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報道,提起日本防衛省的防衛研究所,在世界軍界可謂名氣不小。該研究所是日本自衛隊最高軍事科學研究和教育機構,成立於1952年8月。
近幾年,中國成了防衛研究所非常重要的一個研究方向,特別是2011年該研究所開始發佈《中國安全戰略報告》,引起中國輿論界的強烈關注。
3月21日,《環球時報》記者走進了頗顯神秘的防衛研究所,該所地域研究部主任研究官莊司智孝和防衛教官山口信治首次接受了來自中國的記者的專訪。
40歲的莊司智孝主管的研究方向包括中國,而年僅32歲的山口信治更是今年引起轟動的《中國安全戰略報告2011》的主要編者。
環球時報:首先能否介紹一下《中國安全戰略報告2011》發佈的背景、內容、特點和用意?
山口信治:防衛研究所在2011年4月第一次發表創刊號《中國安全戰略報告2010》,《中國安全戰略報告2011》是今年2月發佈,有日、英、中文三個版本,這是我們第二次發佈這方面的報告。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我們這兩年連續發佈《中國安全戰略報告》,但其內容並不是針對前一年中國軍力發展的情況,而是每次都有一個特定話題。
《中國安全戰略報告2011》的主題就是「海洋問題」。該報告除前言和結束語之外有四個部分,即向海洋發展的中國、在南海引起摩擦的中國、挺進外海的中國海軍、人民解放軍在外交政策上的抬頭。
我個人認為中國針對海洋權益的要求在提高,海洋的活動也在日益增多。從我方觀點來看,這其中有讓人讚賞的地方,也有令人擔憂的地方,這些都寫入了今年的報告中。
另外,我們的報告有一個特點,即除了關注中國海軍的動向外,還特別關注了中國的海上執法力量,如中國海監、漁政、海巡、海警等的新動向。因為中國的海上執法力量有很多,日本必須對此弄清楚。
總之,我們是圍繞中國的海洋問題,發表日本研究人員的觀點,在做分析的時候,我們盡可能採用中方已經發表的原始材料,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報告,能促進跟中方人士的交流和溝通。
環球時報:防衛研究所的機構設置是什麼樣的,哪個國家是研究的最重點對像?研究中國的人員情況如何?
莊司智孝:整個研究所有85名研究人員,47名管理職員,其中有文職的,也有自衛隊的軍官,二者比例大概是2:1,我們兩人都是文職身份。
防衛研究所有3個研究部,即政策研究部、理論研究部和地域研究部,還有1個戰史研究中心。負責中國研究的有5人,負責朝鮮半島研究的有3人。
中國當然是我們最重要的研究對像之一,因為中國對日本的安全形勢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環球時報:防衛研究所不僅是防衛省智庫,還培訓自衛隊的中、高級軍官以及政府官員,在培訓中,涉及中國的課程有嗎?另外,有沒有外國軍官來這裡接受培訓?特別是有沒有中國軍官來?
山口信治:我們的普通班主要培訓自衛隊的軍官以及文職人員,要上10個月的課,在講到東亞安全形勢的課程時,當時會涉及中國,另外,學員們的一些課堂討論,也會談到中國話題。
我們研究所和中國的國防大學、軍事科學院有聯繫,特別是與國防大學往來較多,有互派教官的項目。我們接收過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留學生,現在也還有,但我沒有聽說過有台灣軍人來這裡學習的情況。
環球時報:《中國安全戰略報告2011》中稱中國海軍的作戰範圍已經超越了第一島鏈而逐漸向第二島鏈擴大,而相關結論被中國國防部發言人批駁。請問你們對此的看法怎樣?另外,你們怎麼看中國的航母問題?
山口信治:首先我聲明一點,我只是這本報告的編者,而不是作者。我個人並不太認同中國海軍的作戰範圍已經擴大到了這麼大的範圍。
莊司智孝:關於「瓦良格「號航母,我的看法是,如果將來這艘航母將來被配置到南海的方向,那麼將會加劇這一地區的緊張局勢,因為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在南海存在爭議。
環球時報:日美同盟是日本安全的基石,請問你們怎麼看待這一同盟對日本的意義以及對中國造成的威脅?
莊司智孝:針對周邊有事的情況,日美同盟確實對日本的安全起到了作用,但我想強調的是,這個同盟並不是以中國為目標的。
山口信治:日美同盟已有超過60年的歷史,而中國的改革開放也有30多年了,日美同盟不會對中國帶來太多負面影響。
環球時報:今年2月,日本媒體非常關注兩個外國的軍事動作:一是中國海軍4艘軍艦通過沖繩-宮古之間的公海水道,向太平洋方向行駛;二是俄羅斯的5架軍機在日本周邊空域飛行。在你們眼中,兩者誰讓日本更擔憂?
莊司智孝:這兩者不能簡單地比較。當然,在公海和周邊空域活動是一回事,但萬一進入了日本的領海或領空,就會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
環球時報:朝鮮3月16日宣佈將於4月12日至16日之間用運載火箭發射自行研發的地球觀測衛星「光明星3號」,而日本防衛省也開始討論在石垣島和沖繩本島各部署「愛國者-3」反導系統的相關裝備,請問你們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莊司智孝:日本會就此問題跟美國、中國、韓國等國家商量,以共同採取外交努力,但日本能做的非常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