跡。如果過了十幾年、幾十年再回頭看,現在的春運,是完全可以在人類文化史中記上一筆的。
當然,我們不能因為過去多年春運的「圓滿完成」,就認為春運工作無懈可擊了。事實上,買票難仍然是一種尷尬。尷尬後面,是十幾億、幾十億人次的艱辛、勞累、奔波之苦。肯定還有許多牢騷、怪話,可能有不少不滿、憤怒。老百姓的難題,就是政府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困難,找政府」,這其中寄托的是信任,也是責任。在運力不足,供求矛盾一時難以緩解的情況下,政府相關部門有責任,也有可能通過其他方式讓春運多一些溫馨,讓急於回家的人們多得到一些方便。去年春運期間,廣東東莞、佛山等地的農民工兄弟自發組織,集體騎摩托車返鄉,沿途交管部門不僅開放專門通道,還派出警車護衛。今年,鐵道部宣佈列車上供應的低價盒飯必須保持一定比例,而且「不許斷供」。此類舉措,皆為善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