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南方都市報報道,昨日早上,香港特區候任行政長官梁振英步入特首辦公室,與現任行政長官曾蔭權會面,商討選後及交接工作。而就在此前一日,香港行政長官選舉經過第一輪投票後結束,作為候選人之一的梁振英獲得689票,當選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任行政長官。據香港政府公佈的數據顯示,該次選舉共有1132名選舉委員投票,投票率為94.89%。
昨日早上,香港特區候任行政長官梁振英步入特首辦公室,與現任行政長官曾蔭權會面,商討選後及交接工作。而就在此前一日,香港行政長官選舉經過第一輪投票後結束,作為候選人之一的梁振英獲得689票,當選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任行政長官。據香港政府公佈的數據顯示,該次選舉共有1132名選舉委員投票,投票率為94.89%.
針對梁振英的平民出身以及政綱中的系列具體主張,部分香港業界人士認為,其當選香港下屆特首於香港的未來是一大利好。「第一,香港的最大社會風險是貧富差距不斷擴大,而梁振英在幾個候選人中最關注中下層收入群體。第二,香港的最大經濟風險是房價高企導致的競爭力下降。梁的政綱中有具體措施增加土地和公屋供給來抑制房價泡沫。」德意志銀行董事總經理、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
儘管以絕對優勢贏得票選,然而未來並非儘是坦途。有學者昨日向南都記者分析認為,香港面臨推動產業多元發展及改善收入分配等多重難題。這意味著,自今年7月1日起之後的5年之內,作為香港第四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將與香港一起面臨更多挑戰。
施政綱領
儘管直到今年7月1日起,其將展開為期五年的任期,但記者翻閱既往資料看到,關於未來將如何施政,梁振英已經有一系列詳盡的打算。其主要政綱覆蓋人口及人力資源、土地、規劃及交通運輸、經濟、房屋、教育、社會福利、醫療衛生、宗教文化藝術等多個方面。
經濟方面,梁振英主張建立跨部門的經濟發展和統籌發展策略的機構,從土地、資金、稅務、人才培訓、官產學研相結合,建立全面的經濟發展策略和產業政策。
與此同時,其考慮建立策略性投資機構,對有利於香港長遠發展的新興產業作出前期投資,並引導民間資本參與。
梁振英同時表示,將向國家爭取,將現有深圳居民「一年多簽」的自由行擴大至珠三角其他城市,同時提升邊境通關效率,令珠三角居民來港消費從「旅遊消費」逐步變為「日常消費」。
同時,梁振英稱,將提升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與市場規模。首先是,積極穩妥發展人民幣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計劃等境外人民幣回流機制;其次,將推動和培育人民幣境外使用的市場發展,包括推動人民幣債券、股票和其他金融工具的掛牌和交易,以及推廣和宣傳第三方在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進行融資。並將爭取更多國內外資產來港管理,擴大香港資產管理中心的規模。
梁振英表示,將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融資中心和交易市場的地位。發展債券和各類型投資工具,如創業投資、私募基金、對沖基金等。
利用國家推動人民幣貿易結算的機會,推動香港發展以人民幣計價的航運定價產品和海事保險產品。並支持香港廠商轉型,發展內銷市場。而土地、規劃及交通運輸方面,梁振英主張,結合珠三角的現狀和未來發展,把握好香港的定位,善用新界的新地位,拓展邊境經濟。
規劃和開發新市鎮,打造綠色居住環境,創造就業機會,減輕市區的負荷,均衡發展新界地區。同時增加土地供應透明度,精簡變更土地用途和發展的審批程序,引入補地價仲裁機制。建立土地儲備,迅速回應市場對土地需求的變化。繼續透過勾地、招標和拍賣三管齊下,確保土地供應靈活。研究推出「港人港地」政策,如住宅市場過熱,選擇符合中產階層住屋需要的政府土地,在賣地條款中規定在建成後的住宅單位,只可出售予香港居民(包括永久及非永久居民),以協助入息高於居屋上限的香港居民置業安居。
加快落實十大基建工程中的各項交通發展項目。高鐵香港至廣州段以「地鐵化」模式運作。盡快研究高鐵香港站實施「一地兩檢」的可行性和具體操作方案。為方便粵港兩地交通運輸,逐步增加24小時通關口岸,包括深圳灣口岸。
房屋方面,梁振英主張制定長遠房屋策略,每五年檢討一次。根據定期進行的住屋需求評估,訂下可持續的公私營土地及房屋供應計劃。並計劃延長中產家庭自置居所貸款利息扣稅年期至20年,免稅額由每年10萬港元增加至15萬港元。當私人樓宇供應充足時,政府可考慮推行「低息」或「免息」貸款計劃,協助合資格的中產家庭在私人物業市場購買自住居所。增加撥地,興建中產長者退休居所,以應付人口日益老化衍生的需求。加快完成現屆政府已公佈未來五年興建的75,000間公屋,把計劃在後期落成的一半單位,約35,000間,提前一年落成。
兩大挑戰
對於梁振英的當選,香港各界昨日表示歡迎。公開資料顯示,梁振英於上世紀80年代踏入政壇,1985年加入基本法咨詢委員會,隨後擔任秘書長,並於1997年出任香港特區政府的行政會議成員,兩年後擔任行政會議召集人。鑒於梁振英的平民出身,對其當選香港下屆特首,部分香港業界人士認為,於香港的未來是一大利好。「第一,香港的最大社會風險是貧富差距不斷擴大,而梁振英在幾個候選人中最關注中下層收入群體。社會穩定才有經濟發展。第二,香港的最大經濟風險是房價高企導致的競爭力下降。梁的政綱中有具體措施增加土地和公屋供給來抑制房價泡沫。」德意志銀行董事總經理、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即表示。
儘管以絕對優勢贏得票選,然而未來並非儘是坦途,自今年7月1日起之後的5年之內,作為香港第四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將與香港一起面臨更多挑戰。
「香港面臨兩個重要的挑戰,第一個是香港的經濟發展要怎樣推動產業的多元發展。」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陳廣漢昨日向南都記者表示,香港目前的經濟重心越來越向金融業和地產業集中,而以往的一些主要產業,包括貿易、港口業的地位在逐漸下降。「四大支柱產業,只剩下兩個了。香港如何推動經濟的多元發展,是一個很重要的挑戰。」
記者瞭解到,作為一個外向型經濟體,香港稅基相對狹窄,政府收入主要來自於利得稅、薪俸稅、地價收入和投資收益。根據港府數據顯示,自香港回歸前夕的1996年到2006年的10年間,政府賣地和投資收益共佔政府總收入的39.6%;而在過去的兩年,賣地收入分別超過600億和800億港元,約占政府總收入三成。由於這種土地和房地產財政缺乏穩定性,同時也存在結構性問題,為香港公共財政埋下危機。
此外,陳廣漢認為,擺在梁振英面前的另一個挑戰是如何使得香港經濟發展的成果能夠惠及社會各個階層?記者瞭解到,儘管香港經濟發展強勁,但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領域未能與經濟同步發展,整體低收入人士無論在住屋及食物開支、就業情況和住屋情況上都有逐年惡化的趨勢。貧富差距的加大亦導致近年社會階層矛盾激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