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路艷寧貴陽27日電】2011年,貴州省在「摘帽不摘政策」的扶貧激勵機制下,實現3個國家級重點貧困縣和66個貧困鄉鎮「減貧摘帽」。
在近日召開的「2012多彩貴州踏春行」活動新聞發佈會上,貴州省扶貧辦副巡視員潘欣告訴記者,近年來,貴州根據地區特點,創造出扶貧開發的「六大模式」,即長順地區山地農業扶貧開發模式;「以整村推進為基礎、整鄉數鄉連片開發、區域縣域推進」為主要特點的印江經驗;在石漠化地區通過種草養畜等生物經驗修復生態的「晴隆模式」;凝聚多方力量、多重優勢疊加的「畢節模式」;省領導集團幫扶鄉鎮整體脫貧模式;通過進行技術和學歷教育的智力扶貧模式。
此外,為切實加快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貧困人口脫貧步伐,貴州省去年率先在全國出台「減貧摘帽」的激勵政策措施,即國家級重點貧困縣、貧困鄉「摘帽」後,不僅原有扶持政策不變,財政扶貧資金安排在總量還以10%的增幅逐年遞增。並從「摘帽」當年起至2018年,貧困縣每年獎勵1000萬元,一類、二類、三類貧困鄉分別獎勵100萬元、50萬元和20萬元,各類獎補資金用於扶貧開發新建項目或後續鞏固提高工作。
不過,按照2300元扶貧新標準,貴州省仍有貧困人口1149萬人,是全國扶貧攻堅的主戰場。潘欣表示,要在2020年,基本實現扶貧對像不愁吃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