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美創建新貿易執法機構劍指中國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3-01]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經濟參考報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2月28日簽署命令,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內部設立跨部門貿易執法中心,以增加國際貿易制裁力度。外媒普遍認為,此舉針對中國,連同匯率指責等手段用以遏制中美貿易不平衡。國內專家稱,近期美國通過世界貿易組織(WTO )申訴制裁案件可能增加,但成功率不一定提高,本質上並沒有對我國貿易和相關行業形成更多壓力。

該中心名為貿易稽查中心(Trade Enforcement Center),協調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與國務院、財政部、司法部、農業部、商務部、國土安全部、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等部門之間的貿易執法行動。奧巴馬這項行政命令指示美國貿易代表柯克選派一位人選領導這個新單位,副手則由美國商務部部長布蘭森選派。

美國政府稱,此舉的目的是強化美國在推行市場開放方面的能力,為美國企業創造平等競爭環境,保障在國際貿易規則下美國貿易權利的實施和國內貿易法律的執行。

奧巴馬最早在1月24日發表國情咨文時提出將設立一個貿易執法小組,並表示美國將加強貿易檢查,杜絕假貨、盜版和不安全商品進入美國市場,保障美國的貿易權利,以確保美國出口商的競爭力。

奧巴馬表示,這個新的跨部門單位將「利用聯邦政府的全部資源擔負起調查工作,應對世界各地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包括像中國這樣的國家。」

另外,當天在美國出爐的兩項報告也對「美加大對中國貿易制裁」的呼聲添油加醋,並呼籲美方應採取各種因應措施。

華盛頓智庫資訊科技及創新基金會公佈報告,指責中國利用操控貨幣、補貼、關稅、強制技術轉移、出口限制、標準制定及其他政策,普遍在各領域中為中國企業取得「絕對優勢」。

第二份報告來自民主黨參議員羅恩·懷登辦公室,文中警告稱,由於中國積極鼓勵風力、太陽能及其他環保科技行業,「美國的環保商品經濟正在輸給中國。」懷登辦公室還言辭激烈的指責道,「當全球參與者不遵守遊戲規則時,(全球貿易)體系將瓦解。特別是當破壞規則者擁有全球第二大經濟實力的時候。」

長期關注中美貿易形勢的雷衍華博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美國新成立貿易稽查中心看似是大張旗鼓的要打貿易戰,但該機構的權力來源和工作範圍完全沒有實質變化,只能說在貿易摩擦案件調查力度上有所增加「美國國內的貿易申訴渠道本身就暢通,相關專業人士還是那些人(不變),新增設的機構不一定能提高國際貿易申訴效率,近期有可能出現貿易制裁案件申訴數量增加的情況。」

「不過,國內某些小行業的龍頭企業在美國新設立貿易調查機構後承受更多壓力,」雷衍華說:「大的行業可以通過中美戰略對話等政府層面協調,但小行業遇到國際貿易糾紛時多依靠行業協會牽頭,這就需要協會跟政府有個有效的溝通和協調機制才好,這方面我國需要進一步改善。」

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孫哲對記者表示,「新設立的機構對美國貿易益處有限,美國堅持不放開民用高科技產品的出口,近10年內中美貿易結構不會有太大改變,從美國機構經常敲打的匯率問題來看,2005年至2008年人民幣升值21%,仍沒有改變中美貿易失衡的狀況。」

美國政府此舉也提醒了國內相關部門和企業,在國際貿易糾紛中,美方如此重視專業隊伍建設,我國就相形見絀了。孫哲說:「我們在貿易糾紛方面在咨詢和應訴時,經常依靠外國背景的專業律師事務所,人才短板問題是日後貿易發展中的一大短板。」

美國新設機構更多被看做是政治原因,今年是美國大選年,為爭取選民關注度和支持,另外競選對手羅姆尼一直敲打其對華貿易政策軟弱,奧巴馬競選時不得不打「中國牌」博得眼球。另外,美國經濟增長需要依仗貿易復甦,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2011年也升至創紀錄的2955億美元,所以近來競選時,「中國」被當成最大的靶子。雷衍華說:「美國大選年背景下,成立新機構為爭取選民支持的噱頭成分多些。」

      責任編輯:Squarefruit
美訴華限原料出口 或意在稀土      [2012-02-01]
北約部分顧問人員已重返阿富汗      [2012-03-01]
中國工人開羅被綁架續:贖金已交付 仍未放人      [2012-03-01]
兩名中國工人在埃及被綁架 中國使館正在積極處理      [2012-03-01]
中方譴責歐盟排放問題單邊措施      [2012-03-01]
美軍用iPhone學習導彈發射      [2012-03-01]
野田期待名古屋與南京關係改善      [2012-03-01]
2PM日本NHK教韓語      [2012-03-01]
「三一節」改名呼聲強烈 引各界積極響應      [2012-03-01]
李明博總統再次敦促日方盡快解決慰安婦問題      [201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