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法制晚報報道,「春晚是中國農曆新年開始的一個標誌。」這是外國媒體對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下的一個註腳。
澳大利亞媒體今晨的報道寫道,這是中國家庭過年典型的一幕:一家人聊天、打麻將、包餃子、放鞭炮,此外還有一個沿襲了30年的習慣——看春晚。
美國《洛杉磯時報》稱,在剛剛過去的除夕之夜,近十億人遵循了這種儀式,這一傳統已在中國的這個傳統節日扎根,就像美國人過節必看玫瑰花車遊行一樣。
不過,外媒也觀察到了「而立之年」的春晚顯現出的種種問題。《洛杉磯時報》就毫不客氣地說,數十年幾乎採用同一個模式,春晚已開始讓觀眾打盹。
中國「超級晚」
全球收視率最高
外媒介紹春晚時經常使用這樣一句話——全球收視率最高的一檔電視節目。
一年僅播出一期,時間超過4小時,彙集歌舞、魔術、雜技、相聲、小品等,《洛杉磯時報》將春晚稱為「中國人必看的節目」。
另外,有美國媒體將中國的春晚與美國收視率最高的橄欖球冠軍總決賽做了對比。
美國《紐約時報》指出,中國這台豪華演出的觀眾人數不但能輕而易舉地超過美國的橄欖球賽,甚至能與2010年世界盃決賽一較高低,是真正的「超級晚」。(註: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的年度冠軍賽被稱作「超級碗」)
美國娛樂雜誌《好萊塢報道》認為,春晚是中國電視發展的一個縮影,其內容甚至能夠引領未來一年中國許多領域的發展潮流。而能夠參加春晚的人更被認為是自己事業的一大成功。
問題
節目缺精品
這屆春晚不好笑
「除夕必看春晚開始讓人打盹!」《洛杉磯時報》這樣寫道。報道指出,自1983年開辦以來,春晚幾乎是同樣的模式,而近年來一些中國最知名的演員紛紛選擇退出或拒絕在春晚表演。
《好萊塢報道》指出,巨星缺席讓今年春晚少了一個支柱。報道稱,中國資深演員趙本山和搭檔宋丹丹的小品曾是春晚的「大事」。但是,繼宋丹丹連續缺席之後,趙本山今年也暫別了春晚舞台。
《歐洲時報》則從另一個方面指出了問題:龍年春晚,缺乏精品。報道稱,今年這台走平民路線的春晚從主持陣容到節目形式均發生了變化。近40個節目輪番登場,但卻沒有讓人拍案叫絕的精品或讓觀眾記得住的台詞。
美國中文網的文章寫道,整場晚會中比重最大的歌唱類節目是最大的敗筆——流行歌手包括天王天後級別的王菲和陳奕迅都大失水準,演員跨界唱歌也多找不到調。此外,這台春晚的語言類節目只有7個,總體效果令人遺憾,被網友稱為「近十年來最不好笑的一屆春晚」。
南北有差異
傳統框架需打破
《歐洲時報》說,經過30年的發展,隨著中國觀眾生活水平和欣賞水平的提高,讓近14億人都滿意的春晚是不可能實現的。
《多倫多星報》就具體指出,在中國南方春晚並不是很流行。
報道稱,春晚的節目多說普通話,儘管電視台努力使得節目內容對得上南方人的胃口,但是春晚還是更招北方人喜歡。
報道用相聲舉例指出,這種在北方非常流行的表演形式,並沒能獲得南方人的「芳心」。
此外,報道也指出,春晚在海外說普通話的華人中極為流行。但是,對於講粵語、閩南語的華人中影響力並不大。
新加坡《聯合早報》認為,央視的播出範圍也早已從國內擴展到國際,成為了中國著名文化品牌之一。因此,央視春晚從創作指導原則到節目框架必須與時俱進,開拓容量。
驚喜
春晚「零廣告」
美國媒體給好評
今年,春晚實現了「零廣告」,這也引起了外媒的關注。
美國知名廣告行業雜誌《Ad Age》報道稱,春晚這項中國全民的「電視盛事」實現了「零廣告」,這是一件讓觀眾興奮的事情。
《Ad Age》援引安吉斯媒體集團旗下的凱洛中國公司總經理賽斯·格魯斯曼的話指出,在「春晚」這樣的電視節目中不插播廣告是件非常值得讚賞的事情。
「在這樣受歡迎的電視節目中插播的廣告,肯定會受到最高的關注。」文章說,「如果美國的『超級碗』也沒有廣告,那麼美國觀眾該有多麼興奮呢。」
其實,春晚並沒有完全禁止廣告,在節目首尾的廣告時間仍是各大企業夢寐以求的。報道稱,春晚前後的15秒廣告時間,今年平均成交價達到240萬美元。文/記者 張婷婷
小鏈接
外媒議春晚
英文報道近千篇
從1983年央視舉辦第一屆春晚以來,春晚走過了30個春秋。在外國媒體看來,與悠久的中華歷史文化相比,春晚仍很年輕,不過它在華人心中卻已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012年春晚播出後,已經引來了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眾多國家媒體的關注。如今,在網絡上可搜到的關於龍年春晚的英文報道已近千篇。
新加坡《海峽時報》曾刊文稱,春晚就如同中國人的「感恩節火雞」,食之無味而又不忍丟棄。美國《舊金山紀事報》也認為,對於中國人來講,沒有春晚是難以想像的。
海外連線
「孩子瞭解中國文化的一個渠道」
今晨,新華社駐加拿大記者張大成接受《法制晚報》記者採訪表示,今年他是和孩子一起看的春晚。「在加拿大並沒有像春晚這樣的節目,這是孩子瞭解中國文化的一個渠道。」他說。
張大成的孩子已經6歲了,張大成告訴記者,孩子對蔡明的小品特別感興趣,春晚結束後,又在網上反覆看了好多遍。「不過,他到現在也不弄明白,為什麼蔡明的角色一會兒是壞人一會兒又成了好人。」他說。
據張大成介紹,在海外過年的華人,每年都會看看央視的春晚,也希望春晚的內容能夠越來越吸引人。
但是,張大成認為,今年的春晚雖然在視覺上讓人一亮,但是內容上反映現實題材的作品少了,讓人覺得春晚距離大家的口味越來越遠。
海外華人的
一種心理寄托
「我來日本兩年了,過年看春晚仍是一個習慣。」在日本長崎大學上學的中國留學生郭曉明對《法制晚報》記者說。
據郭曉明介紹,雖然日本的電視台並不轉播春晚,但日本人也知道中國有這樣一台晚會。
今年,郭曉明和他的中國同學們一起找來了一台大顯示器,大家湊在一起上網看的春晚。
不過,相比較2011年的春晚,郭曉明感覺,今年的節目把他們這些海外留學生給忘了。
「去年我印象很深的是日本留學生發來的賀電向全國人民問好,自己心裡當時感覺到很熱乎,而今年的春晚好像缺少了類似這樣的環節。感覺心裡空落落的。」他說。
郭曉明認為,對於海外華人而言,看春晚某種意義上已與春晚內容的好壞無關了,它成為了一種心理寄托。讓身在海外的自己能感覺到和其他中國人一樣,都在關注這台晚會。這樣,雖然身在異鄉,也能有種像在家裡過年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