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新網援引法國《歐洲時報》16日刊文說,今年兩會溫家寶指出,「不僅要進行經濟體制改革,而且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特別是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任何一項改革必須有人民的覺醒、人民的支持」,可見中國再改革應是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與自下而上的民間創新之間良性互動、螺旋發力。目前,中國高層展現出更強條理性,不僅找到了發力點,而且明確要把理順五大關係作為今後一段時期改革的重點和關鍵。
文章摘編如下:
2012年中國「兩會」已經落下帷幕,縱觀此次會議,改革無疑是關鍵詞。從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68次提及改革,到他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25次提到改革,本屆「兩會」以改革啟,又以改革終,凸顯前進的中國再一次面臨抉擇,已經伴隨並深刻影響中國社會三十餘載的改革,到了再度發力的階段。
大國總理的話說得很重,「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成功,經濟體制改革不可能進行到底,已經取得的成果還有可能得而復失,社會上新產生的問題,也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歷史悲劇還有可能重新發生」,而將改革問題上溯到「文革」,也表明當前中國深化改革的緊迫性與困難度。
改革需要知所以然:不同於改革初期阻力主要來自意識形態之爭,如今的改革阻力主要是利益之爭,且不言既得利益集團,如今中國社會已然呈現多元化,處於不同階層的人群有著各自的利益訴求,唯有再改革才能彌合不公、平衡利益,也唯有再改革,才能讓法治普照、權利彰顯、民力激活,才能讓權力審慎、貪慾受限、壟斷破局。
改革需要更大決心:中國「漸進式改革」的路徑選擇,本身就決定了改革越往前困難就越多,能否迎難而上,勇氣至關重要。當中國總理語氣堅決地說出「這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改革只能前進,不能停滯,更不能倒退,停滯和倒退都沒有出路」,這既是對一段時期以來改革話題的有力回應,也是中國高層對今後改革的明確表態。
改革需要主動出擊:如溫家寶所言,中國調低經濟增長是「主動調控的結果」。主動與被動的區別在於,是真改革,還是假改革。當前有一種觀點是,在以歐洲債務危機、外部需求萎縮為代表的經濟壓力,以及中東、北非街頭革命為代表的政治壓力下,中國此時改革是因為外部環境惡化而不得不為。倘若如此,那麼外部環境轉好,改革收兵,一切歸位,這便是假改革。實則,外部原因並非主導。回首這些年的中國故事,大量廉價勞動力、改革釋放高效率、「入世」吸納高產出,乃是中國繁榮的秘密。但如今,這些因素都面臨變化,未來中國經濟與社會,不僅需要習慣個位數增長,更需要主動再改革、真改革,走向縱深。
改革需要凝聚共識。今年「兩會」前後,關於深化改革的呼聲都不絕於耳,可見共識正在形成,乃至關於實現路徑的討論也變得熱鬧起來。「不僅要進行經濟體制改革,而且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特別是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溫家寶如是之言,很容易讓觀察家們將改革與輿論熱議的「頂層設計」相關聯,而再觀「我深知改革的難度,主要是任何一項改革必須有人民的覺醒、人民的支持、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的表述,又可見中國再改革應是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與自下而上的民間創新之間良性互動、螺旋發力。
改革需要切中要害:中國再改革往何處去,需要決心與勇氣,更需要科學部署,找到切入口、突破口,抓住時機。過往,談及中國再改革,激進者有之,保守者有之,更多的是苦於改革之難而不敢行動、不知如何行動的糾結,改革之功用在經歷初期階段的試探摸索、發展階段的大刀闊斧之後,也逐漸成為一些地方、一些機構謀取利益的工具,改革的時機被拖延、空間被擠壓。如今,良機再次來臨,中國高層也展現出較之以往更強的條理性,「涉及到金融企業和房地產企業的利益,改革的阻力相當之大。這是改革的難點」,溫家寶不僅找到了發力點,而且在政府工作報告列出了今年改革的六大任務,明確要把理順五大關係作為今後一段時期改革的重點和關鍵。
由是觀之,再改革這條由中國主動選擇的道路,縱然有風險,也必須堅持下去。而當兩會落幕之際我們看到中國改革之決心愈發強大,共識逐步形成,部署陸續展開,路徑逐漸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