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香港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貧寒中走出的香港特首:梁振英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4-06]    我要評論
       

梁振英

【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在香港一場慈善表演會上,當模特兒從T形台退場後,主持人提議場中名人客串一下,為慈善晚會渲染氣氛。香港特區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煞有介事地上台,邁起了「貓步」……這是梁振英?電視機前有觀眾不相信。在一些人眼中,梁振英是不苟言笑的「刻板」類型——筆直的身板,筆挺的西服,白色襯衣一塵不染,袖口的金屬扣十分搶眼——甚至有些高高在上的冷淡。

 不過,接觸過或者熟悉梁振英的人大多認為,梁振英有真性情。

 普通家庭走出來的成功人士

 在香港,市民最推崇的是這樣一類人:出身貧寒、勤奮努力、專業人士、事業有成。所謂「獅子山下的精神」,就是從底層起步打拼的精神。梁振英就屬於這類人。

 梁振英出生於一個警察家庭,父親薪金每月只有300多港元,養一家5口人難免捉襟見肘。為節省車錢,梁振英步行個把小時上學;吃不起學校的伙食,回家吃午飯。按規定,警察退休必須搬出警察宿舍,而退休警察不得申請公屋。為了貼補家用,更為了將來能有居住之所,家裡去膠花廠領膠花和玩具物料回家加工。當時梁振英9歲,除了上學,其他時間要麼背著幾十斤重的材料往返,要麼與家人一起做膠花,每月掙取300多港元。「一直做了三四年,家裡生活得以改善,並買了住房,我們終於熬過了做膠花的日子。」這時,梁振英已進入英皇書院讀初中。

 「記得最後一次交完塑料花後,母親將送花的最後一個袋子放入箱子收藏起來,說是要留給孫子。」這是梁振英的第一堂人生課:不畏艱辛,自食其力。少年時的艱辛,也培育了他關注下層市民的情結。

 1974年,梁振英赴英國留學。他每週到快餐店打工3個晚上,每次6個半小時,回到宿舍時往往是凌晨。為了省車費,每天上學靠兩條腿走上十多公里的路。即使這樣,他仍堅持每週日去教華僑子弟學中文,「為華僑的下一代留點中華文化的火種」。

 1977年,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梁振英從英國布里斯托理工學院畢業回港。

 家是香港

 《家是香港》,是梁振英第一本書的書名。當年有機構欲留梁振英在英國,但梁振英還是決定回到生他養他的香港,他說,父母年事已高,要回到父母身邊照顧他們。

 1977年,梁振英獲聘香港一家英資企業,並成為該企業200年來最年輕的合夥人。1988年,梁振英被評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1993年,梁振英測量師行成立,2006年,梁振英測量師行與在英國上市的戴德梁行換股,梁振英成為最大的個人股東、亞太區主席。

 上世紀80年代初,中英開啟香港問題談判,香港人心一度不穩,大批專業人士外流,梁振英深感不安。他知道,香港要保持長期繁榮穩定,一是不能亂,二是要有一大批專業人才。自此,這位專業人士開始關注政治問題並投身到香港回歸祖國的歷史進程中。梁振英先後出任香港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委員及秘書長,收集大量港人的意見和建議,為基本法的順利起草作出了貢獻。

 1993年7月,梁振英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預委會政務小組港方組長,率先提出研究第一屆立法會具體產生辦法的建議,在終審法院、公務員留用及法律適用性等問題上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96年,42歲的梁振英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副主任。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43歲的梁振英成為特區行政會議年輕的成員。「參與回歸的全過程,收穫國家和平統一的階段性成果,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和最難忘的經歷。」梁振英不無自豪。 

 梁振英在一篇文章中說:「過去我們說家在香港,只是把香港視作安身之所而已;今天我說『家是香港』,是想籲請大家把整個香港視為家,把700萬香港人視同家人。」

 香港西北部的天水圍,是「貧窮」的代名詞。2007年,一位母親不堪貧困,將自己兩個孩子拋出樓外,然後自己跳樓身亡。每每談起天水圍,梁振英就要落淚。早在2006年,梁振英就多次前去天水圍實地瞭解,到學校去與老師、校長交流。

 2007年,以梁振英為主席的香港專業聯盟決定,安排天水圍社區的200名中五學生,於2008年暑假前去各大專業事務所「實習」兩周,由專業聯盟和各事務所提供車馬費和膳費,讓學生們開闊眼界,同時給他們上好「人際關係」這一課——調查顯示,天水圍等地貧困家庭的孩子,處理人際關係有一定困難。

 在香港,迄今有大約95萬人處於貧困狀態。為了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梁振英在各個場合呼籲大家重視香港的貧富差別,提高基層工資。他身體力行,首先將自己公司員工的最低工資上調到8000港元以上。

 關注內地與香港的融合

 1978年,24歲的梁振英跨過羅湖,向尚無商品房和土地使用制度等概念的內地介紹土地經濟、土地管理制度、城市規劃以及房地產開發。梁振英先後受邀出任上海及深圳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領導小組顧問、上海浦東開發領導小組顧問,以大量的業餘時間和精力參與探索中國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培養房地產管理人才。而這一切,全都是無償服務,連路費都是自掏腰包。而且那時,梁振英在內地沒有個人業務。

 10年後的1988年,全國人大修改憲法,第十條裡允許土地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梁振英參加了上海第一次公開招標賣地的標書中文版和英文版的起草工作,並參與了上海大規模的住房制度改革。而深圳首次土地拍賣標書的中英文本,也是由梁振英撰寫。2008年,為紀念中國房地產業20年,梁振英成為「中國房地產20年20人」評選的候選人之一。

 在香港,梁振英被視為第一個提出並堅持鼓吹「內交」的人。所謂「內交」,就是要香港與內地的交往。作為香港專業聯盟主席,梁振英率先鼓動香港10個專業團體5萬多專業人才加強與內地交流,他不斷組團北上,與內地對口單位互相交流。如今,內地已與香港有關專業達成資格互認,內地開放市場與香港專業人士聯營。

 梁振英還有更廣的視線,那就是提升香港在國家整體發展中的位置,「以香港完善的市場機制和大量的專業人才,香港對國家的貢獻可以更大。」

 從山東來港的父親,在梁振英年幼時就給他講中國的歷史故事。梁山好漢的忠義,孔孟的仁義道德,深深融入梁振英的腦海,培養了他對國家的感情。

 大忙人也是普通人

 在《家是香港》一書中,一幅孩子與他一起嬉鬧的照片令人動容:梁振英高舉的兩個胳膊上各纏繞著一個頑皮的孩子。談起孩子,梁振英總是眉飛色舞:「這是作為爸爸的責任,三個小朋友只有一個爸爸,沒有其他人能夠代替!」

 極度重視家庭生活的梁振英在公務和應酬的夾縫裡,堅持擠出時間,更多地與家人在一起。「除非是十分重要的活動,我很少參與晚上的應酬。」梁振英說。孩子們在香港讀書時,梁振英每天早上開車送孩子們上學,晚上吃飯時再交流一天所見所聞。梁振英曾經帶著孩子去新西蘭看鯨魚,看螢火蟲;去非洲大草原看長頸鹿、看野象。「除了放鬆外,還可以培養家庭感情,增加孩子們的見識,一舉多得。」

 梁振英的三個孩子如今都在英國名校讀書。「我對子女要求甚為嚴格,但不過分苛求學業成績。」梁振英說:「學業成績並非首要,反而做人的原則、方向更重要,讓他們懂得平等公正,養成正確的待人接物態度等,這些都不能馬虎了事。」 

 梁振英酷愛園藝,曾邀請記者在他的花園裡觀賞花草。

 就像花兒在不同時段有不同顏色一樣,梁振英是成功的專業人士,是有影響的企業領袖,是令人矚目的政治人物,也是稱職的兒子、父親、丈夫、朋友……豐富多面。(摘自2012年3月25日《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杨阳
據稱梁振英唱《我的祖國》哄子睡覺      [2012-04-04]
梁振英今訪鍾士元范徐麗泰 無談及組班      [2012-04-03]
梁振英:將晤范太請教香港管治      [2012-04-02]
梁振英兌現承諾馬不停蹄訪市民      [2012-04-02]
梁振英與銀行界大商會代表會面      [2012-04-02]
梁振英:珍惜香港核心價值      [2012-04-01]
多個中央駐港機構致信賀梁振英      [2012-03-28]
梁振英到淘大花園 強調市民放首位      [2012-03-28]
梁振英:爭取外國投資者來港投資      [2012-03-28]
梁振英今晚將再落區了解民情      [2012-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