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人民日報:中國國企無特權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4-10]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報道,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國家興起了一股試圖將「中國製造」排斥在外的浪潮。

一家名為「美國製造業聯盟」的團體以中國企業參加舊金山—奧克蘭新海灣大橋建設為由,要求國會通過立法,強化「購買美國貨」。澳大利亞認為華為與中國政府有關聯,禁止華為投標澳大利亞國家寬帶網。不久前,美國「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舉行的關於中國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的聽證會,把中國國企給美方帶來的競爭壓力、美方應該如何進行有針對性的立法作為主題。

類似事件體現了一些西方國家對華經貿摩擦的新特點——在其自身利益需要保護時,越來越多地將矛頭對準中國國有企業。

其實,華為是地道的中國民營企業,憑借出色的技術專利已在全球贏得廣泛的市場。參與前述大橋建設的中國企業——振華重工確實是中國國有控股公司,但它已經完成的承建部分完全是憑借市場規律進行投標。

國企並非中國才有,統計表明,世界上70%以上的石油資源都是由各國國有企業控制的。以所謂「非市場性」為借口而將中國國企拒之門外,顯然站不住腳。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十年來,中國國企進行了深刻變革,全方位與市場接軌。中國國企完成多元化轉型,不少已經上市,其中一些甚至在美國上市。對中國改革稍有研究的人,不應忽略這一基本事實。

一些鼓動排斥中國國企的人,所持一大理由是中國國企搞壟斷。大型中國國企,尤其是央企在中國經濟發展的很多領域都是排頭兵,這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需要。但是,中國並不鼓勵央企的壟斷性,努力保障企業競爭的公平性。在《反壟斷法》面前,國企並無特權可言。

不能不指出,西方一些國家這些年與中國國企打交道,實際上是獲得了實在的收益、分享了成果。以中遠集團為例,2002年,當許多外國船運公司撤離美國波士頓時,是美國將他們請進去了,公司業務擴大了,一下子解決了成千上萬美國工人的生計。舊金山—奧克蘭新海灣大橋的中國業務結束之際,美方表示,這座當地地標式工程成了連接美中兩個不同國家和文化的橋樑。有專家指出,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挽救了世界經濟,中國國企功不可沒。過河拆橋,不是發展健康經貿關係的應有之道。

阻撓中國國企進入他國的市場,實際上是一種投資和貿易保護,既不符合自由貿易的精神,也有悖經濟全球化的大勢。

      責任編輯:晨彥
人民日報頭版刊文肯定上海轉型      [2012-04-09]
普京令政府國企必須買國產車      [2012-04-09]
渝學人民日報文章:必統一思想      [2012-04-08]
人民日報:大國之路不爭一時      [2012-04-06]
人民日報頭版評論:滿懷信心迎接黨的十八大      [2012-04-05]
人民日報針對近期「雜音噪音」兩發評論統一思想      [2012-04-04]
人民日報兩發評論統一思想      [2012-04-03]
現代汽車平均年薪居韓國企業首位      [2012-04-02]
人民日報:當前處於出現謠言雜音噪音敏感時期      [2012-04-02]
遠東控股集團董事長:要禁止國企進入競爭性領域      [201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