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法制晚報報道,日前,人口學家李建新教授在北京大學做講座時表示,剩女並非適婚女性太多,而是女性對婚配的自主選擇,剩男則是因為男性適婚人口大量絕對過剩,這種現象容易給社會帶來各種問題。
人口性別的失衡以及快速老齡化,還會給國家經濟增長帶來負面影響,從而削弱在大國爭雄中的競爭力。
人口危機·性別失衡
「越南新娘」 折射中國「媳婦荒」
去年8月,各大媒體都報道了上百名越南新娘被賣到湖南山區後集體失蹤的事件,一時間貧困落後地區的男人討妻難成了關注的熱點,反映了一些地區「媳婦荒」的現象。
近年來,不斷有報道稱我國一些發展落後的農村地區和邊遠山區出現「光棍村」,而且「買賣新娘」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些典型事件反映出我國農村等落後地區婚配人口性別比例嚴重失衡的現實及後果。
一方面,弱勢群體受到傷害;另一方面,婚配市場上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的現實又成為不法分子拐賣婦女、買賣婚姻的土壤。就全國而言,可以看到,一邊在許多農村落後地區是「光棍村」興起,另一邊在不少大城市,確實「剩女」不斷。
由此,中國可能會迎來以男女性別結構失衡為基礎的婚姻擠壓及社會不穩定。
人口危機·原因解析
人為干預 男女失調近30年
人口出生性別比是人口性別結構的基礎指標,出生性別比是指在一定時期(通常指一年)出生的嬰兒中男嬰和女嬰之比,一般以每100個女嬰對應多少男嬰來表示。
從生物學的意義上講,出生性別比是個常數,即在沒有外部因素干預生育行為的條件下,出生性別比應該是穩定在105左右的常數。
新中國成立以來到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人口出生性別比雖然在個別年份如1966年偏離正常值,但基本上是在正常值(103-107)之間波動。
然而,從20世紀80年代,特別是8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人口出生性別比偏離了正常值。到90年代以後,人口出生性別比超過了115,甚至超過120,嚴重地偏離了出生性別比的正常值範圍。直到2010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出生性別比高達118,失調長達近30年。
人口危機·今後影響
10年以後 2600萬人面臨打光棍
從2010年起,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出生的失衡男女漸次進入婚育期,男多女少的婚姻擠壓現象已經開始顯現並積累。
2020年前後,我國「婚姻市場」將會發生質的變化,推算數據顯示,2020年,22-34歲男性人口將比其婚配的女性人口多出2600多萬。即便是從現在起出生性別比迅速恢復到正常值範圍,適婚男性人口絕對過剩的婚姻擠壓現象也會越來越嚴重,且會持續到2030年以後。
當然,年齡性別結構平衡只是人們婚姻的基礎。現實的婚姻,不僅與婚配男女人口的年齡性別結構有關,還與社會經濟條件、婚育觀念因素有關,這其中人們的社會經濟地位對婚配模式影響較大。
人口危機·男女有別
剩女是個小問題 剩男才是大問題
現實中的男女婚姻模式除了「門當戶對」,還有一種是「嫁高娶低」、「男高女低」的梯度婚配模式。
如果以甲、乙、丙、丁等表示個人的社會經濟地位排序的話,那麼男女婚配的這種模式是甲男乙女、乙男丙女、丙男丁女,在這種婚配模式下,這個社會上最終剩餘下來的就是甲女丁男。若以教育程度地位為例,男博士娶女碩士,男碩士討女學士,最後剩下的可能是女博士和男文盲。
所以,男女適齡人口比例嚴重失衡加上實際的婚配模式落差,造就了剩男剩女們。不過,剩男剩女是性質完全不同的群體。
剩女不是女性適齡人口的絕對剩餘,而是來自社會婚配模式和個體婚姻的選擇。這個群體的特點是,她們大多佔據主動和優勢地位,經濟獨立而且自主性強,其中還不乏不婚主義者。
相反,剩男就不一樣了,剩男是男性適婚人口大量絕對過剩,且他們還多處於被動和劣勢地位。
人口危機·帶來危害
剩男危機 對家庭社會都不利
這樣一個被社會遺忘的社會底層大眾,若沒有必要的「安全閥」,必定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負面衝擊。可以推斷,隨著這些想結婚而又無法找到配偶的大齡男青年和終身未婚男性數量的不斷積累,社會不穩定和不安定的風險將大大增加。
婚姻擠壓會對傳統家庭穩定帶來巨大衝擊,將可能引起婚姻家庭道德危機。初婚期的男性由於數量絕對超過女性,女性作為一種稀缺的社會資源,會在男性間產生激烈的爭奪和衝突,因而滋生婚外戀、第三者插足、離婚率、非婚生育、婚外生育等社會現象和道德問題。
同時,婚姻擠壓對社會穩定也會產生不利影響。社會地位高的男性如職業好、收入高、有文化、有住房等擇偶不存在問題,但社會地位低的男性,如文化水平低、收入少等擇偶將非常困難。
而且,由於女性普遍短缺,在人口流動的條件下,女性人口可能以婚遷形式從不發達地區遷移到發達地區,如從農村到城市,從中西部地區到東部地區。那些貧困落後地區條件差的男性將成為婚姻擠壓下最大的「受害者」,這種現實在客觀上刺激並加劇了落後地區拐賣婦女、買賣婚姻、性犯罪現象的發生。
人口危機·國力興衰
世界人口 中國男女比例降至新低
除了關注男女性別結構失衡外,我國人口年齡結構過度老化可能對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2011年10月31日世界迎來了70億人口日,不同以往的60億日和50億日,現在世界人口已處於低增長。預計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超過90億,且人口增長率將進一步下降到0.36%左右,回到工業革命以前的水平。21世紀末,世界人口規模將達到頂峰100億左右,之後人口增長將趨於零增長。
在世界上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人口持續增長的同時,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人口已經處於低慣性增長,且在不久的將來出現負增長。
我們已經看到,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正在迅速下降,目前已經降到了19%,這是有史以來最低的比例,而且還將繼續下降到10%以下,再創歷史新紀錄。
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國新出生嬰兒的比例只佔世界新出生嬰兒的12%,而根據預測,到2060年,中國新生嬰兒的比例將進一步降低到6%。
人類歷史上中國這個人口大國如此急速變化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
文明衝突 就是人口共同體衝突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美國著名學者塞繆爾·亨廷頓就撰文指出,國際社會關係為「文明衝突」。亨廷頓認為,在20世紀90年代冷戰對抗結束之後,將是一個多極和多文化的世界,是一個包含了七八種文明的世界。亨廷頓充分認識到人口規模、人口結構(年齡結構、宗教、文明、族群結構)的變化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文明興衰的巨大影響。
亨廷頓認為,「文明的衝突」實際上就是西方文明與儒家文明和伊斯蘭文明之間的衝突,也就是這些不同文明的人口共同體的衝突。
人口數量規模和年齡結構的變化對文明興衰有著很強的影響。
■主講人簡介
李建新,人口學法學博士,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人口學、人口社會學、健康老齡學等方面。著有《轉型期中國人口問題》、《中國人口結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