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美國在亞太只能做「保安」難做「老闆」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1-3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2012年1月5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五角大樓,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記者會上發表講話。

【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報道,過去三年美國高調「回歸」亞洲,而且一年比一年明顯,給中國帶來了一些顯而易見的消極後果。比如說,南海問題變得突出,周邊一些傳統上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的國家(如緬甸)出現一定「離心」傾向,而另一些國家(如日本、印度)的對抗姿態日益嚴重。這些後果自然會引起中國媒體和公眾的重視。但美國是否即將像遏制蘇聯一樣遏制中國,還存在商榷的餘地。

美國「回歸」亞洲的原因相當複雜,至少有以下五個:首先是地緣政治原因,這與中國直接相關。中國的快速崛起以及在亞洲影響力的擴大超出美國的預期,美國如果不做反應,可能就讓出亞洲,所以美國急需回來與中國競爭地區影響力。

第二是地緣經濟原因。亞太地區經濟發展勢頭非常好,雖然中國起關鍵作用,但其他國家如印度、越南、印尼、韓國的發展也非常不錯。從美國的國家利益來講,它需要在經濟發展最有活力的地區佔有一席之地。由此可見地緣經濟的原因不完全與中國相關。

第三是中國周邊地區集體出現一種心態,就是「經濟上靠中國、安全上靠美國」,出於對中國潛在的擔心而集體要求美國回來。1993年,馬哈蒂爾提出建立東盟地區論壇時,是要將美國「趕出」這個地區,而現在包括馬來西亞在內的中國周邊鄰國都在邀請美國回來。這對美國戰略家來說是十分難得的機遇。這個原因與中國間接相關。

第四是美國國內政黨政治原因,奧巴馬政府希望突出小布什政府過於關注反恐、關注中東地區而忽略亞太地區的政策「犯了錯誤」;如果能彌補這個錯誤,回到亞洲並主導亞洲政策,將被看做是現任政府的重要外交成就。

第五是美國政治家的個人原因。奧巴馬總統一上任就宣佈他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太平洋總統,他在印尼生活了七年,對亞太地區有特殊的興趣和感情。同時,國務卿希拉裡·克林頓對這個地區也特別關心,她第一次出訪就首先訪問亞洲而非歐洲。現在美國負責東亞事務的外交官坎貝爾深得總統信任,他也在積極操盤,推動美國回歸亞太事務。從總統到國務卿再到專職官員都有熱情,他們形成了推動美國戰略中心東移的特殊團隊。

這五個原因中,除了第一動機直接和中國相關外,第二、三個原因是部分地、間接地與中國相關,而後兩個原因則與中國無關,認為美國重返亞洲完全因為中國的觀點是不符合事實的。美國此次高調回歸亞洲,乍看起來在政治、經濟和軍事層面「三管齊下」,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長期來看,不可能完全達到它的目的。

首先,今年美國進行總統大選,奧巴馬能否連任還是未知數。如果奧巴馬敗選,羅姆尼上台,新政府未必能如此積極地推進「東移」戰略;即使奧巴馬成功連任,種種信息顯示希拉裡和坎貝爾很可能即將離任,他們的繼任者未必能有熱情持續推動這一戰略。其次,未來十年美國經濟可能繼續處於一種持續低迷的「日本化」狀態,其財政基礎難以維持美國的「三管齊下」政策。第三是美國未來在其他地區仍會面臨挑戰,歐洲盟友需要救助,美俄關係呈現出某種緊張,中東國家在「阿拉伯之春」後可能轉向伊斯蘭主義,去年12月初拉美加勒比論壇顯示美國後院存在反美情緒。美國不可能像它想像的那樣,將全部精力和資源投入亞太地區。最後,中國的鄰國希望美國來做「保安」,並不是做它們的「老闆」,所以美國和中國鄰國也存在潛在矛盾。

總之,美國「回來」的原因是多樣的,美國雄心勃勃的政策受到多種制約,並不具有可持續性。對於美國亞太政策的變化,我們既應重視,也需保持淡定的心態看待這種轉變。(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 金燦榮)

      責任編輯:葉蓁
俄出租遠東農田 亞太多國有意      [2012-01-30]
美國在亞太地區軍力將不減反增      [2012-01-28]
日欲與美共主亞太 專家:鄰國不答應      [2012-01-23]
日本新外交戰略欲與美共主亞太      [2012-01-21]
野田擬廢「東亞共同體」構想 主張日美領導亞太      [2012-01-18]
美官員稱重返亞太非為遏制中國      [2012-01-18]
美佈局亞太 被指平衡中國崛起      [2012-01-13]
美海軍新佈局公佈 過半軍力駐亞洲      [2012-01-11]
美海軍戰略佈局公佈 1/3戰艦部署中國周邊      [2012-01-11]
專家:美沒錢在亞太吃霸王餐      [201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