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人民日報2月17日在人民論壇欄目刊載作者石開題為《別把問題拖成「歷史問題」——保持黨的純潔性之四》文章,內容如下:
當前,面對換屆,一些領導幹部有這樣的心態:「新官不理舊賬」,問題是前任的,解決好了是前任的政績,解決不好是自己的問題,不如放到一邊;「舊官一走了之」,反正要離職卸任,有矛盾能拖就拖,問題留給下任,自己「善始善終」。於是,問題「擊鼓傳花」,最終變成無頭公案、「歷史問題」。
不敢、不願正視問題,不僅是在換屆之際。一事當前,一些人的第一反應不是如何解決,而是怎樣逃避,甚至是推脫、掩蓋。然而,問題往往不會自生自滅,而且必然有躲不開、繞不過的,「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不願正視、不敢直面,最後的結果只能是讓問題變成隱患,傳來傳去,終歸會爆發。
問題是一面鏡子,面對矛盾問題的所言所行所思,照出黨員幹部的能力水平和思想境界。遇矛盾繞著走、有問題避開行,是因為心中有顧慮、有雜念,所以不敢著手處理、放手解決。而顧慮、雜念,往往來自對個人得失的考量。正因此,願不願碰問題、敢不敢解扣子、善不善理矛盾,檢驗著領導幹部的純潔性。
更重要的是,正視和解決問題,鮮明體現黨員幹部的責任和擔當。對工作負責、對事業負責,必然會正視問題、主動解決,並且能夠不懼風險一抓到底。缺乏責任心和擔當精神,才會對問題視而不見,能躲就躲、能拖就拖。從北京全力推進醫療改革「寧有微詞,不要危機」,到深圳矢志社會管理創新直指「政社不分」,對問題的態度,決定著能否順應人民期待,完成時代使命。
在一定意義上,工作就是解決問題。工作被動實際上是被問題牽著走,工作主動就是能夠有預見性,把工作做在前頭。工作做到家,問題才能得到解決;問題解決了,工作就順勢推進。比如,準確把握了文化方面「進出逆差」、「供需缺口」等問題,才能提出「兩分法」的改革思路,促進文化的發展與繁榮。從這個意義上看,能不能直面問題,敢不敢解決矛盾,是黨員幹部純潔性的試金石,它檢驗著我們的領導幹部有沒有擔當責任的勇力,有沒有做好工作的魄力,有沒有服務人民的能力。
1938年,毛澤東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作報告時,曾給學員於江題詞:「碰了釘子時,就向釘子學習,問題就解決了。」的確,解決問題是個歷練,碰到「釘子」,瞭解釘子的構造、存在的原因,找準拔釘子的著力點,這個過程,也就是一個積累經驗、增長才幹的過程。不能設想一個幹部能在不經風雨、不處逆境、不解難題中得到全面提高。一門心思攻堅克難、心無旁騖解決問題,黨員幹部的能力就會得到提升,思想也會隨之淨化。
小平同志曾說: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的確,只有在不斷解決問題中,才能博得更大發展空間。我們正處於深化改革的時期,只要是改革,就必然會涉及利益的調整,必然會有矛盾問題。直面矛盾、正視問題,可謂改革第一步,否則就不是用發展解決問題,而是「在問題上的發展」。對問題的態度,也就是對改革的態度。只有摒棄私心雜念,一心思改革、謀發展,才能不斷破制約、解難題。而這,也才是黨員幹部保持純潔性的「時代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