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神九」航天員名單預計今日公佈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6-1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景海鵬

【文匯網訊】據揚子晚報報道,預計今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將正式公佈「神九」航天員名單,此次航天員名單中,除了將誕生備受矚目的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外,我國首個「再飛」航天員也將隨之產生。綜合各方消息,執行此次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梯隊由6人組成,作為首選飛行乘組梯隊和預備梯隊,景海鵬、聶海勝各領銜一組,景、聶兩人此前已經執行飛天任務,因而此次無論哪組入選,都將誕生中國航天兩度飛天「第一人」。

為何要選「再飛」航天員?因手動對接任務重

此次發射任務,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備受國內外高度關注,但六名航天員名單中,景海鵬和聶海勝的出現亦引起了一部分細心專家的注意。兩人此前分別執行過神七、神六的航天員任務,此番他們兩人「再飛」引人注目。何以出現航天員的「二進宮」情況?中國載人航天五院載人航天總體部的技術專家周林說,這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與本次神九發射中手動交會對接的任務有關。

「這是我國載人航天首次執行手動交會對接任務。」周林說,此次神九發射,已經執行過任務的航天員是交會對接任務的主力,交會對接是本次發射的亮點,也是需要重點完成的工作。此前,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主任陳善廣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在人工交會對接中,航天員要根據電視圖像、位置距離速度等信息來判定兩個航天器的姿態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對接任務,對航天員眼手協調性、操作精細性和心理素質要求特別高。

「再飛」航天員如何選拔?要善於應付突發、緊急狀況

周林對揚子晚報記者說,科研人員有一套非常複雜的選拔程序作為支撐。通過這套程序,從多位曾執行過飛天任務的航天員中,選拔出景海鵬和聶海勝二人。「簡單而言,就是有很多教官對其進行考試,從體能、身體素質、飛船操作等方面進行嚴格測試;另外,再飛宇航員對於緊急情況的回答也是考察的重中之重。」周林介紹。

此前為何沒讓我國的航天員「再飛」呢?周林說,除了此次神九與天宮一號主要手動交會對接任務複雜外,沒有過早地讓宇航員進行再飛,其中一個原因是為了分批進行培養,多培養新人,為以後空間站的發展做準備。

「再飛」航天員有何意義?國外五六十歲還擔任航天員

在專家眼中,中國出現「再飛」航天員的意義同樣重大。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的聞新教授介紹,「宇航員在升空過程中會遇到2g到3g的加速度,宇航員要克服火箭上升階段的超重狀態。」聞新教授表示,這種超重狀態比猛然乘電梯上行要嚴重很多倍,由於要克服地心引力,會有五臟六腑下沉的難受感,普通人無法承受,但是經過訓練的宇航員可以做到。再次飛行的宇航員更能輕鬆適應。

中國載人航天五院載人航天總體部的技術專家周林說,國外有五六十歲還依然當宇航員的飛行者。北航教授朱仁璋說,中國航天員從1998年成立,如果一個宇航員當時32歲,那也是很了不得,因為32歲能飛1000多小時的空軍飛行員很少。朱教授說,40歲對於航天員來說體能沒有下降,而且是最佳年紀。

航天暗戰

美:謀求領導權

如今,越來越多的航天員有機會從太空眺望地球。無論從哪個方面衡量,美國都是當之無愧的航天第一大國。近年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每年預算在170億到180億美元,超過其他國家航天投入的總和。2012年,備受關注的「好奇」號火星車8月將登陸火星。此外,美國宇航員正在接受訓練,為登陸小行星做準備。

俄:啟動太空之門

今年3月,俄聯邦航天署提出將「確保世界三大航天大國之一的地位」作為戰略目標,提出了登月、建立火星研究站等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計劃,並制訂了整合火箭航天工業的分步方案。4月,普京稱將斥資10億美元建造新航天發射基地,這一計劃被外界稱為新「太空之門」計劃。

印:加速火星探測

今年,印度航空航天經費大幅增長,達到創紀錄的9億美元。其中,火星探測計劃預算為2500萬美元。印度計劃於2013年11月向火星發射環繞飛行器。

神舟九號升空
      責任編輯:Squarefruit
神九航天員狀態良好 升空前須洗腸      [2012-06-15]
神九火箭進入燃料加注準備階段      [2012-06-14]
遠望號抵任務海域 將測控神九      [2012-06-14]
神九發射零號指揮員已確定      [2012-06-14]
神九與神八發射及任務三大差異      [2012-06-14]
神九升空倒計時 首次選在夏季      [2012-06-13]
神九發射將實現四個「首次」      [2012-06-13]
神九飛天 3航天員身份仍保密      [2012-06-13]
外交部:中國的空間活動都用於和平目的      [2012-06-12]
神九飛船全系統發射演練結束      [2012-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