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援引美國《世界政治評論》7月12日文章,原題:「紅海至地中海」協議凸顯以中關係正不斷發展。上周某晚,中國政府為來訪的一個國際代表團舉辦晚宴,菜單只限於猶太食品,因為所有貴賓都來自以色列。此事非同尋常。就在數小時前,中以簽署一項數十億美元項目的合作備忘錄。有人說該項目可能成為蘇伊士運河之外的另一條貿易通道。協議凸顯雙邊經貿和外交關係迅速發展。
以色列人並沒背離最重要盟友美國,但做出了發展對華關係的重大戰略決定。中國人則覺得與技術先進、地處戰略位置的以色列加強聯繫大有好處。如果說北京晚宴上的猶太食品是種文化努力,那不妨看看以總理吃力地用中文祝賀龍年快樂,並誓言新一年將帶來「兩國人民偉大友誼的深化」的那一幕。從視頻看,他不是難以把握普通話的唯一以色列人,講話中他透露已指示推動以色列人學習中文。
在北京簽署的協議只是中以關係快速發展的冰山一角,但它很能說明推動兩國關係的背後因素。該協議的目的是,修建連接埃拉特(以色列位於紅海的港口)與以在地中海的主要港口海法和阿什杜德的一條鐵路線。據估計,這個「紅海至地中海」項目耗資將超50億美元。中國發展銀行有意提供融資,而中國的工程企業似乎有望扮演建設主角。
對特拉維夫來說,北京可能代表一種更可靠的未來。中國正逐步成為貿易、政治和外交領域的主要力量。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中國能幫助以色列抵禦外交孤立。北京不太可能像華盛頓一樣成為以的主要保護者,但在國際論壇上對以保持中立也是有用的。與此同時,以色列人迷上了中國,他們說這種感情是相互的。到東方的以色列人說,中國人欽佩以色列及猶太人百折不撓的歷史,而且中國不存在西方長期持有的反猶情緒。
中國不太可能背離傳統夥伴,包括阿拉伯國家,但北京的貿易政策無所不包,且需要高科技讓經濟脫離低成本製造,及解決農產品需求飆升的問題,這就令以色列成為中國的理想選擇。
兩國關係變化最顯著在經貿領域。建交後雙邊貿易從1990年微不足道的800萬美元增至2010年的67億,預計將突破100億。這對中國而言可忽略不計,也還不到以美貿易的1/4,但增幅是顯著的。
對以色列人來說,建立良好對華關係可帶來切實的經濟機遇,事實上這方面已結出果實。中國似乎一時不太可能成為以主要外交夥伴,但以發展對華關係絕無壞處。同時,中國的猶太食品生意已做得很大。這些食品幾乎全出口到以色列,偶爾有些會輸往北京的官方場合,用來招待來訪的以政要,後者急於看到兩國關係擁有更多慶賀的理由。▲(作者弗裡達·吉蒂斯,喬恆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