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南方都市報4月13日報道,離職公務員下海再就業,在香港早已習以為常。但為避免掌握政府機密的高官下海後,存在利益輸送的嫌疑,公務員事務局會以登記冊形式,定期公佈其再就業的情況,供社會查閱監督。昨日,記者翻查最新一份首長級公務員離職後再就業的登記冊,發現今年內先後有5名首長級官員下海投身教育界或慈善團體的工作。
今年以來5名高官再就業
根據登記冊所列,去年10月離開港府的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首席助理秘書長陳欽勉,在今年4月初加入保良局擔任行政總監,負責領導保良局各部門主管、協助保良局董事局營運保良局及與港府聯繫。而公務員事務局為了防止其利用政府的資源為保良局謀取利益,就對陳的就業設置了限制,除一般性不准他參與競投政府土地、披露政府機密或敏感資料等之外,更特別列明陳欽勉「不得直接或間接參與任何令政府尷尬或有損公務員隊伍聲譽的活動」。
在離開政府後,不少官員選擇投身教育界。去年10月離開政府的前土木工程拓展署土力工程處處長陳健碩,今年2月到香港科技大學擔任兼職講師;曾任房屋署物業管理總經理的彭瀚華,則在今年1月離開政府後,到香港大學及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擔任兼職講師及校外課程評鑒委員。而前警務處總警司劉富生則在今年2月中,選擇到香港藝術學院擔任講師臨時助理,從事與藝術教育相關的工作。
而去年9月退休的前統計處處長馮興宏,則由今年2月中開始,擔任恆生指數咨詢委員會委員。南都記者翻查登記冊發現,為免馮興宏進行利益輸送,有關條款做出限制:在今年2月起至12月31日期間,馮興宏將只擔任恆生指數有限公司的無薪工作,而不得參與任何涉及恆生指數有限公司或與其有關的任何公司的其他工作。
選擇新崗位要考慮公務員形象
事實上,對於高級公務員離職後從事其他工作,港府一直有約束機制。在公務員事務局看來,為維持公務員隊伍的誠信和聲譽,公務員在考慮離職後應從事何種工作時,應明智和適當地行事,因為在公眾心目中,他們所從事的活動依然反映公務員隊伍的文化和特質。他們應避免從事可視為與其服務政府期間所擔任職務構成衝突,或造成公務員隊伍聲譽受損,或遭受公眾非議的工作。
按照公務員事務局對離職公務員再就業的規管機制,必須確保在指定限制期內(一般為三年):公務員離職不會從事與其過往政府職務出現實際或潛在利益衝突,或引起公眾在有充分根據下產生負面觀感,令政府尷尬並損害公務員隊伍的形象,或讓處事公正並獲悉充分資料的觀察者在考慮所有相關事實後得出結論,認為有合理理由擔心有延取報酬或利益的情況。此外,為保證公務員再就業獲得充分監督,公務員再就業情況會製作登記冊,上載公務員事務局網站,供社會查閱監督。
相關新聞
香港公務員占總人口的2 .2%
香港公務員事務局昨日公佈了香港公務員編製人數。截至2011年3月31日,公務員編製及實際員額分別為163410個職位及156886人,相比2007年3月底以來,公務員實際員額累計增加3081人(增幅為2%)。截至去年3月底,公務員人數占香港人口約2.2%,占總勞動人口約4.2%。
公務員事務局昨日向立法會提交最新一份公務員編製員額和年齡統計報告。報告顯示,香港公務員編製在1990-1991年度達到約20萬個職位的高峰後,在上世紀90年代的餘下年度維持在186000至196000之間,實際員額則在18萬至19萬之間。2000年,公務員人數在政府推行多項措施後得以縮減,措施包括提升效率措施、自願退休計劃、為特定職系推行針對性自願退休計劃、連續6年暫停公開招聘。2011年3月31日,公務員人數占香港人口約2.2%,占總勞動人口約4.2%。香港公務員隊伍的年齡仍以中年為主。報告顯示,在2010至2011年度,屬40至49歲及50至59歲年齡組別的人員約占公務員實際員額的2/3。
部分國家和地區公務員占總人口之比
香港:2.2% 澳門:6% 新加坡:1.36% 日本: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