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援引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7月19日文章,原題:爭取中國,對付伊朗。過去10年,美國動用日益嚴厲的制裁,逐步加大對伊朗的施壓,以阻止其核野心。但華盛頓一直面臨如何獲得中國更多配合的問題。中國是伊朗原油的主要買家,而且不喜歡制裁。6月28日,奧巴馬政府豁免中國,使後者免遭伊朗經濟制裁的拖累,理由是中國大幅減少從伊朗的原油進口。這表明給中國國有石油公司增加投資美國油氣開發的機會,可成為華盛頓向中國提供的一個胡蘿蔔,以換取中國對美國制裁政策的更大支持。
最近,中石化披露其拒絕了伊朗提出降價出售額外原油的建議。中石化有迫切的理由拒絕從伊朗增加購油,該公司不願危及其在美國的擴張,它已在美國向德文能源公司擁有的頁岩氣資產投資20多億美元,並打算購買切薩皮克能源公司的資產。
中石化不是唯一因利益放棄伊朗、選擇美國市場的中國石油公司。中海油和中石油也發現美國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首先,這三家公司都渴望通過與美國企業合作獲得開發頁岩氣的技術和知識。其次,它們想要增加儲量和生產,而現在越來越多的此類機會出現在美國,因為美國的非傳統石油和天然氣生產發達。最後,近兩年來中東和北非局勢動盪促使中國國有石油公司尋求風險較低的業務環境。
看起來,為進入美國市場而避開伊朗的並不僅是中國國有石油公司,其他中國企業也在這樣做。比如,去年華為公司宣佈計劃,縮減在伊朗的業務。雖然這些業務遵守美國和歐洲的法律,但公司此舉至少說明他們在一定程度上考慮到在美歐做生意的前景。
美國能否爭取到中國更多配合,或許部分取決於中國國有石油公司在美國投資的規模。這些公司向美國市場注入的資金越多,就越有可能拒絕與伊朗達成可能危及其商業前景的協議。因此,為中國投資營造更友好的環境,可能會給美國帶來地緣政治回報———即中國在制裁伊朗問題上更加配合。另外,使中國國有石油公司帶頭遵守美國的對伊制裁,在政治上北京容易接受。中國官員可以堅持反對美國制裁的公開立場,同時避免加劇在伊核問題上與華盛頓的緊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