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亞洲賽軍備 美軍火商悶聲發財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3-25]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廣州日報報道,2月14日在新加坡航展上,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在做飛行表演,武器與裝備的銷售明顯比往年火爆。

作為經濟實力增長最快的地區,亞洲如今又有了一頂新「桂冠」——軍購老大。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19日的報告,亞洲過去5年成為全球最大武器買家,排名前五的武器進口國都落在亞洲。印度「當仁不讓」地成為亞洲軍購老大,武器進口量過去5年佔全球總進口量的10%。排名第二至第五的分別是韓國、巴基斯坦、中國和新加坡,武器進口量分別佔全球進口量的6%、5%、5%和4%。

就在此前3月7日,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預測稱,亞洲軍費2012年將首超歐洲。在2月19日閉幕的第三屆新加坡航展上,亞洲各國展開了軍購實力「大比拚」,戰鬥機、遠程雷達、潛艇……各種裝備的銷售明顯比往年火爆。在國際媒體的炒作下,亞洲似乎正成為越來越危險的地區。在英國《金融時報》看來,亞洲正陷入典型軍備競賽「泥潭」。

對於急於推銷軍火的美歐來說,媒體的煽風點火正逢其時。亞洲缺乏安全感、互不信任的殘酷現實無可迴避。事實上,亞洲多數國家以前用的都是蘇式裝備,軍費增加更多是經濟增長的現實需求。亞洲仍然相對貧困,果真深陷軍備競賽的泥潭,無異於自毀經濟發展的前程。對亞洲來說,要「大炮」幕後,更需要「黃油」。

現象

亞洲「瘋狂」增加軍備

2012年春節之後,由美國及泰國主導的第31次「金色眼鏡蛇」軍事演習拉開帷幕,參加軍演的還有新加坡、日本、韓國、印尼等國,總人數達1.3萬,是亞太區迄今最大規模的軍演,更因涉及海域敏感而備受外界關注。與此同時,中國周邊各國都各自在積極升級軍備,掀起新一輪軍事裝備更新熱潮。

印度:

擬5年斥資500億美元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武器進口國,隨著過去幾年簽下大量軍購協議,印度國防採購蛋糕越來越大。今後5年,印度計劃用500億美元的新裝備更新或替換其前蘇聯時代的裝備。印度國防開銷(用於軍隊硬件和技術)2005年到2010年年均增長12.57%,預計今後5年年均增幅將達13.08%。印度在截至到3月的本財年撥款1.64萬億盧比(約合333億美元)給國防部門,高於去年的1.47萬億盧比。

印度空軍選擇了法國「陣風」戰鬥機充實126架中程多用途戰鬥機項目,此外,還有更多大軍購項目在商談過程中。根據計劃,到2030年,印度空軍將有1000多架戰鬥機和近60個飛行中隊。印度陸軍計劃到2020年引進約250輛本土生產的主戰坦克,以及約1650輛俄制T—90坦克。印度海軍不久前還列裝了「查克拉」號核潛艇。印度海軍斥資近10億美元,從俄羅斯租借8000噸級核潛艇,租期為10年。

韓國:

74億美元置新一代戰機

東北亞國家紛紛添置新一代戰鬥機,韓國也不落後。隨著日本決定購買美制F-35戰機,韓國也已啟動FX-3戰機採購項目,美制F-35同樣是熱門候選機型。據悉,韓國FX-3戰機採購項目將花費74億美元購買40∼60架戰機,最終決定將在10月公佈。

此外,近期有韓媒稱,韓國自行研製第四代戰機KF-X的消息。據報道,去年7月,韓國和印尼就聯合研製「四代半」戰機簽署合作備忘錄。按照協議,新機的性能將超越韓國空軍現役的KF-16,並具備躲避雷達探測的能力。該項目被命名為KF-X,預計耗資41億美元,印尼承擔20%的投資,韓國承擔60%。

據介紹,KF-X的性能應超越法國的「陣風」和歐洲的「颱風」戰機,僅略遜於美國F-22和F-35。在新機投入批量生產後,印尼空軍將採購50架,而韓國空軍將採購40∼60架。

日本:

買戰機造航母「買」安全

日本政府也在不遺餘力地推進軍備改進和軍力提升。去年12月,日本宣佈將從美國的防務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總共購買42架F-35戰鬥機,這個交易總值將達到80億美元。

此外,日本還計劃在2015年左右再購買100~120架F-35戰機和F-15J/DJ戰機。按計劃,美國將在2016財年內(截至到2017年3月31日)向日本航空自衛隊交付首批4架F-35「閃電-Ⅱ」。

2011年9月,日本高調宣佈要建造兩艘新型直升機航母。新航母的排水量為2.4萬噸,長248米,每艘耗資大約為10.4億美元,可以搭載9架直升機。

有分析人士認為,無論在噸位上,還是在技術上,這種型號的直升機航母都超過了英國和西班牙等國的現役航母,將成為日本海上自衛隊最大的軍艦。

菲律賓:

看上了美國二手巡邏艦

上月結束的美菲戰略對話中,美菲加強軍事合作的項目引發外界注目。據稱,菲律賓似乎撿便宜上癮,專門挑選美國二手貨。

美國去年已經向菲律賓贈送一艘海岸警衛隊退役的巡邏艦。該艦目前是菲律賓海軍最大、最先進的艦隻。那艘巡邏艦被菲總統阿基諾命名為「德爾畢拉爾」號,並將在南海水域執行巡邏任務。此外,美國將很快向菲律賓送出第二艘海岸警衛隊快艇,以壯大其軍事實力。

除了從美國引進軍艦外,菲律賓還看上了美國的二手戰機。據美國媒體報道,菲律賓外長德爾羅薩裡奧近期表示,菲律賓計劃從美國購買12架二手的F-16戰鬥機,以加強它的國防能力。報道說,菲律賓此舉是指在應對不斷激化的南海爭端。

新加坡:

2015年軍費230億美元

美國著名國防刊物《珍氏防務週刊》報道,到了2015年,新加坡五年的國防軍備總開支將達230億美元(約296億新元),這筆開支將用於購買軍機、直升機或坦克車等軍備,以提高國家防衛能力。

至2015年,新加坡用來採購軍備的費用在同2010年相比,將增加近六成,達40億美元。

面對亞太區域進行的「軍備競賽」,新加坡強化軍備購買,是處於以下考慮:一方面深感周邊國家的影響力不斷加大;另而一方面區域國家之間還存在著領土糾紛,各國也在爭取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分析認為,新加坡這樣高的國防預算,國家經濟強勁增長,又面對獨特的區域考量,而且採購防衛系統的方式「透明」,是國際軍備出口供應商願意進軍的市場。

解析

亞洲軍備激增幕後

利好軍火商更利美經濟

亞洲「武裝到了牙齒」,武器進口量登上「全球之冠」,有特殊原因。亞洲國家裝備陳舊,自主生產能力落後,隨著經濟實力增長自然有增加武器進口的需求。但亞洲之外的大國大肆宣揚「威脅論」,也讓美國為主的軍火商賺得盆滿缽盈。

裝備差:

武器裝備無法自主生產

在國防大學王寶付教授看來,對於許多亞洲國家來說,軍事裝備水平比較低。隨著亞太經濟持續發展,使之能在國防投入更多資金。與此同時,這些國家的內部威脅開始減少。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國家的眼光發生了變化,武器採購也隨之改變。

比如,頭號武器進口大國印度,目前服役的大部分武器裝備仍然是俄羅斯製造,50%的裝備趨於老化。據法國《宇航防務》網站3月的報道,印度國防部向議會提交的數據顯示,最近4年印軍墜毀了50架包括蘇-30MKI、「幻影-2000」等先進型號在內的各式戰機,共造成19名飛行員喪生。戰機故障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正是戰機的老化嚴重。有鑒於此,在未來5年間,新德里決定再花500億美元,對老舊的蘇式裝備翻新或更換。

對東南亞國家來說,冷戰時是美蘇的爭奪地,由大國提供安全保障,所以各國軍事工業基礎沒有建立起來。冷戰結束後,在失去美蘇的保障之下,東南亞國家的安全只能靠自己,所以從上世紀90年代後就開始進口武器,除1997年的金融危機時停了一些項目,其他時間進口量一直處於增長狀態。

法國媒體評論稱,亞洲許多國家武器自給率低,即使日本、印度這樣的大國,許多重要裝備都嚴重仰賴進口,亞洲增防務開支某種程度上就是「增武器進口」的代名詞。王寶付教授也認為,亞洲自主生產武器的能力普遍落後,要想擁有先進的武器,只能靠進口。

面對如此窘境,印度決心下大力氣加快縮小武器裝備與先進國家的差距。印度在自主研發武器上下了很大工夫,但自主研發之路仍然很漫長,這也是國際上對印度軍力並未感到焦慮的原因之一。

軍火旺:

美國軍火商悶聲發財

「亞洲武器競賽愈演愈烈,這對美國軍火商可能是利好消息。」斯德哥爾摩19日的報告讓美國《國防》雜誌心懷憧憬。

國防大學王寶付教授認為,美國等西方對於亞洲軍費偏高難辭其咎。例如,美國進行戰略調整,在中國周邊地區演習不斷,挑撥亞洲國家之間的關係,使亞洲部分地區的緊張局勢不斷升溫。當局勢緊張之後,美國就向這些地區出口武器,這是美國軍工產業與美國戰略的一個鏈條。所以,亞洲軍費增長過快,與西方長期干預有很大關係。

最近10年,美國軍火交易額始終佔全球40%的份額。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統計,全球每發生5起民族衝突,就有4起衝突各方得到過美國的武器裝備。換句話說,哪裡買美國武器多,哪裡就打仗。因此,有人稱美國是「最大的死亡出口商」。

在整個亞洲,很多緊張區域的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美國始終在利用各種矛盾,挑動各方展開軍備競賽。從當年的越南,到後來的伊拉克,今天的伊朗、朝鮮,永遠都是美國武器賣得最火的地區。

以印巴的戰鬥機「較量」為例,美國一邊將先進型號的F-16戰機推銷給巴基斯坦,同時用巴F-16戰機敲打並「撬開」印度戰機需求市場,並指望將技術和質量落後的俄戰機趕出印度市場。

干擾重:

美軍事戰略重心東移

由於亞太經濟的發展,軍費增加,購買力增強,而歐美大肆渲染的所謂南海問題、朝鮮半島問題所形成的緊張局勢,使得亞太在軍事裝備更會大幅增長。軍事問題專家分析說,歐美散播中國威脅論的目的其實很簡單,那就是一手製造恐怖,一手推銷軍火。

自從2010年以來,美國戰略逐步「東移」,強化了在亞太的軍事存在,不斷在亞太挑起紛爭。在美國「干擾」之下,亞洲國家存在的一些邊界爭端、海洋權益爭端、安全威脅更趨於嚴峻。

緊張背後,直接體現在了亞太國家軍費的增加。其中一個很大的因素,正是美國重返亞洲,是把亞太的安全形勢搞得非常緊張,使相關國家產生一種畏懼感,並直接推動了菲律賓、新加坡等很多國家的軍費增長。

信任缺:

亞太國家缺「戰略信任」

荷蘭國際廣播電台認為,亞洲名列武器進口榜首,是因為亞洲人認為受到威脅,所以武裝自己。甚至小小的城市國家如新加坡,也想確保自己能自衛。在王寶付教授看來,亞洲國家缺乏相互戰略信任,為了領土等利益,相互提防,所以使武器購買增長有些偏高。菲律賓GMA電視新聞網報道說,南海爭端是「所有領土爭端之母」,涉及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地區、菲律賓、文萊、越南和馬來西亞,但只是亞洲的導火線之一,其他還有:朝鮮半島、釣魚島、蘇巖礁、菲律賓與馬來西亞的沙巴州、澳大利亞與印尼的海伯尼亞礁……

大部分東南亞國家都是東盟成員,近些年不斷加強聯合,但該地區也是世界上領土、領海糾紛最複雜的地區之一,很多國家之間存在各種爭端,並不時擦出火花。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有白巖礁之爭,2008年經國際裁決後爭端也未能徹底解決。菲律賓曾因沙巴爭端與馬來西亞斷交,雙方爭議目前處於擱置狀態。邊界爭端曾導致泰柬2008年發生槍戰,直到今天也沒有完全平息。

記者觀察

亞洲應走出「安全困境」

在國際政治的現實主義理論中,有一個「安全困境」概念。它是指一個國家為保障自身安全採取的措施,反而會降低他國的安全感,從而導致該國自身更加不安全的現象。一個國家即使出於防禦目的增強軍備,也會被其他國家視為需要作出反應的威脅,在相互作用下國與國都難以擺脫的一種困境。說白了,就是缺乏政治互信。

一旦缺乏政治互信,就會導致軍備競賽。軍備競賽的名聲不好,它常常與戰爭及劇烈的領土變更聯繫在一起。比較著名的軍備競賽有兩次:一次是一戰前的20年間,歐洲列強開展的軍備競賽;另一次是二戰結束後到蘇聯解體前,北約與華約展開的長期軍備競賽。參與軍備競賽的各方都付出了慘重代價。蘇聯將GDP的一半以上投入擴軍備戰,國民經濟的軍工化成為蘇聯解體的一大誘因。美國亦無法獨善其身,朝鮮戰爭、越南戰爭、若干場中東戰爭、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和如今的阿富汗戰爭,幾乎每十年、八年就發動一場的戰爭,令其元氣大傷。

進入21世紀,世界格局正發生歷史性變化,世界經濟政治重心正東移亞洲。但如今的亞洲卻成為了保留「冷戰」遺產最多的地區:朝鮮半島南北雙方仍處於戰爭狀態;朝核問題前景不樂觀;俄日之間存在嚴重領土糾紛;南海海域各國圍繞主權和領海的爭端有激化趨勢;中印領土之爭何時解決仍是未知數。在國際媒體的炒作下,亞洲的軍事色彩在變得越來越重,而中國目前處在這個輿論的中央。

那麼,中國軍費增長值得害怕嗎?亞太整體經濟迅速增長,因此各國國防開支肯定有所上升。但大多數國家的國防開支在國內生產總值所佔比重較小,中國也一樣。雖然西方炒作沸沸揚揚,但也有一些不一樣的看法。英國《每日電訊》記者普裡查爾6日撰文說,對於中國軍費今年增長11.2%,日本等表示關切。「雖然我不想站隊,但我要指出中國名義GDP今年將增長12%到13%,其軍費占GDP的比重實際在縮小。因此讓鷹派失望的是,我不會對中國軍費增長夜不能寐。」

亞洲國家在軍費開支上攀比,除了各自經濟實力的確不弱之外,缺乏互信是最大問題。一些國家寧願增軍事防禦實力,增進與美國軍事合作,也不願去同鄰國展開更多的對話。倘若亞洲各國政治家無法用智慧和能力跳出「軍備競賽」怪圈,亞洲可能成為世界大陸中缺乏信任與安全感的地區,已有的經濟成果也將毀於一旦。事實上,亞洲仍然是一個相對貧困的地區。在世界頭號軍購大國印度,甚至有68%的居民沒有廁所和潔淨用水。

那麼,我們要大炮還是要黃油?答案顯然是肯定的。由此,亞洲必須走出「安全困境」。

      責任編輯:Winnie
亞洲軍備競賽 美國軍火商發財      [2012-03-25]
韓國警方抓獲2名美軍逃兵      [2012-03-25]
殺人美軍的心魔是如何煉成的?      [2012-03-22]
「亞太軍備競賽」非中國之過      [2012-03-22]
駐韓美軍一架F16機戰鬥機墜毀      [2012-03-21]
殺了16平民美大兵「玩失憶」      [2012-03-21]
菲律賓總統稱歡迎更多美軍訪菲      [2012-03-20]
阿調查稱美軍槍殺平民非一人為      [2012-03-18]
美報:中國限稀土出口 對美軍工影響小      [2012-03-18]
美槍殺平民士兵姓名照片曝光      [2012-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