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報道,同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創造的經濟騰飛的奇跡相媲美,1972年尼克松訪華後的40年中美兩國共同創造的中美關係,同屬一個曠世奇跡。在人類歷史上,兩個大國的雙邊關係在短時間內如此迅猛發展,實在沒有他例;兩個大國的合作潛力之大,相互依存之深,實在未曾有過。2012年2月12日,習近平副主席出訪美國前指出,寬廣的太平洋兩岸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
讓我們來回溯一下中美關係的發展軌跡吧:1977年1月,卡特入主白宮,國務卿萬斯和總統國家安全助理布熱津斯基協助他展開同中國談判。鄧小平繼承毛澤東與周恩來的遺願,同美國展開建交談判。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同年1月28日,鄧小平應卡特總統邀請訪美,開啟中美「首腦外交」。1997年,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應克林頓總統邀請訪問美國,重啟一度中斷的兩國「首腦外交」。江澤民展現政治家的膽略與智慧,把中美關係重新拉回到合作互利的軌道上。2002年,江澤民、胡錦濤訪問華盛頓,完成了中國第三、第四代領導人在對美外交政策領域的傳承交接。從此,中美關係進入美國一心反恐、中國一心發展的新時期。2011年1月,胡錦濤主席成功訪美,與奧巴馬總統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發表《中美聯合聲明》,開創了中美夥伴合作新局面。2012年2月習近平副主席的訪美,同樣受到美國朝野的熱誠歡迎與周到安排。透過中美兩國領導層在訪問過程中對中美關係40年發展歷程和基本經驗的盤點,全世界都看到了中美關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中美現狀:當代世界之幸
擁有不同的政治制度、歷史文化背景和經濟發展水平的中美兩個大國,其雙邊關係是當今世界最重要、最複雜的國與國關係。40年的中美關係,雖然合作、互利與共同發展是主流,但經貿、人權、台灣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兩國。尤其是在中國經濟發展、國力日益增強以後,「冷戰思維」又在中美關係中死灰復燃。
華盛頓少數「鷹派」人士認為,中美之間遲早會有「不可避免的衝突」甚至「必有一戰」。他們主張調整對華政策,在全球範圍內對中國進行遏制與圍堵。他們認為中美政治制度與意識形態的對立是不可調和的矛盾,把中國等同於前蘇聯,只要中國不採取他們為之設計的政治制度與發展模式,中美之間的衝突只是遲早的事。
而另外一些學者則從所謂「歷史經驗」出發,把崛起的中國等同於兩次世界大戰時的德國,認為中國必定會在全球體系中尋求更多的權力,分享更多的資源,這無疑會對美國的戰略利益與安全構成挑戰與威脅,而美國決不會不戰而退出歷史舞台。
中國並不是蘇聯。眾所周知,在1949年後的20多年裡,中國在意識形態上一度同蘇聯走得比較近,但在執政理念與外交思想上卻同蘇聯保持了相當距離。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已經發生了和繼續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鄧小平到江澤民再到胡錦濤,中國共產黨已形成一套適合中國和平崛起、促進世界和平發展、互利共贏的新的執政理念和外交方針,並確立為基本國策,這完全不同於前蘇聯那種僵化的意識形態、執政理念和同美國爭霸世界的外交政策。
中國更不是納粹德國。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生前反覆強調:中國現在不稱霸,即使將來發展起來了也不稱霸。不稱霸蓋源於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統,以及近百年遭受列強欺凌的慘痛經歷。中國人深知侵略之可惡、和平之可貴,也深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而美國則不同。尚武精神是美國戰略文化的核心。在美國,確實有相當一批人士依然相信武力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手段。目前的世界格局依然是美國單極霸權「一國獨大」,為了保持這個優勢,防範中國崛起坐大成為反美的大國,自然成為一部分美國人主張的戰略目標。
其實,中國迄今為止的崛起充其量還只是經濟的崛起,是政治影響力的崛起,在軍事上,中國的力量同全球第二經濟大國的地位是極不對稱的。至於軍事透明,正如習近平訪問五角大樓時所講,軍事透明包括軍事能力和軍事意圖這兩方面,中國的軍事意圖是透明的,那就是維護中國的和平發展、領土完整、主權與國家安全。
一個願意在當今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框架下力促和平發展與改革,而不想當世界老大的中國,與一個當今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建立與維護者,而不甘心做世界老二的美國,同處於一個地球之上,實在是不應該成為敵人也不應該發生衝突的,更遑論「必有一戰」。這乃是當今世界之大幸啊!難道不也是美國之大幸嗎?
中美未來:敢問路在何方?
從中國門戶被列強的堅船利炮炸開之後的一百多年歷史來看,相對而言,美國無疑是對中國較為友好的國家,在列強對中國瓜分豆剖之時,美國大多站在列強的反對一面,客觀上對列強蠶食和鯨吞中國起到了阻止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美兩國軍民並肩作戰,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正義篇章。這在中國同其他西方國家的關係史上是鮮見的,因而彌足珍貴。
中國正在和平崛起為一個世界大國,這是經濟全球化的國際環境所成就的,也是和平發展合作的中美關係所成就的。中國國際地位的深刻變化,帶來的不是霸權與對抗,而是更多的合作與責任、互利與共贏。在中美關係上,中國謀求同美國建立不同政治制度、歷史文化背景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大國間積極合作夥伴關係,並以此樹立前無古人、後啟來者的典範。所謂「前無古人、後啟來者」,就是無現成的經驗可鑒,需要像鄧小平所說的那樣「摸著石頭過河」;需要像希拉裡·克林頓所說的那樣「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也需要像習近平在華盛頓訪問時所說的那樣:「中國有句流行歌的歌詞是這樣唱的:『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展望未來,中美關係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不會平坦。複雜的中美關係不僅只關係到中美兩國的根本利益,而且還牽涉到地區安全與全球穩定。敢問中美關係未來發展的路在何方,就在落實這種戰略共識的前進腳步之下!(作者是香港天大研究院董事長,本文節選自剛剛出版的《習近平訪美全球評論與報道選輯》一書的代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