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報道,美國要在盟國菲律賓擴大軍事存在,讓這個人口接近1億的東南亞國家成了站在美中兩個大國「高蹺」上的演員,突然「長高」,但又搖搖晃晃。2月6日,菲律賓外長重申,菲美「防長+外長」級會談「仍意向性地定在3月」。菲美軍事交往的再度升溫,頗有些「一拍即合」的味道。而美國在菲律賓的軍事存在和恩怨已有百年,它在菲律賓留下了深刻烙印,不是一夜之間就能輕易抹掉的。對於那些急於看到更多美軍的菲律賓人來說,20年前將美軍從蘇比克海軍基地和克拉克空軍基地趕走就像「切斷了嬰兒與母親之間的臍帶」,而當年做出這樣決斷的政治人物依舊強調,「這是一次正確的投票,但也是一次艱難的投票」。在菲律賓,對於如何看待美軍的存在沒有統一的聲音,而對與中國如何相處,同樣看法複雜。
蘇比克和克拉克還留有不少美軍烙印
從菲律賓首都馬尼拉驅車一個多小時,就可以到達景色迷人的克拉克經濟特區。在克拉克的一座軍史博物館裡,有一張拍攝於1991年的巨幅照片讓《環球時報》記者印象特別深,畫面描述的是在直聳雲霄的濃濃火山灰下,一隊美軍攜妻帶子開著車「逃離」他們在菲律賓的軍事基地。
對20年前美軍從菲律賓基地撤離,很多菲律賓人還記憶猶新。當時,在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背景下,菲參議院廢除菲美軍事基地協定,結束了美在菲長達93年的駐軍,同時也使外國在菲律賓境內駐軍長達470年的歷史走向終結。回顧菲律賓的近代史,曾被西班牙統治300多年,1898年又被美國佔領。1942年,菲律賓被日本佔領,二戰結束後又成為美國殖民地,直到1946年7月4日,美國被迫同意菲律賓獨立。2011年11月,當時投票「趕走」美軍的12名參議員在馬尼拉再聚首。20年過去了,菲律賓媒體對他們當時的做法仍然有爭議,支持者稱他們為「偉大的12人」,反對者則罵他們是「骯髒的12人」。其中一名參議員感慨地說:「這是一次正確的投票,但也是一次艱難的投票。」
在美軍上世紀90年代初從菲律賓撤出後,菲政府在克拉克和蘇比克設立經濟特區。在蘇比克灣,經常可以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在菲律賓的華人如果有親戚朋友過來,大多會帶他們去蘇比克看一看。蘇比克灣素有「東方小美國」之稱,那裡是一個港闊水深的天然良港,可以停泊核動力軍艦、集裝箱船和油輪。據當地漁民講,有時用漁網還能撈到尚未失效的爆炸物,很可能是當年美軍訓練時留下的。
《環球時報》記者曾開車進入克拉克基地,裡面幾乎見不到什麼人,到處都是高大的樹木和開闊的草坪。偶爾可見一些兩層樓別墅式的建築,隨行的當地陪同介紹說,那就是美軍軍官以前的住宅。還有美軍士兵以前打橄欖球的地方,都保持著原樣。
菲律師協會刊物主編聖地亞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菲律賓上世紀很長一段時間都有一股非常強大的民族自主、民族獨立力量,反對包括美軍在內一切外國軍隊在菲存在,我本人也是其中之一。」此外,他和資深媒體人士華人莊文成等人都提到,當時連老天似乎也很幫忙,1991年6月,離克拉克空軍基地不遠的皮納圖博火山爆發,本想「賴」著不走的美軍只好順勢撤離。
菲律賓人看美軍帶著複雜情緒
美軍撤離沒有幾年,菲美軍事關係又逐漸升溫。1998年,兩國簽署《訪問部隊協定》,該協定使得美軍重返菲律賓,兩國恢復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9·11」事件使菲美軍事合作得到明顯加強。儘管菲憲法不允許有外國軍隊駐紮,但並不禁止外國軍隊「臨時使用菲基地」。2002年開始,600名美軍特種部隊官兵登上棉蘭老島,名義上是幫助菲政府打擊伊斯蘭極端組織。在美國海軍官方網站上,有大量美國艦艇到訪蘇比克灣的報道,相關圖片顯示,美軍與當地居民,特別是青少年交流互動非常多。
針對該不該強化美軍在菲律賓的存在,菲當地主流媒體零星刊登過幾篇評論,大都對美軍的到來持歡迎態度。其中以菲影響最大的報紙之一《每日問詢者報》1月30日的社論最有代表性。這篇題為「恢復美軍存在」的社論稱,20年前美菲基地協議的中止就如「切斷了嬰兒與母親之間的臍帶」,對於菲律賓來說是一種「苦難」、「放縱」甚至是「自我毀滅」。該文歡呼美軍的到來,認為這表明「菲律賓已經克服了過去困擾菲與原宗主國之間關係的情緒化」,而美國同樣也從「20年前被關在大門外的傷痛中走了出來」。
菲律賓人對美國的軍事存在確實心態複雜。在馬尼拉灣的「戰爭島」,菲律賓導遊帶著感激的情緒給各國遊客講述著二戰時菲律賓人和美軍一起戰鬥的情景。但到菲政府與美軍拉近關係時,又會面對不少反對聲。2011年5月14日,美國航母「卡爾·文森」號在處理完「基地」組織領導人拉登的海葬任務後到訪馬尼拉,進行「例行補給、艦船維護和人員休整」。當天,菲總統阿基諾三世率多位高官登艦訪問,停留6個小時之久。與政府的態度相反,一些左派組織和民間團體則表示抗議,認為美國航母讓菲律賓人想起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地區的軍事暴行,以及美國對菲律賓主權的侵犯。還有不少人覺得美國航母此舉給菲律賓帶來「晦氣」。菲律賓工人黨秘書長提醒民眾,不要忘記美國大兵常駐菲律賓時發生的多起強姦案,呼籲民眾齊心協力將美軍徹底趕出菲律賓。
為安撫民眾,美國駐菲使館表示,航母停留期間,將在當地消費至少465萬美元,會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環球時報》記者當天看到,出租車在碼頭排起長龍,數千名美國大兵奔向海邊的商場、酒吧、賓館。緊鄰馬尼拉灣的亞洲商城因美國兵的到來專門打折促銷。商城在顯要的位置還打出「歡迎美國大兵回家」的標語。
八打雁省大主教阿奎雷斯曾表示,美國增加在菲駐軍只會給菲律賓帶來更多問題,讓菲律賓喪失主權,「記錄顯示,一旦有駐外的美國士兵犯法,美國都不承認當地法律」。菲律賓國際關係專家卡洛斯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菲需要依賴美國的軍事力量,但政府要對美軍在菲律賓的行動設限,以避免2005年美國士兵強姦菲律賓女子的事件重演。
菲網民讓政府兩面下注
在馬尼拉,大多數出租車司機不願意和《環球時報》記者談美在菲駐軍的話題。當過海員的博伊是個例外。他今年40多歲,去過上海等多個中國城市。博伊說:「美國和菲律賓就像是大哥哥和小弟弟。我們太小了,有大哥哥在旁邊會感到安全。」他覺得,在接受美國幫助的同時,菲律賓人會覺得虧欠美國什麼。頓了一會,他又說:「我覺得中國對菲律賓幫助也很多,我看到和聽說了很多來自中國的援助項目,我們也虧欠中國的。」
菲律賓德拉薩大學國際關係教授雷納托認為,雖然菲國內也有民族主義情緒,但現在已讓位於安全方面的擔憂,相對而言,菲律賓更擔心中國崛起帶來的威脅。在他看來,由於菲獨特的地理位置,美一直將菲作為掌控東亞的「跳板」,二戰時用它對付日本,冷戰時是蘇聯,現在輪到中國了。不過,雷納托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菲美防務合作有針對中國的一面,但也包括軍艦訪問帶來的經濟因素以及更緊密的菲裔美軍與祖籍國的聯繫等。他認為,菲美防務合作雖然有實質提升,但更多具有象徵意義。
在菲律賓,百年老報《馬尼拉時報》是一份相對獨立的報紙,該報2月1日在一篇題為「定義與北京和華盛頓的複雜關係」的社論中說,「菲政策制定者不要太天真,讓菲成為服務華盛頓利益的傀儡,而是應當在任何時候都將自己的國家利益放在首位」。
在菲各大網站有關菲美軍事合作的報道及評論後面,網民跟帖很少,最多的一篇僅吸引了150個評論,更有意思的是,活躍在不同網站的都是同一撥人,甚至連名字都沒有換。在這些議論中,有的網民呼籲「軍隊更好訓練,更新武器裝備,但即使認識到有威脅存在,最好的辦法仍是談判和合作,而不是邀請外國軍隊來保護或可能引發戰爭」。歡迎美軍的網民則說:「即使菲律賓有成千上萬噸軍事裝備,戰勝中國的概率也為零。喜歡與否,在任何可能的軍事衝突中我們唯一的機會就是強大美軍的幫助。」還有網友「建議」:「菲律賓應兩面下注,在賺中國人錢的同時,讓美國人當我們的保安。記住,在與菲律賓對話的同時,華盛頓與北京之間的對話更多!」
《菲律賓商報》攝影記者拉莫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美國在菲律賓增兵只會影響菲中關係,使南海局勢更加緊張。他還抱怨,美國給菲律賓提供的都是不堪一擊的二手軍艦和飛機。德拉薩大學學生維拉斯戈認為,美國增兵如果是純粹幫助訓練菲律賓士兵反恐作戰能力的話,菲律賓應該歡迎,但如果是想把菲律賓作為對付中國的平台,那阿基諾總統就應該三思,因為如果在南海引發軍事衝突,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將是菲律賓。
菲反恐與和平研究所所長羅麥爾認為,從英語到美式教育,從好萊塢大片到遍地都是的星巴克,到處都可以看見美國的影子,儘管中國對菲的影響也在逐漸擴大,但還不能與美國對菲的影響相提並論。80多歲的戈比諾先生是菲律賓外國記者協會主席,他在電話中直言不諱地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作為一個小國,有美國在身邊菲律賓感覺更舒服、更安全。當然,如果美軍重返菲軍事基地則另當別論,我想大部分人是反對的。」他還認為,這次菲美防務協議主要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菲政府在軍援方面受益較大,對經濟的帶動作用很小。菲律師協會刊物主編聖地亞哥也反覆向記者強調:「請一定告訴中國讀者,在菲律賓有這樣一群人,希望政府能通過加強溝通,用對話解決和中國以及其他聲索國之間的領土糾紛和衝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