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香港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內地天之驕子艱難應對「港漂」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5-27]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廣州日報報道,香港高校今年首次改四年制本科,內地招生增至81600人。目前,香港高校內地招生工作已近尾聲。

「比較起香港高校謹慎,內地學生卻顯得有些盲目,他們應該更多地審視自身」,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如今已在花旗銀行投行部工作的內地學生高原說。

從2005年香港部分高校進入全國統考統招系統之後,湧入香港的內地學生不斷增加,他們有的還在就讀,有的已完成學業,或成家立業。他們是「天之驕子」,也是「港漂」一代。

和所有在香港大學就讀的內地學生一樣,唐一鳴要開始擔心自己下學期的住處。這是除了期末考試以外,目前最讓他頭疼的問題。

依香港大學的傳統,宿舍由宿生會掌管,學校只能保證內地學生在香港第一年的住宿,到第二年能否繼續留下,就由宿生會來決定。

談選擇:生活多元方向難尋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宿生會或者樓長要給所有住宿的學生寫評價、打分,表現不好的就會被『踢』出宿舍。」唐一鳴說,他們會根據平時的表現,以及給宿舍做出了貢獻來評判每個人的去留。這是內地大學生想不到的,唐一鳴說:「要說緊張,其實真的每天都很緊張。」

在他看來,內地的學生面臨的共同問題,其實不是語言,也不是缺乏機會,而是機會太多,不知道怎樣選擇對自己是有利的。

在大一四個月的暑假期間,唐一鳴選擇了去泰國、緬甸做志願者。「我覺得第一年暑假應該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歷,第二年在香港的會計公司實習。第三年找工作時,可以告訴別人有這樣的經歷。」「中國年輕的一代有很多想法,追求自由,當你在一個受到束縛的環境中是不能自由發揮。既然有這樣一個環境的話就去做吧。你在和其他同學交流時,人生有這麼多可能性」。

同在港大讀法律的一年級學生鄧小寧也覺得,內地學校應該很少有人出去做這種看起來沒有回報的東西。她在內地讀大學的同學更多的選擇是準備GRE,上新東方,準備出國。「內地學生喜歡一窩蜂做同樣的事,比如支教、出國。大家都搶著做,覺得沒做就吃虧。鄧小寧說,正是因為做的事比較接近,所以他們的壓力在於「你的GRE比我高了幾分」。而在香港他們的壓力在於,當你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的時候,就會非常擔心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

談落差:並沒有低人一等

在港大,不同專業的課程會很不同。鄧小寧談到:內地有很多必修課,比如政治、英語,需要花費不少精力。但香港沒有什麼必修課,更多時間就會專注到自己喜歡的領域。

拿她自己所學的法學專業來說,與內地的教學有些差異:比如會很多人一起上大課,結束後會分小組討論,就某一個話題做更細緻的研討。對不同問題就有更多的交流。

另外,內地教學是一本教材,一份講義,但在港大沒有現成的東西,上課前老師會發一些閱讀材料,但上課內容也不會完全局限於材料本身。所以就會迫使你多閱讀,自己思考。

對於初期的種種不適應,鄧小寧看得很開,「即便是我們從廣東來的,有種劉姥姥進大觀園,也會心裡覺得自己是不是特別土,是不是孤陋寡聞,會跟本地同學話題不一樣。」

其實,內地的同學更有優勢,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對內地對本地文化都有瞭解。「比如需要到內地做生意。當你經歷過兩種不同的體制之後,你想的會更多一些。比如涉及國際律所,會需要有多元背景的學生。」現在唯一不能做的是,內地生不能在香港做公務員,公務員只面向香港本地人。

談就業:今年情況不如去年

與還在學校憧憬未來的內地學生不同,經過四年的學習,今年剛剛畢業的張朝璽感受到的是真切的現實。

「第一就是語言優勢,在港讀本科的學生在畢業時一般都能熟練掌握粵語和英語,加上原來流利的普通話,就是『兩文三語』,這一點就超越了本地生;第二是畢業時的學業成績,內地生普遍會比本地生要優秀。」說起內地學生找工作的優勢,來自重慶的張朝璽談得眉飛色舞,不過,這些優勢今年似乎並不明顯。

張朝璽今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化學專業,雖然已經在香港找到了一份工作,但他並不滿意。他感覺今年工作沒有去年好找。

「這可能跟我所學的專業有關係,也可能受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比較大」。但他暫時還沒有考慮回內地找工作。根據香港本地法規的規定,通常居於香港連續7年或以上的內地公民可以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因此,在香港就讀本科的學生在畢業時已經居住四年,只要再工作三年就可以成為永久性居民,這成為大多數內地生選擇留港工作的重要因素。

曾經選擇這個專業是希望本科畢業後繼續深造,但在香港的經歷改變了他的想法,覺得再念下去對自己來說「可能是一個負擔」,想走另一條路。經濟條件的制約讓張朝璽不得不放棄繼續唸書的想法。

談遺憾:總要知道自己在幹嗎

由於就業狀況的不太理想,一向樂觀熱情的張朝璽也會不經意流露出一些遺憾。不過他轉念就笑了:「來香港即便混得不是很好,總知道自己是在幹嗎。」有時候,他們也把自己叫「港漂」,往自己身上加了些「屌絲」的味道。

熱衷於社團活動的他也談到,參加校學生會的活動時,會遇到比較偏激的意見,明顯地感覺到「跟他們說不到一塊」,不過長時間接觸後,張朝璽也找到了一條和諧相處的方式。比如說,中大的校學生會喜歡議政,常常為了反對而反對,已經習慣了反對校方的所有決議。不過也正是這種激烈的意見衝突,讓他學會了分辨。

說到出國深造,他提醒道:在香港並不一定比在內地出國容易,有時候國外的院校反而更喜歡招收內地的學生繼續去深造。特別是去美國,非常看重教授推薦信。

同樣是今年畢業的香港中文大學統計專業的歐陽小萌,馬上也要離開學校了,她也在香港找到了一份工作。小萌說在香港的高校中,沒有嚴格的班級,每個學生都是相對獨立的,所以不容易從眾,不容易受到同學選擇的影響,「即使要出去玩,也不能隨時找到一班人可以一起出去玩的。」所以在這樣的制度下,每個人都要學會自己規劃安排學習和生活,學會對自己負責。「但也有遺憾,」小萌又講道:「沒有班級,所以同學之間就沒有形成很緊密的關係,所以在大四臨近畢業的時候,就特別不能理解在內地讀大學的朋友,整個班級要分開了很捨不得,會一起出去吃散伙飯還有抱頭痛哭那樣的情感,要說遺憾,這方面的確很遺憾。」

談學歷:並不是越高越好

本科一畢業就去工作,持有這種想法的內地人不只張朝璽一個。事實上,這也是香港本科畢業生和香港企業的共識。據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提供的資料顯示,每年的本科畢業生中有一半以上選擇在香港就業。

去年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如今在花旗銀行投行工作的高原正是一畢業就選擇了就業,在別人看來,她無疑是幸運。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女孩,她四年前放棄復旦大學的錄取通知,選擇了香港科技大學,進入工商管理系學習,在港學習期間進入花旗銀行實習,實習結束即被錄用。她說,如果當初留在復旦,她的人生路線應該是:在復旦讀四年,然後去美國念一個碩士,可能會回來上海工作幾年,再去美國念一個MBA,然後就不一定回來了。

高原的父母家人至今還是想高原回上海,在內地從事HR工作的媽媽總是勸高原再出國念一個碩士,因為她深知學歷在內地的工作環境中意味著什麼。

不過剛發生的一件事,讓高原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今年,她在工作的銀行遇到了自己的高中同學,是新來的實習生。在高原記憶中,對方當年曾是「比自己牛很多」的同學,剛在國外念完碩士。高原頓時覺得自己是幸運地走了捷徑。

香港科技大學協理副校長譚嘉因也直接說道:在香港並不認為讀書讀得越多越好。只有致力於做研究的同學才會繼續深造。

對於同樣在投行工作的重慶男生李希晨來說,李希晨道出了一些內地生赴港的共同經歷和感受,他認為內地生的確會遇到更多的障礙,語言是一個問題,性格上也容易膽怯,學費也是一個很大的負擔,會有很多顧慮。李希晨雖然與高原一樣最後成為了國際投資銀行的分析員,卻面臨過比高原多得多的抉擇,他來香港求學不久,就漸漸形成了要工作的想法,不想繼續讀研究生。但父母更希望他能去美國,為此和父母的衝突不斷,最厲害的時候就是直接在電話中吵起來,但他依然堅持自己的想法。

談適應:不是都適合來香港

從上海中學畢業的高原曾經被學校請回去開推介會,介紹情況分享經驗,給高原印象最深的一點,是不少同她交流的學弟學妹都是「為了去香港而去香港」,她記得自己遇到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什麼專業最好進?」

她認為因為我想念商科,科大商科要我我就來,不要我我也沒有必要死皮賴臉地進來。

她覺得內地生在做赴港讀書的打算時,最忌諱的就是「很想來,但是家長沒信心,孩子也沒信心,還不知道自己想讀什麼」。

在李希晨看來,其實相當一部分的內地高中畢業生還是適合在內地讀本科的,畢竟更熟悉在內地的環境和教育方式還是很重要,到了香港一切都會有變化。在他的觀察中發現內地生中有些人可以走得很順,但有些人走彎了,四年過來都很彆扭,最後發現還是更喜歡原來的自己。

李希晨曾經和一位內地的狀元比較熟悉,這位狀元成績確實非常之好,性格內斂,學習紮實。但在香港,這裡的學習氛圍用李希晨的話說「不算非常扎實」,更多的學習方式是演講、交流、討論和訪問的形式,這些在狀元同學看來反而都是「無用功」。

「他進了我們比較熱門的專業,可是過來之後因為跟想像的不一樣,所以一直不是很如意,我們都覺得他如果繼續在內地求學會完全不一樣,所以最後覺得還是有些遺憾的。」

      責任編輯:glory
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將走進澳門      [2012-05-27]
港姐40年:曾經輝煌未來迷茫      [2012-05-27]
羅傑承稱會到澳門應訊      [2012-05-26]
崔世安:華置5地法院裁決處理      [2012-05-26]
龔如心06年遺囑被裁定列證物 案件下周再訊      [2012-05-26]
香港樓價超97年 李嘉誠:樓市比當年健康      [2012-05-26]
香港收回撥款引發內地思考      [2012-05-26]
香港政府將加大住宅用地供應力度      [2012-05-26]
李嘉誠首披露分財產 長和歸長子      [2012-05-26]
香港回收兩款膠囊鉻超標中成藥      [201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