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一個在太平洋東端,一個在太平洋西岸。中國和美國作為新興大國和守成大國能否汲取歷史教訓,找到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相處之道,成為3日開幕的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上的焦點問題。
歷史教訓:傳統模式路難通
縱觀國際關係史,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如何相處一直是個難題。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之間特別容易產生相互猜疑,前者猜疑後者會打壓、阻止自身崛起,後者擔心前者挑戰自身地位,從而進行限制、約束甚至遏制。
「傳統的大國關係模式顯然不適合中美關係。過去美蘇對抗、爭奪霸權的模式被歷史唾棄,為世界不齒。冷戰之後,美國遺留下來的盟國關係本來就是不平等的關係,也是很多國家不願看到的。」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賈秀東表示。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認為,當前中美仍存戰略疑慮加深,缺乏戰略互信。同時,美國認為它依然強大,從美國、日本、歐盟、俄羅斯和中國這傳統五大力量力量消長的情況看,中美很有可能發生大國交替。但歷史上大國交替的事實很殘酷,中國的發展為大國交替提供了可能,為兩國提出了戰略性的挑戰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阮宗澤認為,兩者之間的關係處理得不好,不僅不利於自身,還可能對整個國際關係產生負面影響。由於相互猜疑導致的大國衝突在近代史上屢見不鮮。
賈秀東認為,因此,對抗和結盟都不是中美之間的共同選項,兩國需走出一條新型大國相處之道。
現實狀況:利益交織影響深
中美謀求新型大國相處之道同時也是兩國關係變化的需要。
賈秀東認為,現在的中美關係已經從上世紀70年代時從地緣政治和安全利益出發,走向更廣、更深入的合作領域,利益交織也更為複雜。
「中美兩國的戰略選擇和互動日益成為影響國際格局變化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兩國無論從各自國家利益還是從世界形勢演變來說,都需要探討建立什麼的相互關係。」他說。
事實上,中國的發展為美國、為世界創造了更多機會,僅在經貿方面就可以舉出很多例子。在當今世界,「零和思維」早已行不通。
阮宗澤認為,新興大國的實力接近或超過守成大國的時期,可能是兩者關係最不穩定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兩者可能都會感到很大壓力,對方的一舉一動比較敏感。政治制度與歷史發展階段等方面的差異導致相互不信任。
「中美發展新型大國關係,就不能把中國的成功視作靠犧牲美國利益而來的成功。」阮宗澤說。
溝通對話:創新思維尋應對
「當前,人類已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我們的思想、政策、行動應該與時俱進,以創新的思維、切實的行動,打破歷史上大國對抗衝突的傳統邏輯,探索經濟全球化時代發展大國關係的新路徑。」國家主席胡錦濤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
「本輪對話的重大任務不僅局限於討論具體問題,還要找到戰略性的思維創新應對之道。」金燦榮說。
他建議,兩國要在心理上相互適應。中國要意識到「力量意味著責任」。美國則要改變思路,要認識到中國的發展不可避免。
金燦榮認為,戰略與經濟對話這個平台非常重要。中美有63個副部長以上的對話平台,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無疑是層級最高,討論議題最全面的。平台對雙方化解疑慮拓展合作、控制矛盾非常重要。
賈秀東分析,對話有助於雙方凝聚共識,也有助於促進兩國的務實合作。同時可以創造合作條件,培養合作習慣。
「這一平台在悄悄改變雙方應對矛盾、分歧和問題的習慣和做法,使得兩國更多部門和官員遇到雙方難題時首先想到對話和合作加以處理,這種合作的意識和習慣就是構築新興大國關係的必要元素,也是該機制到目前為止十分獨特又沒有被意識到重要的作用。」他說。
阮宗澤說,中美推進合作夥伴關係建設,探索新型大國相處之道,不僅是對兩國的貢獻,也是對世界的貢獻。兩國應當繼續尋求共同利益,深化經貿往來,並加強民間往來,讓中美友誼的種子播撒民間,增進中美互信。
「走出一條新型大國相處之道,是中美兩國共同的歷史責任,需要雙方共同努力。雖然存在種種分歧,但中美關係發展的前景是非常廣闊的。」阮宗澤說。
正如胡錦濤主席致辭指出的,「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無論中美兩國國內情況如何發展,雙方都應該堅定推進合作夥伴關係建設,努力發展讓兩國人民放心、讓各國人民安心的新型大國關係。」
這為中美尋求相處之道提出了戰略性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