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日前,溫州市委書記提出溫州母親河溫瑞塘河的治污「新標準」:不以部門報上來的數據為準,要以環保局長和公用集團董事長帶頭下河游泳作為河水治理好的標準。
「新標準」引起社會熱議。不少溫州網民帖出一批黑臭的「游泳勝地」:龍灣狀元橋的「黃河」水、鹿城豐門河、甌浦垟的臭水溝、黃龍家電市場旁雙橋河等等。
據瞭解,10多年來,溫州市各級政府整治溫瑞塘河共投入了幾十億元巨資,甚至還出台了專門地方法規,但溫瑞塘河黑臭依舊。
昔日清澈「母親河」變劣5類「臭水濱」
水澈、河清、魚翔,兩岸楊柳依依。幾十年前,溫州溫瑞塘河還是一派田園風光。溫瑞塘河初成於晉,北宋時,沿塘河遍植蓮藕,有「八十里荷塘」之稱。河道全長33.35公里,流域面積704平方公里,曾哺育沿河100萬居民,被溫州人稱為「母親河」。
然而,自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沿河兩岸的工業、農業、生活等污水大量直排入河,河道水質日益惡化。據溫州市環保局發佈的數據,2000年溫瑞塘河水質滿足IV類水要求的河段長度僅佔15%,V類及劣於V類河段占85%,許多河段水體發黑、發臭,失去了應有的作用。2011年,環保部門將之水質標準定為劣5類。
20年污染要花一至兩倍時間治理
溫州市公用事業投資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柳瑞海說,水體破壞已有20多年,投入治理到現在才10來年。按常規,治理所需花的時間是污染時間的1倍至2倍,也就是說,起碼得花20年至40年的時間。這好比一個人已破相,重新整容是很難的,要動多次手術,花足夠的時間。
瞿自傑說,溫瑞塘河的污染「表現在河裡,根源在岸上」。有關人士分析,整治溫瑞塘河的難點主要是「六多一少」:沿河工業企業及三無企業多、農業畜禽漁養殖戶多、舊村破村多、違章建築多、侵佔河道障礙多、外來務工者多;整治資金少。加上一些人環保意識差,導致這些「污點」直排工業廢水、污水,生活污水,直倒生活垃圾,導致「邊治邊污」「治後返污」。
規劃書無人問津睡大覺多頭管理建設投入緩慢
記者調查發現,有法不依,執行不力,監管缺失是治污成效差的重要原因。
根據浙江省溫瑞塘河保護管理的專項法規,為改善溫瑞塘河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溫州市提出編製溫瑞塘河保護的規劃,這是綜合整治、建設、保護和管理的基本依據,是「龍頭」性工作。
記者向負責這項編製規劃的溫州市公用事業投資集團公司瞭解到,2010年5月,該集團所屬的排水公司就擬制了規劃書並上報有關部門評審。他們找市規劃局組織評審,該局回復:自己只管全市大規劃,不管一條河的小規劃;他們找溫瑞塘河整治指揮部,指揮部回應「這不屬我們管」;他們找住建委,建委回答「我們這個部門剛建立近半年,一些職責尚模糊沒有理清」。就這樣,排水公司向這3個部門跑了無數趟也無人「接單」。「一年過去了,這份規劃書還躺著箱子裡睡大覺。」排水公司董事長鄭春華說。
浙江省省情民意調研中心主任、社會學家楊建華認為,這些問題反映了一些政府部門對社會管理、環境管理工作的缺位、失職。很多時候,政府管理還停留在靠「一把手過問」才解決問題的傳統工作方式上。創新社會管理模式要盡快扭轉這一現象。
據悉,目前,溫州市委市政府已著手建立「一城一網」「一龍治水」的管理體制和形成自來水與污水處理長效收費機制等,分解落實三年目標責任,爭取2014年底實現城鎮污水處理率達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