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粵數千畝森林遭砍 官方稱合法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5-20]    我要評論

水電站壩肩上方塌方明顯

砍伐山林,開挖山路,山體遭到破壞

【文匯網訊】據羊城晚報報道,大肆修路,大面積砍伐,廣東韶關武江區江灣鎮鍋溪河上游的山林,不足半年時間,原本鬱鬱蔥蔥的山坡變得滿目瘡痍。

不足兩月樹被砍光

鍋溪河在粵北的山區之間蜿蜒,並不顯眼。一級級的水電站攔河壩將鍋溪河和下游的江灣河切割成一個個靜水湖泊。流過發電機組的靜水下洩入北江,向珠三角緩緩流去。

江灣河和鍋溪河河谷有水泥修築的縣道和鄉間小道,道路串起山腳水岸的城鎮和村落。沿道路逆河流而上,路旁設有「全封區」的標誌牌,路的盡頭便是鍋溪一級電站的攔河水庫,這裡同樣也是鍋溪河的源頭。

五月中旬,嶺南早已入夏,水庫周邊,曾經的莽莽山林本該植被繁茂,如今卻光禿禿一片,低矮的灌木叢和雜草根本遮掩不住黃色的沙土和碎石。盤山道路如同一條條疤痕,鑲嵌在崇山峻嶺的坡面。

水庫的責任人陳大雄說,2011年下半年就發現有大批伐木工人扛著電鋸進山,「開路、砍樹,開始我們沒注意,後來發現規模太大了,每天都有幾十車的樹木運出去,11月份我們向武江區林業局投訴。採伐沒停止,反倒加快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幾座山上的樹木被砍光了」。

「他們要把水庫周邊的樹全部都砍掉,修路的時候我們威脅說要把他們的鉤機掀了,才阻止他們」,陳大雄向記者解釋為什麼靠近水庫的位置樹木沒有被砍伐。

水電站左壩肩塌方

「下游的上洞、下洞和葉屋村有六七百人,江灣河沿岸的鳳田、江灣有三萬多人。」陳大雄說,每到大雨和暴雨時,自己總是提心吊膽,「水庫就好像一個『定時炸彈』,懸在三萬多人頭頂上。我多次向政府相關部門和林業局反映情況,但沒人搭理我,萬一潰壩,誰來承擔法律責任?」

陳大雄說,水電站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修建一直沒出過安全問題,「現在左壩肩位置有一處非常嚴重的塌方,是一個很大的安全隱患,萬一遇到特大暴雨造成潰壩,後果不堪設想。」

陳大雄說並非沒有教訓,2006年7月15日深夜的暴雨引發山洪,並導致上游一處土壩潰壩,上游的河水猛然下洩,河水水位抬升高數米。

與之伴生的還有經濟效益受損,陳大雄說,林地遭到砍伐後,水電站受影響嚴重,原本一水庫水可以發電12天到15天,現在三四天時間一水庫的水就沒有了。

光禿禿的山坡涵養水源的能力降低,匯水速度加快,陳大雄說匯水達到水庫蓄水上限之後,多出來的只能向下游排去。

陳大雄說,缺乏植被保護之後,一旦下雨,山坡上疏鬆的沙土容易被雨水裹挾,在水庫裡沉積,「以前水庫的活庫容(可利用庫容)有70萬m3,現在只有20多萬m3;原本一個8米到10米深的水潭,現在只剩兩米深了」。

林業局表示合法砍樹

據陳大雄透露,上洞、下洞和葉屋三個村,每個村的林地少則6000畝,多則8000畝,現在基本被砍伐一空,「聽說他們獲批了2000畝的砍伐證,現在這片被砍伐的面積至少有兩萬畝!」

「這表示這片山林是生態林,不能隨意砍伐」,陳大雄指著道路旁豎著的一塊寫有「嚴禁砍伐,封管造育」字樣的「生態公益林綜合管護責任區」水泥標誌牌說。

武江區林業局副局長張漢雄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砍伐樹木的是一家名為「泉興林場」的私有制林場,砍伐的林地,是依法審批、有證砍伐的,2010年和2011年共審批了近5000畝,「砍伐面積肯定沒有超標,我個人可以打保票」。

「生態林每年省裡都會發補助,範圍我們很清楚。我們的採伐證是經過嚴格審批和監管的,要上報省林業廳審核批准。如果真是生態林,沒人敢動」,張漢雄稱,「全封區」和「生態公益林綜合管護責任區」提示牌的範圍分佈在沿河一帶,並不包括鍋溪河一級水電站攔河水庫附近的山地。

張漢雄稱,今年4月已經請韶關市水利設計院的技術人員前往鍋溪水庫勘查,結果是坍塌的泥沙遠離水庫大壩,對水庫並沒有影響,並且已經要求林木採伐單位完成造林更新種植、打木樁加固攔阻泥沙。

      責任編輯:連檣
大興安嶺漠河縣發生森林火災      [2012-05-20]
河北森林大火 軍方出動直升機      [2012-05-06]
粵景區推天體森林浴 爭議不斷      [2012-04-23]
港對非本地孕婦加費裁定合法 收費或增至7-10萬      [2012-04-03]
中國進口伊朗原油合情合理合法      [2012-03-21]
日稱再過10年釣島是其合法領土      [2012-03-20]
朝媒:發射衛星是朝鮮合法權利      [2012-03-18]
朝媒稱發射衛星是其合法權利      [2012-03-18]
代表連續九年建議賣淫合法化      [2012-03-11]
溫家寶:任何人都不能侵犯農民合法土地權利      [2012-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