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香港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霍啟剛:搬總部由「老婆」決定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4-09]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羊城晚報報道,日前,在南沙英東中學美式高中的新聞發佈會上,記者見到了霍英東集團副總裁、霍英東先生的長孫霍啟剛。早已為內地民眾所熟悉的他,這回卻不是以政協委員、青聯委員或者富家公子的面貌出現。作為霍英東基金會信託委員以及這所中學的校董,霍啟剛特意戴上了母校牛津大學的領帶,用很標準的普通話與大家分享教育方面的話題,他的溫文謙和給在座的家長、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談南沙

「祖父的願望是家族第二、第三代可以繼續發展這裡,我們永遠不會放棄。」

記者:目前社會各界都非常關注南沙的開發。我們聽到一種較普遍的聲音:「南沙是咱們廣州最後的一塊寶地,不贊成隨意『加快發展』,要適當從容開發。您怎麼看?

霍啟剛:我們很有幸參與到南沙的開發當中來。其實我們的理念一直沒變,希望按照一個高水平的發展規劃去開發南沙。我們不會拿一塊地、建一個項目就賣掉,再換另外一個項目。而是希望把南沙整體提升為幸福宜居的生活區域。所以,為了保證高端、綠色環保的項目能進來,我們願意持續推動,也不怕等。

記者:您祖父(霍英東)是否曾經提及為什麼那麼早就看好南沙?

霍啟剛:祖父第一次來的時候,坐了兩天船才能到。南沙之前屬番禺,那是祖父的家鄉,我們的祖宗祠堂牌位現在還在番禺大學城裡呢。所以我想,第一,他是想回饋家鄉,這從上世紀90年代他投資建設番禺賓館的時候就很明確了。第二,他常說在這麼一個改革開放前沿的地方,幫助國家發展,對他來講意義更加大。祖父很喜歡過來這邊,跟番禺老鄉吃碗麵、吃個消夜,大家聊聊天,談一談發展,很多年都是這樣。祖父的願望是家族第二、第三代可以繼續發展這裡,我們永遠不會放棄。

記者:您父親(霍震霆)曾說過,希望港人能在香港上班、在南沙生活,要將南沙建成「國際城市」。在你們的規劃中,如何處理南沙與廣州、與廣東的關係?

霍啟剛:南沙是廣州、廣東的一部分,並不存在競爭關係。但我們希望可以將南沙建成一個宜居宜業的地方,為香港和廣州都提供「一小時生活圈」的好選擇。你看國際上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倫敦或者紐約,白天是在城區上班的,但下班後寧願坐一小時的車,到適合居住、相對寬裕的個人空間去生活。所以,在我們看來,南沙固然需要發展一定的商業、房地產開發,但更需要的配套是教育文化設施。

此外,我們總提要國際化發展,最好是「世界500強」的企業落戶。但是首要條件是什麼?開個玩笑說,其實搬不搬總部,不是董事長或者總經理的決定,而是他們的老婆決定的!老婆肯定第一個問:孩子去哪兒讀書?我去哪兒購物?平時有什麼文化活動?我們是從這個思路去考量南沙發展的。而且過幾年地鐵、高鐵的接駁完成後,廣州、香港來南沙都不過半小時,這個生活圈的輻射力就更強。

記者:對於將廣東的行政中心遷往南沙的提議,您怎麼看?

霍啟剛:我覺得這當然是可以考慮的一個想法。而且如果從政府層面上都有這樣的想法,那更說明政府對南沙的重視!只要有了這種重視,形式上搬不搬反倒不重要了。

談自己

「在我肩上不光是我自己霍啟剛,還代表了這個家族。所以每做一件事,都要先想後果,如果可以承擔才去做。」

記者:您早已為公眾所熟知,很大程度上源於顯赫的家族身份。目前對於「富二代」,在內地公眾心中負面意義更甚,您怎樣看待自己的身份?

霍啟剛:「富二代」對中國來講可能還是比較新的一個階層。其實人們在媒體上看到負面消息也不能代表全部。同時,也可以看出關注第二代或者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我們在外國讀書,可以看到不少名門望族都已富了很多代,但孩子們依然很低調,這種觀念值得學習。我認為這可能是社會經濟發展到某種階段才會出現的情況,中國人會度過這個階段。

記者:您自己會不會刻意保持低調?

霍啟剛:(笑)我十幾歲的時候還是比較我行我素的,還會說:「不要理別人說,你愛做什麼做什麼」。可是十年八年過去,現在更知道在我肩上不光是我自己霍啟剛,還代表了這個家族。所以每做一件事,都要先想後果,如果可以承擔才去做。

記者:對您來說,這個轉變是什麼時候完成的?

霍啟剛:我從英國回來並進入家族企業工作時開始的。我十一歲就去英國,一直到二十歲出頭,那段時間比較少跟祖父接觸,也很少探究國家、社會、或者南沙的發展。回來進入家族企業後,慢慢開始瞭解家族的故事,瞭解祖父、父親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參與國家的發展和建設,看到這個過程這麼難,贏得口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媒體一提到我常常以「霍英東長孫」、「霍震霆長子」稱呼,這意味著我不可以辜負了他們的希望。

記者:假如您出身並不顯赫,從個人意願出發,最理想的職業是什麼?

霍啟剛:我是一個比較現實的人,不會空想。現實就擺在面前,難道你要我回答想去當消防員嗎(大笑)。其實,選擇學經濟、去牛津讀書都是我自己定的,父母並沒有干涉。

記者:留學經歷給您留下了什麼?

霍啟剛:我小學畢業就離開了香港,一個人到英國留學。那時出國讀書的中國人還不多,環境非常陌生,我曾感到非常害怕。當時我英文也不好,很簡單的事情例如找食堂吃飯、買生活用品,對還是個小孩子的我來說都是挑戰。我不光是要用課餘時間補習英語,還要忙著啃法文、拉丁語、英國歷史地理等等從來沒接觸過的知識,付出的努力真要比同班同學多出好幾倍。還有在課本以外學到的東西,往往比在課本裡學到的更重要,比如說,在體育賽場上的比賽,外國生活的文化,怎麼去欣賞藝術,人與人相處中的交際技巧等等,這些都令我受益終身。

回想起來,把一個十多歲的孩子,放在完全陌生、甚至語言不能完全溝通的環境裡,收穫可能很大,但挑戰和壓力也同樣很驚人。今天我看到越來越多的孩子有機會在國內入讀國際高中,讓他們在相對熟悉的環境下,循序漸進地接軌國外教育模式、接觸西方文化、提高語言能力,等到更成熟一些的年齡段,再去國外讀大學,這個過程確實要更緩和一些。

記者:在英國求學期間,自己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麼?

霍啟剛:那應該還是在拿到牛津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時候,這學校很難考啊。

記者:您也是按照正常程序考嗎?家族背景是否能得到些便利?

霍啟剛:(大驚)當然沒有!如果這樣,那就毀了牛津600多年的品牌了。我很辛苦才考進去的,當然同學們也都面臨著跟我一樣的挑戰。牛津的日子很難忘,我第一年是按學校要求住在校內,房子很小,兩人一間。住的都是幾百年的老樓房,門都關不上,洗澡也要過到馬路對面的另一棟樓,下雪天都得這樣!不過這樣也結識了很多朋友,很好玩。

談教育

「我們希望在中國的教育環境下容納更多不同的辦學方法。」

記者:我們知道,您是霍英東教育基金會信託委員,而且也在南沙開始參與興辦國際高中的教育。您怎麼看待內地目前的教育發展?

霍啟剛:說實話,論成績、分數,沒有一個國家的孩子比得過中國的孩子。但是我自己在外國讀了那麼多年,我的體驗是人生的見識跟經驗是比考卷更為重要的。現在中國越來越國際化了,必須與國際接軌。接軌是什麼意思?不是說你拿到外國文憑就夠了,而是要理解人家的文化背景。我們基金會有一個提供去牛津讀書機會的獎學金,每年資助15到20個學生。我們每年面試的學生,很優秀,但是都抱著一種「我會經過努力,每天都學習十幾個小時,把我的研究做好」的想法。但是我經常對他們說,我相信你的能力和勤奮,但是去牛津只有短短一年,要好好利用在那兒的時間,真的走出去,別每天在房間唸書……A級別的證書很重要,其他見聞視野也是不可替代的。

記者:霍英東基金會在國內興辦教育這麼多年,遇到過什麼難處?有什麼期待?

霍啟剛:我們希望在中國的教育環境下容納更多不同的辦學方法。說真的,國際上很多非常有實力的學府或者教育機構都希望進入中國,但是體制上還有不少障礙。希望多一點空間給外面的思想和模式,多一點生存的空間。

當然,我非常理解在這個過程中要注重質量,我們現在致力於的這個美式高中的建設,正是在探索這樣一條路。與我們合作的優聯教育集團,有多年興辦英式高中的經驗,ISS機構則是總部在美國的頂級專業國際教育服務機構,為全球70多個國家超過300所國際學校提供服務與管理。同時還有美國權威教育機構 WASC為英東中學NCPA美式高中提供認證。這些都為我們提供了足夠的經驗和信心,使得我對這個高中有可能帶來的教育新模式、給孩子們帶來的新發展方向充滿期待。

      責任編輯:Faye Cheung
「晶剛」婚期定 默認10月擺酒      [2012-01-21]
王光亞吁香港各界放下分歧 實現和解團結      [2012-04-09]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明起訪四川      [2012-04-09]
香港公眾假期深圳福田口岸現客流高峰      [2012-04-09]
香港兩水警輪相撞 8警員受傷      [2012-04-09]
港直通海豐巴士翻側 逾40人傷      [2012-04-09]
梁振英今赴京 接受特首任命      [2012-04-09]
梁振英料獲胡錦濤習近平接見      [2012-04-08]
全球城市競爭力排名 港列第五      [2012-04-08]
「周六福」訴「周百福」侵害商標權糾紛二審開庭      [2012-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