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跟過去兩年各個城市財政收入紛紛爆出「開門紅」不同的是,今年頭兩個月,一些地方政府的賬本已經不那麼好看了。比如,北京市副市長吉林透露,今年前兩個月,北京市財政收入呈現負增長,到3月20日仍然是負增長0.9%。不僅是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城市,財政收入都出現了罕見的負增長。
地方財政現負增長增速降低為經濟調控必然結果
今年以來,工業利潤下滑,製造業低迷,發電量等反映經濟速度的指標都不太樂觀,有觀點說,中國經濟延續去年第四季度的減速態勢基本已成定局。而財政收入的下滑,不過是經濟增速進入下滑週期之後的一種表現而已。各地方政府無疑都意識到了「手頭」越來越緊的嚴峻形勢,有人把它歸結為房地產調控導致的直接負面效果,於是藉機鼓吹要為樓市鬆綁,但顯然這種片面的看法並不可取。一旦地方政府不能忍受一時之痛,擺脫不了對土地財政的依賴,經濟轉型的任務就遲遲不能取得進展。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國務院參事湯敏博士帶來評論:地方財政如何在困境中尋找突破。
今年前兩個月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財政收入都出現了負增長。有觀點說,主要是樓市調控,房子賣不動了,所以帶來地方財政收入大大縮水。那麼地方政府收入減少,應該是哪些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呢?
湯敏:今年前兩個月的財政減速跟整個經濟形勢都非常有關係,因為中國政府確定今年GDP增長比去年要低兩個百分點左右,從去年的9點多現在減到7.5%,所以頭一個季度會下降是意料之中的事,也是國家的發展目標。過去一段時間經濟增長太快,造成通貨膨脹,另外由於樓市的泡沫造成一些投資過快等等其實存在很大的弊病,所以經濟放緩當然財政收入也會放緩。
另外,今年整個國際形勢也不是特別好,比如出口行業由於國際經濟的低迷造成了一定壓力。
第三,今年的春節的因素也不能忽視,因為今年的春節是在1月份比較早,造成一定的數據扭曲。總體上來說中國經濟下滑造成財政收入增速降低是必然的。
現階段為經濟必要調整過程 不可放鬆房地產調控
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都保持非常高的增長速度很多年了,20%甚至於30%以上。現在增長速度突然變為負增長或者是低增長的狀態,我們應當如何來看待這種變化呢?
湯敏:首先我覺得這是一種必要的調整過程,因為我們要藏富於民,如果財政增長過快,勞動者的收入和企業的利潤就會減少一些,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如果財政的收入減少過快,很多的民生工程等等開支也會有問題,所以理想的狀態是財政收入的增速跟GDP的增速加上通貨膨脹大體上相同。過去連續十幾年財政增長過快,現在把它短期內做一些調整,我覺得這完全必要的,特別是現在中小企業比較困難,財政減稅等都會造成財政暫時減小。
國家一直在議論要通過各種各樣的調整來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財政收入減少是不是調整經濟結構的過程中出現的一種必然現象呢?
湯敏:我覺得財政的調整是像一個龍頭一樣帶動整個經濟的調整,因為從地方政府到企業財政的調解作用非常重要。比如說過去一段時間很多的地方政府靠土地財政,那麼調整房地產的時候當地財政肯定會受到很大的衝擊,這一部分地方財政可能就得要採取一些開源節流的模式。從開源來說,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國際上通行的發地方債的方式,讓它正正規規的發債而不是通過賣地多收。從節流來說,有一些不是特別緊迫的政府投資的項目和行政開支,就應該節流應付這一段調整的過程。
現在在地方政府面前擺著很多各種各樣的難題,比如說擴大民生還有很多公共項目的支出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一方面收入在減少,一方面花銷不能夠減小,如何解決這方面的矛盾呢?
湯敏:這是剛才所說的開源節流,現在目前看來開源是必要的,因為短期內要在房地產的調整,整個很多地方政府將近有一半的收入隨著房地產的調整都會消失,當然現在需要開源,這個時候就要加大地方債的發行,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說還需要加大節流,最近討論的三公開支實際上這裡頭可以大幅的減少,這些就可以讓地方政府應對這一段困難時期。
也有一種觀點覺得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受到樓市調控的影響太大了,樓市調控應當進行一些調整,不能夠再執行這麼嚴格的政策,否則會對未來的地方財政以及經濟發展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湯敏:我基本不同意這種觀點,因為從國際經驗看房地產的泡沫最後都會導致國家的出現重大的經濟危機。我們現在房地產泡沫已經非常嚴重了,老百姓都買不起房子了,不能僅因為財政收入不夠又把泡沫又重新推動起來,這樣的話是非常危險的。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不能本末倒置,不能因為財政不夠,所以就要去把房地產給推上來。國家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是非常堅定的,地方財政不夠應該想別的辦法,而不能靠放鬆房地產調控這個手段來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