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人民幣國際化,無法繞開資本項目開放這個圈子,這個過程是曲折、複雜且存在爭議的。國際上有不少聲音認為,我國應加快資本賬戶開放;但國內的專家對此存有顧慮,擔心人民幣國際使用的步子邁得太快,會對國內貨幣穩定帶來負面影響。日前,央行調統司司長盛松成領銜的課題組撰寫的一份報告正式公佈,明確指出中國加快資本賬戶開放的條件基本成熟,並將整個過程分為短期、中期、長期三個階段。
央行首次公開我國資本市場開放路徑圖
這份名為《我國加快資本賬戶開放的條件基本成熟》的報告將資本賬戶開放步驟分為短期、中期、長期三個階段。
短期安排(1-3年),放鬆有真實交易背景的直接投資管制,鼓勵企業「走出去」。直接投資本身較為穩定,受經濟波動的影響較小;中期安排(3-5年),放鬆有真實貿易背景的商業信貸管制,助推人民幣國際化;長期安排(5-10年),加強金融市場建設,先開放流入後開放流出,依次審慎開放不動產、股票及債券交易,逐步以價格型管理替代數量型管制。
這是央行首次以官方報告的形式,描繪出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清晰路徑圖,並給出相對具體的時間表。
報告稱,我國當前正處於資本賬戶開放戰略機遇期,開放的風險基本可控,不能過分強調利率市場化、匯率自由化或者人民幣國際化條件完全成熟再進行資本賬戶開放。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教授費方域對這一結論表示贊同。「人民幣國際化本身就可以促進資本賬戶開放。當離岸市場發展起來後需要有回流的渠道,於是境內會放鬆各種管制,放鬆管制後進一步把市場做成熟,便把這個市場打開了。」在他看來,人民幣的國際化並不需要等到資本賬戶完全開放以後再進行,倒逼機制是很重要的。當然要對全局有一個系統謀劃,才能走好人民幣國際化這步棋。
改革需要有的放矢不可一蹴而就
來自德意志銀行的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曾多次在研究報告中呼籲應盡快放開資本項目管制。他的理由是,經常性項目絕大部分已經開放,很多資本項的流動可變相地經常性交易來進行。尤其是跨國公司成為全球貿易的主要渠道,提供了資本在國家之間套利的渠道,因此即使資本項名義是上管制的,實際上管不住。加上離岸市場對境內市場的倒逼機制,國內就出現很強的力量要推動國內金融管制和資本項目的開放。
「有人說,資本項目的開放是長期趨勢,可以慢慢來。但與發展程度類似的國家相比,中國資本管制最嚴。希望三五年之後中國能達到目前馬來西亞所處的水平。」馬駿表示。
然而,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原世界銀行駐德國代表奧特曼·西門子日前在出席中國國際經濟會主辦的「中韓經濟領袖對話」時公開表示:「資本市場開放需要遵照一定的開放順序,中國決策層審慎而為,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實乃明智之舉。」
據悉,資本管制開放分三個領域:直接投資、證券投資、股權投資。即便有美元、歐元、英鎊、日元這樣的國際儲備貨幣在人民幣之前作為參照,但各自有不同的國際化路徑。
上海市金融服務辦綜合協調處副處長崔遠見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在資本賬戶開放過程中,將遵循「先一級市場後二級市場」「先非居民的國內交易後居民的國外交易」的開放原則,降低開放風險,相機決策。預計下一步有可能放鬆的是有真實交易背景的直接投資管制,鼓勵企業「走出去」,初期可以考慮逐個審批。各國經驗也表明,放鬆直接投資管制的風險最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