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載韓國軍事網站《新羅空軍論壇》近日發表文章稱,中國尚未給戰鬥機裝備遠程巡航導彈,但南海危機要求中國空中打擊力量必須具備更遠的打擊能力,因此有必要為戰鬥機裝備遠程巡航導彈。初期,中國以殲-11為代表的重型戰機為巡航導彈載機,後期可逐漸過渡到殲-10。
文章稱,在中越兩國上世紀80年代進行的南海海戰中,中國海軍的水面艦艇表現出色,但值得注意的是,陣容強大的海軍航空兵在這一衝突的整個過程中,幾乎無所作為。
其原因在於,當時中國海軍航空兵裝備的主力戰機為殲-7、殲-8戰鬥機與強-5攻擊機。這些戰機的航程與掛載能力均極為有限。而中國戰機在南海海戰中表現的不足,也成為日後中國研發「飛豹」戰鬥轟炸機的最初動力。
即使「飛豹」戰機成功研發,中國仍無力對南海海域進行有效火力覆蓋,這也成為東南亞國家在南海有恃無恐的根本原因。在南海這一特殊的作戰環境中,所謂「遠程」並非「射程超過200千米」的傳統定義,而是戰機與導彈結合後,能有效覆蓋廣闊的南海海域。
能勝任這一需求的導彈也只有遠程巡航導彈了。同時,出於作戰靈活性的考慮,為戰鬥機加裝遠程巡航導彈或將成為中國維護南海主權的新手段,目前可以考慮的平台是殲-10與殲-11。
文章稱,就中國目前的武庫而言,在2009年大閱兵亮相的「長劍」系列遠程巡航導彈是可以考慮的彈種,載機早期可採用殲-11,後期為殲-10,而目前作為中國海軍航空兵主力的「飛豹」戰鬥轟炸機並不適合作為巡航導彈載機。
原因很簡單,「飛豹」作為採用第三代機體的重型戰機,內部升級空間有限,且整體航電基礎較低,不適合與高端的巡航導彈進行整合。
相比之下,殲-11作為目前中國空軍大力發展的戰機,其整體的技術水平已經達到三代半水平。同時,機體較大的殲-11戰機也能滿足中國在初期對戰鬥機掛載遠程巡航導彈的要求。
作為重型戰機的殲-11在南海這一海域廣大但島礁有限的區域進行部署也面臨諸多局限,因此,類似殲-10這類航程足夠的中型戰機才是中國在南海部署的最理想的遠程巡航導彈載機,將巡航導彈整合到體積更小、技術水平更高的殲-10戰機上也是必然的趨勢。
屆時,中國將在南海獲得一支部署靈活、火力強大、可有效覆蓋南海海域的空中打擊力量,無論是戰時還是和平時期,都將使東南亞沿南海國家難以在與中國的各種對抗中佔據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