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財經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西方媒體激辯中國經濟前景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5-26]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新華網援引美國《紐約時報》5月24日報道,全國房地產下滑、出口阻滯和消費者信心下降使政府網站今天援引一位中國政府顧問的話說「經濟明顯放緩」。

中國經濟繼續擴張,但建築工人開始大批失業,零售增長率上月也降至3年多來的最低水平。固定資產投資今年的增速也是自2001年以來最低的。最突出的特點是,這次經濟放緩不僅影響沿海省份,而且波及內陸。隆巴德街研究所經濟學家喬伊利瓦說,相對於2011年第四季度,中國經濟幾乎沒有增長。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5月24日文章,中國正面臨一個迫在屬睫的挑戰:經濟危機。所有推動中國前進的因素都開始萎縮。中國去年成為城市化國家後,向城市移民的速度降至每年500萬人。這意味著著名的「勞動力盈餘」不久就將耗盡。由於獨生子女政策,沒多少中國人可以接替退休者。

從某些方面看,中國的「軍火庫」仍有大量「彈藥」。央行可以降息,政府可以花錢,但「火力」也有限。中國債務僅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約30%,但當你把中國公司(很多是國企)的債務計算在內,數字就令人恐慌了。政府將在基礎沒施上花更多錢,但回報將越來越小。消費者也在花更多錢,但在一個缺乏社會保障且人口開始老齡化的社會,儲蓄率仍將保持高位。

中國的威權主義政權通過高增長賦予自己合法性。如果增長勢頭減弱,經濟問題就可能變成政治問題。

據加拿大《環球郵報》5月24日報道,今天的中國與1988年的日本非常像,雖然許多中國的奉承者和辯護者都不願承認這一點。

當時日本看起來似乎對一種更好的資本主義擁有良方。受到那些與財務省關係密切的大銀行的廉價資本支持,日本公司形成緊密的出口網絡。但這劑藥方嚴重依賴借貸資金。當日本銀行、企業和家庭陷入債務時,股價和房地產價格高得荒誕,然後泡沫破滅了。

專門研究中國金融市場的北京大學教授邁克爾·佩蒂斯說:「沿著這個增長模式走的所有國家最終都陷入了債務危機。」這種模式上世紀50年代在蘇聯、60-70年代在巴西、80年代在日本產生過效果,但所有這些繁榮最終都以危機或經濟停滯收場。中國將是下一個,佩蒂斯說:「只要四五年就會發生嚴重債務問題。」

中國擴大信貸,通過建造點什麼來創造就業,從而帶來社會穩定的發展模式走不通了。佩蒂斯認為,目前中國的消費只佔GDP的35%,要實現讓消費佔據更大比例,使經濟更為平衡,中國已基本上沒時間了。

權威雜誌指「崩盤論」站不住腳

據英國《經濟學家》週刊5月24日一期文章,關於今後幾年中國的經濟前景,至少有三個學派。第一個學派認為前進的道路上不會有什麼危險。中國一直在迅速擴張,不斷超越預測,暫時也將繼續如此。

第二個學派認為,中國的不平衡可能將它壓倒。對一個合法性完全源於經濟增長的政府來說,遏制經濟減緩所帶來的失望情緒會很難。

本特別報道贊同第三個學派。其觀點是中國的確面臨重大問題,但這些問題並不是它無法處理的。中國的投資常常不明智,這給開發商、儲戶和納稅人帶來了損失。然而,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金融體系更能經受住這些損失。

其資金配置也許效率低下,但相當穩定。實際上,造成效率低下的某些原因也使它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

據英國《經濟學家》週刊5月24日一期文章,中國的迅速增長期似乎正在結束。中國經濟還有很多地方出現了偏差。它非常低效,也不夠公正。但局外人的主要擔心是,如果遭受諸如歐元崩潰這樣的嚴重打擊,中國經濟將崩盤,這一點卻站不住腳。目前看來,中國經濟比它的惡意批評者所擔心的要有彈性得多。中國經濟的相對困境將在日後出現。

中國的經濟模式對其人民來說是不公正的。利率受到控制,使銀行可以通過少付利息來盤剝儲戶;競爭壁壘使國有企業可以讓消費者為它們的產品多付錢;戶籍制度使農民工無法得到同樣的公共服務;專橫的土地法使地方政府在收購農民土地進行開發時,可以對農民進行欺詐,少付錢,而且大多數情況下錢都落入了官員口袋。

任人唯親和大肆揮霍使得批評人士將中國與其他深陷衰退中的曾經迅速增長的經濟體相提並論。但中國體制的極度不公正性使得該國具有罕見的彈性。中國的增長是用從人民那裡盤剝來的資源支撐的,而不是像東南亞國家那樣來自那些隨附可能出逃的外國人(目前在部分歐元區也正在上演這一幕)。中國的儲蓄率高達5l%),這些錢都存放在國家主導的金融體系中,可很好地用於欠款的再支付和應對違約。

最明顯的一點是,中國的銀行流動性十分充足,有一定能力應對呆壞賬。中國政府的正式債務僅佔GDP的約25%。地方政府的債務率可能更高,但中國顯然有足夠財政空間為任何受破產威脅的銀行重新注資。這種空間還為政府提供了再次刺激經濟的餘地,即使對歐洲出口大幅跳水。

但長期看,這種不公正對中國不利。中國的改革者正面臨巨大挑戰,但他們還有些時間。

「穩增長」舉措亦須防長期風險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5月25日報道,隨著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5月份中國經濟增長繼續放緩,北京開始制定一系列措施來促進增長,包括有針對性的減稅以及對新能源技術等優先發展行業提供支持。北京希望此舉將為自己調整經濟結構的長期努力提供補充。

不過目前仍存在一項嚴重風險:國外局勢(特別是希臘可能退出歐元區)可能導致中國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若出現這種情況,中國仍能出台更有力的刺激措施,不過這樣做可能要犧牲長期經濟改革。工業和信息化部週四發佈通知,呼籲對小微企業免征行政事業性收費,並協調解決地方政府亂收費、亂罰款現象。國務院此前要求減輕企業稅負,還鼓勵民間投資參與鐵路、能源和電信等領域建設,並支持新能源產品進入公共設施和家庭。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5月24日文章,對逐漸放慢的中國經濟來說,讓情況更好的舉措只會讓情況更糟。

中國製造業部門5月的第一個指標(匯豐銀行採購經理人指數初值)表現不佳,從4月的49.3降為48.7,暗示經濟氣候仍處於霜凍。5 月貸款預計低迷,暗示4月的疲弱還在持續。

好消息是政府已表現出一些跡象,要更堅決地轉向刺激模式。溫家寶總理上週末發表的講話把支持增長放在政府待辦工作的首位。

不僅如此。國有的<中國證券報》今天提議進一步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這將進一步刺激銀行放貸。有些人把寶壓在更極端的措施上。在利率互換市場,投資者預計未來一年將降息。

這應該能支持2012年的增長。但這場急促的經濟刺激行動中明顯缺少促進消費的舉措。上述情況發生的背景是中國經濟進一步失衡。本周公佈的中國2011年增長構戰統計顯示,投資的比例再次上升,從2010年的48.1%升至49.2%。家庭消費的比例卻保持不變,仍為34. 9%。如果政府還是靠信貸投放和巨額投資拉動正在放緩的中國經濟,那麼消費不足的情況不會有任何改變。

      責任編輯:Winnie
深圳土改 媒體稱「里程碑式」      [2012-05-26]
馬英九:自由經濟區從高雄開始      [2012-05-25]
港過去20年經濟增長 梁振英:真的太慢      [2012-05-25]
媒體析中國嬰兒為何不喝國產奶      [2012-05-25]
人民日報痛批西方「民主人權輸出」      [2012-05-25]
媒體稱霍啟剛娶郭晶晶為招財      [2012-05-24]
國務院: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2012-05-24]
逝世10周年 媒體憶習仲勳生平      [2012-05-24]
解密西方媒體如何抹黑中國形象      [2012-05-23]
歐債危機再抬頭 韓經濟前景不明      [2012-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