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孔慶東的「狗論」折射深層問題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1-30]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鳳凰衛視1月29日報道,《新聞今日談》節目播出「杜平:孔慶東的『狗論』折射深層問題」,以下為文字實錄:

劉芳:日前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有關香港人是「狗」的言論在香港引起了軒然大波,在春節期間已經有數百名香港人冒著寒冷遊行到中聯辦對此表示抗議,也使得中國內地人來香港越來越多,還有和香港人之間的矛盾現在再一次浮出了水面,成為了很多人討論的一個焦點話題。

由於孔慶東教授此次的辱罵已經超出了學術、言論自由的範圍,涉及的不是一個學術問題,而涉及更多的是辱罵以及對於一部分人的歧視問題,所以這一個話題,我們很多人現在也都在進行一個檢討。有關於孔慶東的這一番言論折射出來什麼樣子的——有關於中國內地,還有香港之間關係,特別是內地人和香港人之間關係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以及深層次的一些現象,我們今天來和時事評論員先就這個話題進行討論。我們來和杜平先生討論,杜平先生,我們先來說一說孔慶東的這一番言論本身您怎麼看呢?

杜平:當然不同意嘛。你怎麼可能把一個地區的人統稱為「狗」,這絕對是不對的,這個已經是跟他教授的身份,特別是北大教授的身份。。。

劉芳:和學術言論自由的範疇也沒有任何關係,因為孔慶東自己一直強調的是罵人其實是涉及到學術自由的問題,我們知道實際上他的這種口出狂言,其實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杜平:不是第一次,但是因為這涉及到香港人,而且香港的媒體報道的比較多,所以大家議論很多。實際上過去他罵中國內地的人也有不少,包括罵記者也是很髒話的那種東西了,始終就是說,他這種出位的行為,我個人認為這是在中國現在比較浮躁的社會氛圍裡面不只是他一個,很多,太多了,這是有名有姓的人,有身份的人,但是沒有身份,沒有地位的那些匿名的在網絡上,在媒體上,在微博上罵人,那是更惡毒的。

這種事情就更多了,所以我是覺得孔慶東只是現在當下中國社會裡面,不管是在學術方面,或者是在其他任何領域裡面的一種浮躁的集中表現。你說很多人罵香港人,或者罵自己其他的一些同胞罵的更厲害,但是這一次只不過是涉及到香港這麼大的一個群體,然後在媒體做報道渲染以後,當然引起了兩地,不只是兩個人之間,兩地之間的對罵或者是攻擊都有了,涉及到一個什麼樣的問題呢?

作為一個學者來講,儘管現在中國媒體越來越自由,特別是網絡媒體,但是在說話的時候還是要注意一下分寸,包括至少在事實方面,要注意到自己的言行,他是不是對你所批評的對象很客觀。另外一方面,言論本身對這個社會是不是有所幫助,當然實際上他做的這種表示,對香港和內地兩地實際上是有破壞性作為,而不是積極的作用。

劉芳:尤其他發生的時間點,我們知道在孔慶東教授這一番言論之前,中國內地和香港之間就已經有很多不和諧的事情。比方像之前的D&G事件,還有在地鐵裡面吃東西的事件都折射出來中國內地的人來香港越來越多,遇到很多非常現實的問題,再加上孔慶東教授這一番言論,他又拒絕道歉,所以就把這個事情更加的火上澆油了。

杜平:他自己否認說,他沒有說罵香港人是狗,但是你看他的視頻還是有的,不管怎麼講,他這話是說出來的,他承認也沒有問題,大家都已經知道這個事情了,這個反映了一個什麼問題呢?就是說內地跟香港緊密的聯繫越來越多的情況之下,實際上個人的行為還是反映了兩個不同的社會之間的文化上的衝突,觀念上的衝突,包括個人的行為舉止方面衝突越來越多。

過去實際上香港人對內地人歧視還是比較多的,但是現在像內地經濟比較好,富人也比較多,來香港購物的,大肆的狂購奢侈品的人,雖然都是在中國13億人口裡面應該算是少數,但是畢竟給人的印象一方面是他富裕了,他富裕起來的同時,他自身的修養沒有做到。這個東西,我們自己看的到,我們都是從內地出來的,也看到很多的現象確實比較醜陋,不是說一下子能夠改變的,不是能夠改變的,但是隨著經濟發展和個人的財富越來越多的情況下,還是要適當的注意,注意個人的形象。

你到新的一個社會裡面的,言行舉止一定要注意到人家對你的觀感,這個觀感不只是人家對於你個人的觀感,而且對整個中國內地的觀感,所以為什麼香港都覺得好像對大陸,始終是有一種其他的想法,也就在於這些人在香港的表現確實讓人家感受的不怎麼舒服。我個人感覺在交通工具裡面,在地鐵裡面,在火車裡面,包括在商場外面排隊購物的這些人,還有其他方面大聲的吵嚷聲音很大,行為方面也不是很注意整個秩序等等,確實是有待改進的地方,而且是非常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但是我們要承認一個現實,在中國畢竟那麼多人富起來的同事,它現在走出國門之後,或者是到其他的社會領域。

劉芳:走出境外。

杜平:我覺得香港應該能夠比其他的國家更加的容忍一點,因為對中國大陸畢竟認識的更多一點,瞭解的更多一點。他也知道它的歷史發展的淵源到底是怎麼樣的,應該適度的包含一點,這個會避免一些衝突,這個東西是需要時間去改變他們的行為舉止的。

另外一方面,我個人覺得香港幾天對孔慶東的言論發表很多很多的不滿,包括一些集體性的行動在網上也好,或者在街道上抗議,其實我是覺得大家都要反思一下,也就是說香港過去對內地的人,確實這種歧視的態度還是有的,到現在為止還是有的,包括個人講的很多人都罵孔慶東,我覺得孔慶東確實是不好的,這個話確實是非常不適當。

另外一方面,你可以反映出香港的媒體應該看得出來,天天都有罵中國的,甚至有些是名人的,一些作者也好,一些學者也好,都是非常惡毒的語言攻擊大陸內地人,使得雙方在這種交互溝通方面很多很多的誤解,所以我覺得出面,露面的這些人,天天在寫文章的這些人一定要注意到,他們的言論,他們的文章是確實能夠影響他們的讀者。整個的這些讀者群非常的大,尤其是在暢銷的報紙,或者免費報紙裡面發表的這些針對大陸的非常不利的言論,確實能夠影響到香港社會對整個大陸的看法。

劉芳:但是罵中國其實也是香港作為一個自由的地方,擁有自由獨立媒體的一個特色,我們知道香港的媒體是獨立的,所以很多人說有罵中國的很多言論,實際上也並不一定是帶有敵意,很多罵人的言論也是客觀的對中國進行評論。

杜平:我認為在這方面香港的文化或者是特別在報紙方面,媒體方面言論的自由應該是繼續發揚,繼續保持,中國需要批評,而且完全需要聽到一些批評,這樣才能有自己的進步,但是批評本身必須帶有善意,並非是說帶有惡意的,或者甚至是鄙視,這個是非常不好的。我覺得過去幾年裡面都經常看一些香港作者的文章,確實是起到了很壞的作用,不是講事實,也不講邏輯,只是出於這種情緒的表達,例子是非常多的,我不想點名了,但是我想引用一下在2009年在菲律賓女傭事件以後,有一些個別作者罵菲律賓是一個傭人的國度,其實也引起了很多的反響,涉及到雙邊的國際關係。

當然在香港還是有一些比較有理性思考的,有良知的知識分子也發表了一些不同的看法。也就是香港所謂的文化名人,實際上只是追逐名人,名人效應並沒有文化,林佩理在亞洲週刊也很好,但是我常常引用來表明一個觀點,香港其實有很多好的知識分子,但是確實還有很多非常不好的知識分子。我不點名的引用他的文章,有的作者觀點總是那麼偏激和狹隘,論證總是那麼粗糙和簡單,文章充斥著譏諷語言或者挖苦話。雖然偶爾有文采和機智,但是無關痛癢,無關邏輯,經不起深入的分析和認真討論,甚至說中國人,或者是說「中國的民族主義」始終是被這些人作為喜歡嘲弄的對象。

這些人甚至被某些報紙評論說是香江第一才子,第二才子等等,但是實質上只是把評論的名氣越來越大的時候,很多人都追捧他,這些人實質對一些年輕的作者來講,特別在學校的學生準備要投身到評論寫作方面的這些人,這些人都應該是作為一個警戒的對象,但是反而是因為要追逐名人效應,使得很多年輕人都追逐他們,就模仿他們那種譏諷嘲諷或者是抱著英國人那種思維,就是自己不是英國人,始終是以英國人自居,以白人自居,或者以高人一等的心態來看待內地人,這個心態是非常的不健康的。

我覺得中國現在的這種對待外面批評的這種心理承受能力已經越來越強,批評中國的事情很多,但是怎麼樣批評是會影響到他的感受,所以對孔慶東來講,或者對香港某些少數所謂的作家或者作者都應該是提醒,而不應該是,孔慶東這件事情,我們應該批評他,所以現在很多的批評都已經集中,包括內地大多數人都覺得孔慶東這樣的說話確實是不恰當的,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們不能忽視另外一個問題,也就是說,如果要營造內地和香港之間更多民間的友好往來,相互的更多溝通和瞭解的話,香港這邊經常拋頭露面的,經常寫文章的那些人,擁有眾多讀者所謂的作者,他必須要注意到他不要再繼續做孔慶東那樣的人物。

劉芳:實際上我們看到很多中國內地人還有來香港之後,就是內地人和香港人之間的這些摩擦,或者說他們之間可能擁有的這些歧視,其實追根溯源還是來自於相互不是特別的瞭解,因為畢竟內地和香港走過的路是完全不同的。像您剛才提到中國內地很多的人來這邊,豪客買一些名牌的東西,一花就花很多錢這樣的情況實際上它也有它經過的歷史原因。

因為中國大陸富起來,也就是最近20年的事情,擁有這樣一群人,從香港的角度又不一樣,香港過去和中國過去的地位又完全的不一樣,現在又非常快速的改變,而且大家看在眼裡都非常的明顯,而且同時香港走過的這樣一段路和內地也是完全不同的,其實這樣因為不同的一些道路也是造成雙方隔閡非常重要的原因。

杜平:社會發展的歷程不同,因為香港和內地發展的這麼長的時間裡面,不同的走向,個人的行為舉止,它的規範都不太一樣,所以這就造成了實際上這是一個文化之爭,或者是社會制度之爭,我們講的大一點跟社會制度是有關係的,但是要面對這個現實是這樣的,每一個人面對這樣分歧的時候可以做出各種各樣比較理性善意的批評,幫助大家,提醒大家去改善。

另外一方面在發表任何一篇文章的同時,不要侮辱對方,特別是不要跨越那樣一個道德,法律上的底線,包括在媒體上,我們就以新加坡為例子。新加坡在媒體方面或者評論文章方面,有幾個底線是不能夠跨越的。

第一個涉及到種族群的問題,你不能隨便侮辱另外一個族群,孔慶東侮辱香港這麼大的一個族群是違法的行為,如果有法律,他確實是一個違反法律的行為。還有一個就是文化語言方面也有相互歧視的,講普通話,講方言之間,你講普通話的看不起講方言的,或者講方言的或者看不起不會講你本身方言的,相互歧視的行為,這個在新加坡是絕對不能夠在媒體上做渲染,否則就是違法的。

實質上孔慶東這個事情,就會涉及到這樣的問題,一個是族群之間,你這個族群之間蔑視或者鄙視那樣一個族群是完成不正確的,而且這個社會必須要唾棄,甚至要防止的。在語言方面也不應該這樣子,我講的普通話和方言之間相互歧視,這也是一個社會裡面不能夠容忍的,這種歧視不能容忍,所以會造成社會的分裂。如果說像這樣的言論越來越多的話,再加上孔慶東或者香港的某些人,在這個議題上這麼炒來炒去,香港和內地的融合會越來越難,而分歧會越來越大。

你看現在很多極端的言論都說出來的,遇到這樣事情的時候,內地的人說香港所有吃的,用吃的全部都是從內地過來的,香港回歸之後,中央政府給你很多的幫助,你現在還這樣對待內地人,你確實沒有良心。從香港的角度來講,香港的很多財富,他們原來所享用的東西,你們大陸內地人大批、大批的來享受或者跟他們來搶奪,使得他們的財富或者他們享受的公共的設施等等都被分薄了。

劉芳:其實資源是一部分,我想更多的還是香港人感受到質素和以前不太一樣了,我想這樣可能也是比資源更加強烈的部分。

杜平:剛才我們一再強調的,就是要面對這樣的現實,不只是香港和內地,其實在全球範圍之內,在全球化時代裡面,你相互的人員交流越來越多的情況之下,你的接觸越來越多的情況之下,你就要承認和面對,或者容忍對方跟你的不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點。你最大的求同就是利益在相互交往中得到更多的利益,香港和內地是一樣的,但是如果說你把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對於其他的分歧東西,不同的東西能夠容忍就能夠容忍,這才是比較正確的做法。

      責任編輯:glory
北大教授「港狗論」引「倒孔」      [2012-01-22]
專家駁梁林故居維修性拆除托詞      [2012-01-30]
大一女生遇害身中六刀雙手被綁      [2012-01-30]
中國電建啟動應急營救失蹤工人      [2012-01-30]
春節黃金周內地鐵路發送旅客3100萬人次      [2012-01-29]
廣西鎘污染團抵柳州水源保護地      [2012-01-29]
中國駐蘇丹大使館:被綁中國工人是27人      [2012-01-29]
外交部提醒赴蘇丹中國公民加強防範      [2012-01-29]
戴旭:美正分割世界 中俄應聯手      [2012-01-29]
春節黃金周全國旅遊收入1014億      [201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