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參考消息網報道,英國《衛報》近日刊發署名文章,作者華衷在文中講述自己駐華近10年的工作和生活經歷,感歎中國實現全方位革新。
作者說,2003年,我前往北京工作,當時我認為,我幹著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在最大的國家為我最喜歡的報紙效力,而這個國家正處於歷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變革時期。過去十年裡,我坐在前排觀看了200多年的工業發展過程像電影一樣在一個巨大的屏幕上快速播放,而這場電影的演員有10多億。
我在2003年的首個任務是起個中文名,我選了「華衷」,部分是因為它聽起來有點像我的英文名字「Watss,Jon」,但主要是因為這兩個字的意思是「對中國忠實」。
我的報道重點一直是發展及其對個人和環境的影響。2003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世界第六位,2004年超過法國,2006年超過英國,2009年超過德國,2011年超過日本。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它將在今後15年內取代美國的第一位置。它的網民人數、能源消耗和汽車市場的規模已經居於世界首位。
過去9年裡,從農村移居到城市的人口已經達到1.2億,是英國人口的近兩倍。正如我在重慶發現的那樣,這種驚人的變化帶來一些問題,但是中國在多數情況下似乎避免了其他快速城市化國家出現的最嚴重的貧困、犯罪和貧民區等問題。
然而,它似乎也比較脆弱,或許是因為另一個重大經濟發展引擎是基礎設施投資。在這個時期,中國進行了基礎設施改造。全國各地的電力、交通運輸網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擴建:西氣東輸管道、南水北調工程、數百個機場以及將沙漠的風力電廠和太陽能電廠與城市缺電消費者和工廠連接在一起的大規模新電網。
作者稱,觀看財富和力量從發達世界向發展中世界重新分配是莫大的榮幸。在全球範圍,這樣的變化確實需要全面的遷就融通,否則就會發生暴力衝突,中國似乎對這兩種情況都有準備。這個時期的其他新聞顯示了中國軍事實力的增強:摧毀衛星導彈試驗的突破、第一艘航空母艦試航、新式隱形戰機的研發以及軍費開支的穩步增加。
負面報道常有發生,中國的許多積極發展沒有得到重視。但是,作者也認為,笨拙地阻止採訪實際發生的情況對中國的國際形象沒有什麼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