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網援引英國《金融時報》1月29日發表了題為《亞洲人的「資本主義空想」》的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隨著亞洲經濟體逐漸拉近與西方在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在它們取得驚人進步的表面之下,潛藏著一個棘手的問題:亞洲人能否在不破壞地球環境的前提下,享受西方的生活水平?
《消費經濟學》一書的作者程子俊給出了否定的答案。該書質疑亞洲從西方引進的增長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續性。這種主張亞洲人應該摒棄西方生活方式的觀點,肯定會冒犯許多對西方生活嚮往已久、並認為這種生活方式完全正當的人。
但身為馬來西亞人的程子俊表示,這種說法是在否認現實。他問道:在中國或印度,難道能夠人人都像日本人一樣吃壽司,或者像美國人一樣開汽車,而不會造成海裡的魚兒滅絕,沙漠裡的石油枯竭?他表示,西方資本主義較高的生活水平是建立在豐富資源的基礎上,而這些資源部分得自於殖民主義。美國的人口很少,並且擁有看似無窮無盡的資源,與亞洲當前的狀況恰恰相反。
程子俊認為,解決之道在於對資源合理定價。你盡可以擁有汽車,但前提是你必須為你所行駛的道路、以及你所使用的(未經補貼的)汽油付費。這樣的說法對西方人來說是殘酷無情的,對亞洲人來說也日益如此——如今許多亞洲人正開始把享受西方生活方式當作與生俱來的權利。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瑪蒂亞·森從另一個角度來闡述這一問題,他認為,亞洲人需要重新界定究竟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增長模式。他與發展經濟學家讓·德雷茲在《Outlook》雜誌上撰文表示:「經濟增長本質上並不等同於發展」。印度20年來經濟增長迅猛,但「普通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與一小群特權人群相比,卻極度緩慢」。增長或許有益。但是,在缺乏相關公共政策、不能確保增長果實被用於改善醫療衛生、營養和教育的情況下,增長就沒有什麼意義。
正因為認識到20年來的經濟增長對8億印度人的生活影響甚微,印度執政黨國大黨的領袖索尼婭·甘地才會支持一項糧食安全議案,該議案旨在為近三分之二人口提供糧食補貼。人們正在激烈辯論,索尼婭的這項倡議究竟是朝著更公平發展方向邁進的關鍵一步,還是一個將會損害政府財政狀況的社會主義空想。
這些辯論正吻合程子俊關於大部分亞洲人正被兜售一種資本主義空想的擔憂。「他們已經向西方靠攏,購買了財富會向下流淌的理論。然而,肉汁太稠了流不動,也不夠分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