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圖為香港1997年政權交接現場。資料圖片 【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香港候任特首梁振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及他在回歸前作為基本法咨詢委員會成員的一段經歷:去聽取民眾意見時,常聽到這樣的問題:「梁先生你說了這麼多,你告訴我們1997年7月1日早上起床買第一份早餐用什麼鈔票?」
回歸15年書寫傳奇
這是香港人當時面對巨變的心態寫照。雖然基本法草案寫明港元仍將是法定貨幣,但老百姓仍然心有疑慮。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裡德曼當時恰好到中國訪問,對這個問題他斷言:「我不管你『一國兩制』或是『一國多制』,一個國家不可能有兩種貨幣並存,而且是屬於兩種完全不同的發行制度下的貨幣。」
諾貝爾獎得主的預言落空了,港元不但是香港回歸後的法定貨幣,而且仍可自由流通、自由兌換。美國《財富》雜誌「香港已死」的預言也落空了。回歸15年後的香港,以倍於其他發達經濟體的速度成長,繁榮活力更勝往昔。
這是香港的奇跡,也是「一國兩制」的奇跡,政治史上沒有先例的創造性思維加上香港人的勤奮進取,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5月底6月初,記者隨內地媒體團赴港做為期一周的採訪,不僅看到了「馬照跑、舞照跳」的香港生活,看到香港經濟的傲人成就,還看到東方之珠在文化、教育、環保、基建各個方面都成果豐碩,粲然生輝。
前不久,瑞士國際管理發展研究所發表《2011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位列全球最具競爭力城市榜首;連續17年,香港被美國傳統基金會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評出的最全球化經濟體中,香港位列頭名;世界銀行《2010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香港在世界最便利營商城市中名列第二……
面朝世界背靠祖國
美譽背後,是香港「面朝世界,背靠祖國」的優勢,也是香港人樂觀進取、不懈努力的結果。
香港回歸後遭遇亞洲金融危機,經濟一度低迷,但2003年中央政府與香港簽署了《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內地遊客赴港個人游開放後,香港經濟迅速升溫,2004年到2011年的8年間,香港GDP平均增速達5%,是同期其他發達經濟體平均值的近2倍。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加強說,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香港僅用一年多時間就實現復甦,而歐美的金融體製出現問題時,香港的金融監管制度被證明更加科學有效,全球資本因而紛紛轉入香港尋求庇護。
「2009年至2011年,香港每年的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均為全球第一。」港交所市場發展科副主管楊秋梅對記者說,赴港上市的主力是內地企業,其市值比重2012年4月已經佔到整個港交所的59%。
香港金融業大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人民幣離岸業務。過去,中國與外國做交易時,常因用美元結算而造成匯率損失。2004年開始,中央支持香港發展人民幣離岸業務。據中銀香港副董事長何廣北介紹,2011年,經香港清算行處理的人民幣貿易結算總額超過1.5萬億元人民幣,約佔整體人民幣貿易結算額的六七成,香港已經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
你所不知道的香港
在中環商圈和旺角小店,可以看到人們手提「購物天堂」買來的大包小包各色商品;沙田和跑馬地兩個賽馬場,駿馬飛馳,人聲沸騰;入夜,維多利亞港流光溢彩,蘭桂坊酒吧迎來各種膚色的人群……
但是,除了都市繁華和鼎盛的商業,香港還有人所不知的另一面:在城市各個角落有見縫插針的滿眼綠植,蝴蝶在中間翩翩飛舞;在海洋公園坐纜車時,能看到山鷹從腳下飛過;從銅鑼灣的酒店窗口看出去,寸土寸金的昂貴地皮上,一眼可以看到20來個各種網球籃球場;舉步街頭,圖書館、展覽館總在不經意間映入眼簾……環保、綠色,充沛的公共服務設施,構築了一個更加舒適宜人的香港。
在擁有六稜柱火山熔岩奇觀的香港地質公園,特區政府環境局局長邱騰華驕傲地說:「一般人都知道香港是個大都市,卻不知道我們有屬於自己的後花園。香港人忙碌了一周,可以來這裡親近自然。」
一般人想像不到的是,以建築密集聞名的香港,1100平方公里的土地,僅僅利用了不到24%。這是香港的遠見。在這裡,保護地的管理已經有了很多年的積澱,香港超過40%的土地被指定為郊野公園和保護地,因其生態價值而受到法律保護,任何人都不得開發。
珠三角一日生活圈
香港式的遠見還體現在其他方面。
在香港高鐵站的北面,港深高鐵客運站正破土動工。這塊地是1994年填海而來,當時就已規劃好留作建高鐵用。港深高鐵預計2015年通車,屆時,從香港到廣州車程只需48分鐘,加上2016年建成的港珠澳大橋,珠三角一日生活圈將完全形成。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低迷,歐債危機持續發展,外向型經濟體香港如何應對危機?倫敦要角逐人民幣離岸業務,上海也在努力做世界金融中心,會不會影響到香港?「香港人從來不怕競爭。」接受採訪時的多位香港政府官員都說了類似的話。不難看出,他們的這份信心,來自香港對自己能力的自信,也源於「一國兩制」賦予香港不可動搖的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