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戚紅麗 劉蕊 兩會4日電】全國人大代表、鄭州市教育局局長毛傑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暢談其關注的教育熱點話題以及2012年鄭州教育工作安排。
文匯報:作為教育界的巾幗豪傑,您曾經被評為「鄭州市巾幗成才獎」和「鄭州市十大傑出女性特別獎」。如今,從外國語學校的校長升任鄭州市教育局局長,您對於教育的認識有何新的看法?
毛 傑:謝謝!這些榮譽只能代表過去。從教師到校長,再到教育局長,人生的三個平台讓我的視野不斷拓展。第一個平台,讓我熟悉了青少年的特點和成長規律,掌握了教育教學的規律;第二個平台,使我從一個學校的發展,更深刻地理解基礎教育的本核,對於人才苗子的培養模式有了個深刻的詮釋;第三個平台讓我從社會經濟發展的全局來審視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從更為宏觀的視野來關注社會現象,審視民生問題,探索教育改革。
應當說,從校長到教育局長,不僅對教育有了新的認識,更加增強了我對教育的責任感。教育局長的角色定位不單單是管理者,更應該是服務者。要堅持「三個不能遠離」:不能遠離教師,走進教師心靈;不能遠離學生,瞭解學生需求;不能遠離課堂,瞭解教學情況。我們不能做到與每一位學生家長、每一位教職員工、每一位學生一一對話,但可以做到與任何一位家長、任何一位老師、任何一位學生平等而友好地對話。
文匯報:您作為資深教育界人士,認為今明兩年最值得關注的教育熱點是什麼?
毛 傑:可能是長期從事教育一線工作的緣故,我認為最值得關注的教育熱點不只是期盼,更是行動,是轉變。正如您所說的,今年對於整個中國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教育的許多轉變非常值得關註:
一是確保4%如期實現。2011年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表示,2012年我國教育經費支出將實現占GDP4%的目標。2012年,中央和地方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有了錢,如何用,怎樣管等等,與此相關的撥付、使用、監管體制和機制亟待建立。
二是對教育規律的尊重。我認為,教育如何實現內涵發展,如何讓社會和教育界正確解讀教育的質量,如何作好頂層設計,非常值得我們關注,因為這是對教育規律的尊重。
三是推進解決教育難點問題的進程。如義務教育擇校問題、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問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等。
文匯報:今年一月份,教育部與河南省共同簽署了《加快河南教育發展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戰略合作協議》,這一協議將惠及鄭州教育的哪些方面?
毛 傑:教育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精神的重大舉措。這一協議惠及鄭州教育,我認為不能僅僅理解為得到了多少政策、項目、資金、人才等方面的傾斜和支持,更重要的是給了我們在教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先行先試的機遇。
基於這一出發點,今明兩年鄭州教育將致力於以下五個方面的突破,並力爭走在全國的前列:
一是基於教育均衡發展的學校管理模式探索。我們已經制定了一個包括「優質教育資源促進計劃」在內的五年規劃,通過學區制、集團化、項目部、作化資源推進等運作平台的構建,強化擴建挖潛、一校多區、強校托管、聯合辦學等四種學校管理模式,打破城鄉界限,打破體制界限,打破學校強弱界限,促進各級各類教育的提升與發展。去年我們投資5.16億元,實施了74個項目,今年將投資10億元,實施130個項目。
二是「班班通」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模式探索。截止2011年底,鄭州市投資4億元在全國率先建成了覆蓋城市和鄉村所有中小學校的「網絡班班通」工程。鄭州的課改定位於「網絡環境下的高效課堂」,我們將借助「班班通」這個載體實現技術、辦學理念以及教育內容的更新,讓孩子們「同在藍天下,共享好資源」。
三是科學的教育管理和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探索。首先是探索建立中小學校長任期目標考評制,明確校長任職資格、條件和考核方案,面向全國聘任一批教育教學專家擔任督學,將教育督導同校長任期制期滿考核相結合。其次是啟動中小學生學業質量綠色指標評價實驗。與以往偏重學習成績的質量標準相比,「綠色指標」將學生身心健康、品德行為指數、師生關係等非認知因素全部納入考量範圍,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如何,是否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法等都被列為證實學校教育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
四是職業教育園區化發展實驗探索。要想從根本上提高職業教育的辦學效益,必須尋求一種科學、合理的方式讓有限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讓整個職教一盤棋都發揮出最大效能。鄭州市已經在城區東西兩個方向分別規劃了兩個職教園區——鄭汴產業帶職教園區和上街宜居職教城。如何通過園區化整合優化職教各方面的要素配置;如何強化內部管理和分工,大幅度提高辦學質量,提高職教在社會上的地位和信譽;如何進一步密切職教與社會和經濟建設的聯繫,培植新的有利於職教發展的生長點,今明兩年我們要力爭創出經驗。
五是盡快形成豐富多元的教育體系探索。中原經濟區、鄭州都市區的建設,將導致居民的生活、學習、工作方式以及思維方式發生深刻改變,他們對教育的需求更加多樣化、個性化,這為教育體制機制創新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我們已經啟動了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實驗,並著手建設一批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室或實踐基地;分類管理,針對不同層次學校分別實施精品立校策略、特色亮校策略和固本強校策略。
文匯報:記者從鄭州市教育局2012年工作要點上注意到,鄭州要推動民辦教育規範發展。您認為應該從哪些方面加強對民辦學校的管理?您有何好的建議解決農民工子女入學問題?
毛 傑:民辦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發展民辦教育是政府的重要工作職責。鄭州市作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流動人口量相對較大,促進、扶持、規範民辦教育,意義更為重要。
目前,鄭州市各類民辦教育占同類教育總量的比例,學前教育佔到70%,職業教育佔到60%,基礎教育佔到10%。
為了扶持民辦教育的發展,我們出台了相關政策,重點扶持打造一批規模適度、特色鮮明、教學質量和社會認可度較高的優質民辦學校,以擴大我市的優質教育資源。為此,一是組建企業化的民辦教育托管機構,探索把民校委託給優質公辦學校辦學的運行機制,大力培育名優民校。二是在師資培訓、資金獎勵、基本建設、公共政策待遇和資源共享等方面給予辦學規範的民辦學校有力支持。三是啟動政府購買服務和優質資源輸出計劃,受各級政府委託,除按照公辦學校生均公用教育經費標準給予補貼外,政府可為其選派不低於學校專任教師數量5%的在編教師給予支持。
關於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問題,我們的政策是:在滿足所有本地區適齡兒童入讀公辦學校需求的同時,為解決在鄭創業及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問題,積極完善「綠色通道」服務政策,市區每年接收3萬名左右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其中88.34%的學生在公辦學校就讀。2011年又放寬政策,6所省級示範性高中和市級示範性高中首次面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招生,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鄭可安心接受12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