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文匯網為首頁 | 關於文匯報 | 文匯報PDF版 | | 簡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地方聯播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南陽淅川:為南水北調而「動」


http://www.wenweipo.com   [2012-05-07]
放大圖片

中央網絡媒體「走轉改」結對子儀式暨淅川座談會現場

【本報記者黨英偉5月7日南陽電】5月7日,中央網絡媒體「走轉改」結對子儀式暨淅川座談會在河南南陽淅川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因丹江口水庫初期工程和南水北調大壩加高工程的實施,淅川實際搬遷移民總數破40萬,淹沒耕地總計41.6萬畝,大量的農業產業基地、基礎設施和工業企業將被淹沒。為保護水質,讓北京人喝上健康水,淅川還關停並轉企業130多家,下崗職工6000餘人,更有無數移民幹部累倒在移民安遷一線,甚至有的為此獻出寶貴的生命。

淅川縣縣長趙鵬在會上介紹,淅川地處豫鄂陝三省交界,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渠首所在地、國家生態安全戰略要地、全國移民大縣、西部大開發政策延伸縣,還是楚始都所在地,楚文化發祥地。全縣總面積2820平方公里,可概括為「七山二水一分田」,轄17個鄉鎮(街道)、499個村(社區)、67萬人。其中新老移民10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4.9%。

有人說,淅川的存在好像就是為了「南水北調」,也有人說,沒有淅川的犧牲就沒有南水北調的成功。總之,淅川的一切在為南水北調而「動」。

40萬移民背井離鄉

淅川縣水利局相關發言人稱,丹江口水庫初期工程開工於1958年,初期工程規模定為壩高162米,淅川動遷移民20.2萬人,其中縣內自安12.6萬人。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後,壩高由162米提高到176.6米,正常蓄水位由157米提高到170米,水域總面積由745平方公里增加到1050平方公里,其中,淅川水域面積由362平方公里增加到506平方公里,佔整個庫區水域面積的48.2%。為此,淅川又需移民16.2萬人,實際移民16.5萬人,再加上庫周線上3.5萬生態移民,淅川搬遷移民總數突破40萬人。淅川僅因丹江大壩加高動遷移民就破20萬,超過小浪底移民人口最多的新安縣,也超過三峽庫區農村移民人口最多的萬縣市。

為了南水北調,淅川的40萬移民背井離鄉,離開了世世代代耕耘的故土和祖祖輩輩生活的家園。河南省移民處的馬軍,在跟記者的閒聊中說道:「你們是沒親歷過移民搬遷,要是見了肯定直掉眼淚,痛苦得幾天都緩不過來,這些移民真是做出巨大的犧牲……」

記者在這次採訪中聽到最多的一個名字就是移民記者趙川,她從一開始就關注移民工作,到現在已有兩三年,因為目睹過太多移民搬遷離別的場景,已數不清她在鸛河邊哭過多少次。

淹沒耕地41.6萬畝

淅川常被人稱作是「靠天吃飯的地方」,但憑其獨特的氣候、肥沃的土地,農民糧豐食足,安居樂業。但因丹江口水庫初期工程的建設,淅川54.3萬畝土地被淹,其中被淹耕地28.5萬畝,占庫區的66.5%,超過當時全縣總耕地面積的一半,淅川最為富饒的沿江三大川丹陽川、順陽川、板橋川基本淹完,經濟元氣大傷。同時淹沒縣城一座,大小集鎮14個,房屋10萬餘間,公路180公里,各種水利工程2673處,各項淹沒實物指標損失累計7.4億元(時價)。

據淅川縣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丹江大壩加高後,淅川新增淹沒面積144平方公里,淹沒涉及11個鄉鎮、185個行政村、1276個村民小組。淹沒耕園地13.1萬畝,占庫區總淹沒面積耕地51.1%,庫周肥沃良田幾乎淹沒殆盡。

這種淹沒損失不可估量,更何況耕地為農民視為自己的命根子,這種犧牲給人帶來的感動無以言表。

淅川關停並轉企業130多家

淅川作為南水北調的核心水源區,為了確保「一泓清水北送」,水質保護工作被當作政治任務來抓。

淅川縣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在會上介紹,為了保護水質,淅川集中取締非法冶釩、非法皂素加工、非法選礦、整治違法排污企業,截止目前,已關閉取締企業135家,淘汰小冶煉爐32台,排污大戶泰龍紙業集團制漿生產線關閉後,工業廢水排放量每年減少300萬噸。同時,淅川還加快企業環保升級,累計投入1,7億元,建成治污設施160台套。

此外,淅川還開積極防治面源污染、加強入庫河流污染治理、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並加強生態建設、強化生態培育、強化環保基礎建設等等,以確保一庫清水送北京。

但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呼籲,希望北京方面有好的項目可以首先考慮淅川,同時能在資金、信息等方面給以支持,因為現在淅川環保方面的基礎設施還不夠強大。

不少移民幹部累倒在遷安一線

移民問題被視為「天下第一難」,但為了南水北調,再難,移民幹部也要頂頭迎上。有的受到群眾的謾罵、毆打,有的忙得累倒,緊急救治後,繼續工作,有的兒女生病都不能在家照顧。還有的累倒在工作崗位再也沒有醒來……

王玉敏,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一名普通的基層司法幹部,生前是淅川縣司法局上集司法所副所長。2011年6月20日,拖著病軀仍在當地移民遷安一線忘我工作,最終因勞累過度心臟驟停,享年56歲。

還有75歲的何照勝,為了南水北調,他一生都在搬遷中,53年間他扶老攜幼,輾轉3省4地。23歲遠遷青海,30歲再遷荊門,如今,年過七旬的他又搬到新鄉輝縣。雖然他不是移民幹部,但卻有著和移民幹部一樣的情懷。河南省副省長劉滿倉在搬遷前看望他時,這位老人說:「國家的事兒,咱得支持,再說了,搬到哪兒不都還是淅川人。」

正是這些樸質的淅川人對國家行動的支持和奉獻,才有了南水北調的順利開展。

從現在開始,我們要銘記淅川,銘記西川人。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地方聯播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