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文匯網為首頁 | 關於文匯報 | 文匯報PDF版 | | 簡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地方聯播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佛頂骨舍利首次出巡南京精心定制「金塔錦罩」


http://www.wenweipo.com   [2012-04-27]
放大圖片

精心複製出的縮小版阿育王塔許娣聞攝

【本報實習記者許娣聞27日電】世界僅存一枚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首次從南京出巡香港安奉,備受關注。在此次巡禮中,佛頂骨舍利放置在金光閃爍的阿育王塔和紋樣精美的雲錦塔罩內,映襯著佛頂骨舍利更加熠熠生輝。而在此次巡禮之前,這些「保護罩」的製作,金塔製作者王殿祥大師、塔罩製作單位南京雲錦研究所所長王寶林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獨家專訪,披露了很多鮮為人知的細節。

傳統工藝複製阿育王塔舍利金塔制者之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金銀細工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王殿祥介紹,七寶阿育王塔在南京的長干寺出土後,是迄今全國出土最大的阿育王塔。這座阿育王塔全部由銀製成,內用沉香木做底襯,鑲嵌七寶,由手工全細工工藝打造。他說「為了赴港,我們選擇了佛教有代表性的阿育王塔來放置佛頂骨舍利。由於時間緊迫,如完全複製阿育王塔至少兩年時間。因此我們到南京市文物局拍攝照片。根據照片和畫冊為阿育王塔重新設計,整體基本上與阿育王塔相似,同時要在造型上有所突破。」王殿祥說,這次複製在材料的選擇上與此前不同,沒有採用銀來複製,因為銀質雖比其他材質易做,但本身銀容易產生化學反應後變色。後來嘗試選擇其他材質金屬,經過多方面考慮,最終採用貼金工藝,用金箔包貼在器物外表,起保護和裝飾作用。他還介紹說,仿造阿育王塔動用了近40名員工,做了186天製作完成。複製阿育王塔在造型符合原本的精美程度,設計思路上也要考慮黃金

分割等美學問題,既要將佛頂骨舍利放入複製品中,還要想到文物保護措施。所以塔內要用氮氣抽真空,外用方正的防彈玻璃包起來。更採用新的方法,用「瓶蓋概念」,阿育王塔的最頂端塔蓋變成一層,方便文物的拿取。原本塔罩用防彈玻璃厚度為2.5公分,為了防止由於塔身過重搬用困難,最終將佛頂骨舍利放置一個特製的密閉玻璃櫃內,並以楠木貼金製成的蓮花須彌座固定,玻璃櫃內保持恆溫恆濕。固定阿育王塔頂部的琉璃座採用硅膠「吸盤模式」,加重底盤為保證穩定性和減震的作用。

120道工序細造雲錦塔罩

南京雲錦研究所所長王寶林介紹說,塔罩製作的過程中有著匠心獨運的設計,用雲錦做塔罩可相與匹配。由於時間緊迫,整個製作分段實施,齊頭並進了60天左右完成塔罩的製作。生產工藝複雜,包括先有圖紙、意向紙、放大、再填色等。由於當年雲錦作為皇家用品,所以製作雲錦的工藝共有120多道。對於在塔罩的設計,王寶林坦言,關鍵在於圖案既要符合佛教的理念、又要符合佛教的規矩。主要五面有五幅圖案。以阿育王塔為正面、旁邊邊用尊聖咒經文作為裝飾,右側是用尊聖經製成法輪的形式,下面襯上荷花表示聖潔。主設計裡面選取了大藏經裡面的詩文來讚頌浮屠,表示「一切事實無以超越浮屠」。背面是行書的一個佛字。頂部為尊勝咒的心。四周是用佛教的「八吉祥」指:輪、螺、傘、蓋、花、罐、魚

、長做底物。雲錦塔罩於24號送到棲霞寺,與舍利完美的匹配。正逢香港回歸15周年、佛誕日以及第三屆世界佛教論壇,意義非凡。據悉,雲錦距今為止有1595年的歷史,在元、明、清三朝都是皇家用品。亦是中華民族和全世界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之一。據介紹,佛頂骨舍利結束在港澳的供奉後,將會返回南京,5月5日至6月5日在棲霞寺公開供奉一個月,接受加持。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地方聯播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