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虎靜仁懷27日電】26日,多彩貴州踏春行媒體記者來到「國酒之鄉」仁懷市茅台鎮,走進了茅台國酒文化城,親身接觸延續了幾千年的國酒文化,感受國酒茅台的魅力所在。
六大歷史展館詳解國酒文化
茅台國酒文化城位於仁懷市茅台鎮,佔地3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達8000餘平方米,規模浩大,氣勢恢宏。漢、唐、宋、元、明、清六個歷史展館和現代館錯落排列,清晰記錄了國酒茅台自東漢以來的發展歷程。每個館均體現出各個時代建築的典型風格:漢館古樸巍峨,唐館富麗堂皇,宋館古典玲瓏,元館粗獷明快,明館精巧別緻,清館華麗凝重,現代館明晰流暢。國酒文化城就像一部縱貫千年的歷史,充分展現了幾千年的中國酒文化歷史。
正如導遊介紹到現代館時說,茅台酒在以醉人的芳香讓世界瞭解自己的同時,也讓其瞭解中國白酒、中國文化。
現代館:細說酒都國酒史
據介紹,遵義(播州)釀酒歷史悠久。遠古時期,該地區就產生了含糖野果自然發酵成的原始的自然酒,到了戰國後期,當地人以蕎麥為原料釀製甜米酒。到了唐朝時期逐步掌握了蒸餾取酒技術,製造出了蒸餾白酒,因其酒精含量較高,見火能燃,亦名燒酒。宋、元、明時期,遵義飲酒習慣逐漸由低度酒轉向高度酒。而至萬曆年間起,遵義一帶釀酒人逐漸掌握了「回沙」工藝。到清代中後期,釀製出冠蓋「黔人國」的大麴酒——即後來的茅台酒。
清朝末年,茅台成為赤水河上最著名的通商口岸。「蜀鹽進貴州,秦商聚茅台」,茅台商貿異常繁華。華聯輝和石榮霄創辦「成義」、「榮和」燒房,使幾乎毀於戰火的茅台燒再度崛起。「成義」按傳統「茅台燒春」回沙工藝釀製「回沙茅」,色、香、味俱佳,譽滿南北,並於1915年在為慶祝巴拿馬運河開通所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奪得金獎。茅台酒從此飄香環宇,名震九州。與法國的科涅克白蘭地、英國蘇格蘭威士忌鼎足而立
1951年,「成義」、「榮和」和後來賴永初先生的「恆興」三家私人燒房經過贖買、沒收與接管並為地方國營茅台酒廠,於8月1日正式成立「貴州省茅台酒廠」。在舊中國的廢墟上誕生的茅台酒廠與共和國同命運開始了他的新紀元。茅台酒廠建立之初,恢復生產任務艱巨,政府先後撥款擴建廠房、增加設備、使茅台酒的出口量由最初的幾噸,逐漸增加到1957年的50噸。1954年遠銷歐洲、亞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深受外國朋友的好評。
茅台酒被譽為「國酒」,使國務院接待外國貴賓的專用酒。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1956年的中緬芒市聯歡會以上,周恩來總理都用茅台酒招待國際友人,茅台酒自此聲譽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