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站在6月的草原上,仰著頭看徐徐降落的飛船返回艙,這一幕風景令所有身處著陸場的人都感到陶醉。
1200平方米,相當於三個籃球場大小的降落傘紅白相間,漂浮在白雲和草原之間。相比之下,直徑不到3米的神九飛船返回艙顯得瘦小很多。它拖曳著降落傘向預定著陸區域下降、下降。
不遠的空中,搜救直升機圍繞著飛船返回艙一圈一圈地盤旋,陪伴著飛船返回艙越飛越低,離地面越來越近。地面搜救分隊的車隊,像蛇一樣在草原上蜿蜒,奔著著陸點而去。
遠遠地,一團塵埃迸裂騰空,降落傘像一個正在放氣的氣球,迅速地癟了下去。
來自陸軍航空兵的7架直升機次第降落。還未等螺旋槳停止轉動,就能看見搜救人員跳下直升機,向飛船返回艙奔去。此前,地面搜救分隊的車輛已經趕到了距離理論落點直接距離約18公裏的地方。
距離飛船返回艙還有10多米,就能聞到一股淡淡的焦味。那是飛船返回艙在進入大氣層時被燒蝕的味道。通體青褐色的返回艙側卧在草原上,周遭能看到一圈淺淺的沙坑。
在確認可以打開艙門以後,開艙手李濤手持專用的開艙工具,不到三分鐘就打開了艙門。面對三位身著白色航天服的航天員,李濤面帶微笑送去了第一聲問候:「歡迎你們回家!」
航天醫學專家劉建中鑽進了飛船返回艙。按照流程,劉建中是唯一一位進入返回艙協助航天員出艙的人。在此前的採訪中,劉建仲介紹說,他的職責是確認航天員的身體狀態是否良好,幫助航天員活動頭部、關節,適應重力環境,同時確認航天員是否可以出艙。
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指令長景海鵬第一個安全出艙。緊接著出艙的是劉旺。劉洋微笑著最後一個出現在工作人員面前。
由於三名航天員在太空生活和工作了13天,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適應地球的重力環境,出艙方式由自主出艙改為在工作人員協助下出艙。三位航天員坐在椅子上,接受工作人員獻上的鮮花,不時地向人群揮手致意。
景海鵬揮動鮮花,與人們分享著太空之旅的快樂:「我們順利完成了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平安回家了。感謝全國人民的關心和支持!」
面對記者的提問,在太空操作完成首次手動交會對接的劉旺回答:「感覺良好,請大家放心。」
當問到在太空的突出感受時,劉洋說:「天宮就像我們在太空的家,很溫馨。」
按照流程,三名航天員被依次抬上了一架醫監醫保直升機。直升機的機艙後部,專門為女航天員劉洋隔出了一個獨立的空間。在直升機上,三名航天員換下白色航天服,穿上藍色工作服,進行簡單的洗漱,吃上回到地球上的第一頓飯。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副主任、航天員系統副總指揮白延強介紹說,航天員們回到地球的第一頓飯,有粥、花卷、鹹菜、水果,還有清燉羊肉。一大早,著陸場的廚師就為航天員們做好了飯菜。
11時30分左右,三名換上藍色工作服的航天員在醫監醫保直升機上進行了例行身體檢查和短暫的休息,轉移到三架醫療救護直升機上。螺旋槳再次劃動,飛往附近的一個軍用機場,並換乘專機飛往北京。
隨著直升機的起飛,現場的重心也一並轉移。其實,現場的工作還沒有結束。救生搜救隊中隊長閆敬元開始指揮吊車,要將側倒的飛船返回艙扶正,並裝載到特種車上,護送到火車站。
此時,已經是12時,草原上日正當午。飛船回收前連續四五日的陰雨,把天空洗得碧藍通透。
當一批又一批的工作人員撤離著陸現場,閆敬元和他的同事還在緊張忙碌,他們將是現場最後一批撤離的人。
阿木古朗草原經歷了短暫的喧囂後,又將恢復往日的寧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