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東方早報報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日舉行新聞發佈會,民政部部長李立國表示,面對媒體和社會公眾對「加強公益慈善組織公信力」的呼聲和要求,民政部將廣泛聽取和徵求社會意見,採取有力措施,不斷增強慈善行為公開透明,促進公益慈善組織健康發展。
此外,民政部將把境外組織到國內來活動,在香港登記的組織到內地來活動等納入依法監管。
媒體的質疑切中時弊
李立國說,去年以來,媒體對個別公益慈善組織一些捐贈項目和行為的質疑與批評,反映了社會公眾對公益慈善事業的高度關注,也切中時弊,指出了慈善事業發展中存在的公開性、透明度不夠等問題。
李立國坦承,由公益慈善組織和機構作為慈善事業運作主體的現代慈善事業,在我國還是改革開放以後的產物,在30多年的時間裡,社會組織尤其是公益慈善組織的發展數量、成績和社會效果是顯著的。
「不能因為個別公益慈善機構的不良做法而影響對我國慈善事業總體發展形勢的判斷與評價。當然,也不能對個別公益慈善組織的不良行為熟視無睹,導致慈善事業發展的不良傾向滋生和發展。」他說。
據介紹,目前,民政部在已有相關行政法規修訂工作中,進一步增加了加強對公益慈善組織行為規範管理的內容。如近日提交社會公眾徵求意見、將要出台的《關於規範基金會行為的若干規定》,就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
慈善組織將優勝劣汰
同時,民政部制訂和發佈了《公益慈善捐助信息公開指引》。《指引》雖然不具有法定的強制力和約束性,但是為公益慈善組織的行為和社會公眾的評判提供了標準。
「社會公眾可以把資金和服務捐贈給有信譽、有公信力的公益慈善組織,這將有利於形成社會組織良性競爭、優勝劣汰的新局面。」李立國說。
此外,民政部將進一步落實好基金會信息公開相關辦法,加強公益慈善組織信息上報、信息披露和公開、信息反饋的平台建設,促進社會組織尤其是公益慈善組織依法依規加強信息公開工作。在相關制度建設中,將把境外組織到國內來活動,在香港登記的組織到內地來活動等納入依法監管。
李立國介紹,民政部門對有關社會組織直接登記的工作已於去年下半年開始實施,對工商經濟類、公益慈善類、社會福利類、社會服務類的社會組織已經按照民政部門業務主管和登記一體化來進行直接登記。
李立國還指出,作為在深圳登記的在一定地域範圍內活動的基金會,公開募捐只能在深圳範圍內進行,但是接受社會捐贈不受地域限制。
提及慈善法立法進程,李立國表示,由於需要很多內部論證工作,慈善法的立法工作是一個較長的週期,今年以來已經加快了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