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梁振英當選第四任香港特首人選。圖/CFP 【文匯網訊】據京華時報報道,各位市民,我們不是小島的房客,我們是一家人,我們即使沒有共同的背景,但我們的下一代有共同的未來。我「生於斯,長於斯」,受到香港栽培和恩惠,對香港,我一直懷感恩和報效的心,感謝大家給我機會。我明白到個人力量是有限的,但齊心就事成,香港有很多有能之士及有心人,只要大家目標一致,攜手共進,就可以將香港建設成更繁榮、更公義、更進步的社會。——摘自梁振英會見傳媒開場發言
據新華社報道,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任行政長官選舉結果昨天揭曉。現年57歲的梁振英獲得689張有效票,當選為香港特區第四任行政長官人選。
選舉投票於昨天上午9時至11時舉行。主投票站及中央點票站設於香港會展中心。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1132位委員以無記名方式,就梁振英、何俊仁和唐英年3名合資格候選人進行投票。12時34分,香港特區選舉管理委員會負責2012年行政長官選舉的選舉主任宣佈,梁振英獲得689票,得票超過600張有效票當選。整個選舉過程在香港特區選舉管理委員會及候選人的監票代理人、公眾及媒體的監督下進行。
選舉結果宣佈後,梁振英舉行記者會發表感言。他說,感激選委的信任和市民的支持,給自己在未來5年服務香港、服務市民的機會。行政長官工作非常艱巨,自己將穩中求變、迎難而上,以謙卑感恩之心,擔負起這份重大責任。他表示,相信只要大家目標一致、攜手共進,就可以將香港建設成為一個更繁榮、更公義、更進步的社會。
梁振英1954年出生於香港,1977年英國布里斯托理工學院畢業。1997年7月至2011年9月任香港特區行政會議成員,1999年7月至2011年9月任香港特區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人。他曾任香港特區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執委、秘書長,港事顧問,香港特區籌委會預委會委員兼政務小組組長,香港特區籌委會副主任委員等職。2011年11月27日,梁振英正式宣佈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任行政長官選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規定,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在當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第四任行政長官的任期自2012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
各方表態
曾蔭權呼吁支持候任特首
昨天下午,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發表聲明,祝賀梁振英當選第四任行政長官。曾蔭權表示,政府會全力支援梁振英籌備新政府的工作,並呼吁全港市民團結支持候任行政長官,合力為香港再創美好將來。
曾蔭權表示已經向國務院提交選舉結果報告,並請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梁振英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任行政長官。
曾蔭權在聲明中說,他會和本屆政府全力支援梁振英籌備新政府的工作,並做好與下屆政府的交接安排。當局已設立候任行政長官辦公室,一切已準備就緒,今天全面正式開始運作。
他說,2012年行政長官選舉是香港政制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今次選舉能按照基本法的規定,順利進行,再一次展現「一國兩制」和「港人治港」在香港成功落實。
曾蔭權同時表示,非常欣賞另外兩名候選人唐英年和何俊仁及他們團隊的努力和拼勁,期望他們能繼續積極參與公共事務,貢獻香港。
唐英年承認落敗微博致歉
昨天下午,第四任香港特首候選人、香港政務司前司長唐英年通過其實名認證的新浪微博連發數條帖子,承認在選舉中落敗。他表示,「今天的落敗並非終結」,自己會繼續在不同崗位服務社會。
唐英年在微博中寫道:「對每一位支持我的朋友,我衷心抱歉,我落敗了!我恭賀梁振英先生當選。希望他能夠用心執政,維護『一國兩制、高度自治』,多聽民意,公平照顧每一個市民,尊重香港『多元包融』文化,令香港走向良政善治,繼續為國家發揮獨特的貢獻。」
唐英年表示,此次選舉充滿挑戰,「我,犯過錯。多謝太太、家人、朋友、市民給我寬恕,給我機會。你們,令我振作,令我堅持,令我可以在跌低後再站起來,繼續走到今天,站在這裡,跟你們說句,對不起,我令你們失望了。」
唐英年同時表示,經歷此次選舉洗禮,自己對服務社會的心更加堅定,「當我的民調分數跌至低谷時,仍有市民鼓勵我、支持我,或許我不能記住每一個跟我握過手的市民,但我會記住,你們需要關注,需要更好的生活,我希望日後繼續看見你們親切的笑容。」
唐英年表示,自己會繼續在不同崗位服務社會,「我會同大家站在同一陣線,爭取五年後一人一票選特首,一齊去票站投票,投給自己真心支持的候選人!」
政策綱領
治港強調「穩中求變」
在競選中,梁振英提出香港需要新希望、新氣象和有效領導。他將自己的治港理念概括為「穩中求變」:即適度有為,扶助企業,改善民生。其政策綱領包括10個方面內容。
經濟:制定全面的產業政策;拓展經濟版圖;創造優質就業;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改善營商環境;支援中小企。
人口:處理「雙非」兒童問題;鼓勵生育;充實本地人才;吸引專才優才;保障僱員權益。
房屋:增建公屋;改善基層居住環境;復建居屋;協助中產置業;促進樓市健康穩定發展。
土地:訂定長、中、短期土地供應策略;增加土地供應透明度;必要時引入「港人港地」政策;加速新發展區建設。
教育:實施15年免費教育;中學推行彈性小班;增加專上、高等教育學額及宿位。
醫療:增加醫療開支;長者醫療券增至千元;加強醫護人員培訓。
福利:重設扶貧委員會;扶助弱勢社群;制定兒童及青少年發展政策;由財政撥備,成立養老基金。
環保及保育:建立可持續發展政策框架;節能減排;及早落實空氣質素指標;減少廢物;保育古舊建築。
文化體育:成立文化局,制定文化創意產業政策,加強支援本地藝術家;設立體育運動專員,推動體育運動普及化及專業化。
行政及政制:維護核心價值;發展問責制;加強行政會議職能;擴大地方行政職能;廣泛討論落實雙普選。
人物
當年警察之子變身政壇精英
「梁振英是香港市民推崇的那一類人:他出身貧寒,但通過不懈努力,事業有成。9歲那年,梁振英還在家裡幫媽媽做膠花。到了43歲,梁振英已成為特區行政會議年輕成員。他是港人模範,熱愛香港,情系祖國、關懷弱者。他同樣也是一位好丈夫、好父親,大忙人其實也是普通人。」在《上海證券報》4年前刊發的長篇報道中,記者這樣描述這位香港的政壇新星。
少時貧寒
據報道,與現任香港特首曾蔭權一樣,梁振英出生在一個警察家庭。
梁振英小時候,當警察的父親每月薪金只有300多元,養活一家5口難免捉襟見肘。更難的是,家裡當時還有「遠憂」:警察退休必須搬出警察宿舍,而退休警察不得申請公屋。為了貼補家用,更是為了將來能有居住之所,家裡決定前去附近的膠花廠領膠花和玩具物料回家加工。梁振英和姐姐、妹妹都要參與其中。當時梁振英9歲,下午到學校上學,其他時間則要幹活:要麼背著幾十公斤的材料往返家裡與工廠,要麼與家人一起做膠花,每月有300多港元的收入。「就這樣一直做了三四年,家裡生活得以改善,並買了住房,我們終於熬過了做膠花的日子。」
「記得最後一次交完塑料花後,母親將送花的最後一個袋子放入箱子收藏起來,說是要留給孫子。」這是梁振英的第一堂人生課:不畏艱辛,自食其力。
「家是香港」
1974年,梁振英赴英國留學,他靠半工半讀維持自己的學習生活費用。1977年,他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從英國布里斯托理工學院畢業回港。
「家是香港」——這句頗為感性的話,正是梁振英第一本書的書名。當年在英國留學時,有海外機構欲留梁振英在英國,但他還是決定回港,他說,父母年事已高,要回到父母身邊照顧他們。
1977年,梁振英獲聘香港一家英資企業,並成為該企業200年來最年輕的合夥人。1993年,梁振英測量行成立。2006年,梁振英測量行與在英國上市的戴德梁行換股,梁振英成為最大的個人股東、亞太區主席。
1988年,梁振英被評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在香港,這一殊榮是獎勵那些通過自身刻苦努力取得成就並對香港發展做出貢獻的年輕人。
首提「內交」
在香港回歸祖國的進程中,梁振英活躍的身影參與其中。1985年,香港基本法起草工作開始後,梁振英出任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委員。1988年,他擔任基本法咨詢委員會秘書長,當時年僅34歲。
1993年7月2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預委會宣告成立,梁振英擔任預委會政務小組港方組長。1996年,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成立,42歲的梁振英出任籌委會副主任。「參與回歸的全過程,為香港回歸效力,親歷國家和平統一的階段性成果,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和最難忘的經歷。」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43歲的梁振英成為特區行政會議年輕的成員。
在香港,梁振英被視為第一個提出並堅持宣傳「內交」的人。所謂「內交」,是指香港與內地的交往。作為香港專業聯盟主席,梁振英鼓動香港10個專業團體5萬多專業人才加強與內地交流,呼吁加強雙方在專業人士方面的合作與交流。他不斷組團北上,與內地對口單位互相交流。
酷愛園藝
梁振英是個大忙人。忙人梁振英更是個普通人,是兒子、丈夫、父親。在《家是香港》一書中,多幅與太太孩子在一起的照片透露出濃濃的家的溫馨。談起家人特別是孩子,梁振英總是眉飛色舞:「這是作為爸爸的責任,三個小朋友只有一個爸爸,沒有其他人能夠代替!」
重視家庭生活的梁振英在公務和應酬的夾縫裡,堅持擠出時間,更多地與家人在一起。「除非是十分重要的活動,我很少參與晚上的應酬。」梁振英說。
梁振英還酷愛園藝,他喜歡將種花的心得放到博客上,與同好者討論「花的紅色有幾種」。他說,這實在是賞花的樂趣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