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人民網援引美國《外交政策》7月26日文章,原題:中國的軍事時刻,文章如下:
1974年中國與南越艦船發生小規模衝突。歷史可能不會重演,卻有驚人相似之處。當時,中國利用南越的孱弱控制了南沙群島。如今,中國宣佈要在新成立的三沙市設立警備區。
北京再次轉向武力。但與1974年不同,中國的和平外交似乎為其提供了無需戰爭便可佔據優勢的好機會。我稱之為「小棒外交」,是不展示艦炮的「艦炮外交」。這樣做無需公開威嚇弱小鄰國,也不會給地區強國以干預的理由。那北京現在為何要拋棄這一擁有諸多好處的戰略呢?因為「小棒外交」需要時間。它需要創造事實,並讓別國確信挑戰這些事實毫無意義。北京有動機、手段和機會來解決南海爭端,但它可能認為機會稍縱即逝。越南等國正加緊武裝,有可能獲得足夠軍事手段來對抗中國,或提高中國主張的成本。東南亞國家正尋求美國等外來者的幫助。
因此,北京可能認為必須現在行動——無論它在短期內可能會帶來何種成本、危險和外交衝擊,否則將永遠失去控制南海的機會。
幾十年來中國的動機一直未變。九段線在上世紀40年代便已在地圖上標繪出。它表達出中國的利益和願望。海床下的油氣資源對中國發展至關重要。
避免受到超級強國包圍的動機也影響了中國戰略。上世紀70年代末,北京認為蘇聯實施「啞鈴戰略」,要把蘇聯海軍打造成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主要力量。為此,蘇聯曾與越南商討在金蘭灣和峴港獲得駐軍權。北京認為須先發制人,阻擋蘇越結盟,於是1979年爆發中越戰爭。北京可能認為美國當今的海洋戰略是另一版本的「啞鈴戰略」。中國戰略家一直因美國的包圍而焦慮,特別是美宣佈重返亞洲後。
還有尊嚴因素。中國人將海洋當成本國的歷史版圖,要讓自己在這片區域屹立。中國百姓的期望值也很高。北京不斷強調海洋領土主權,並喚起海上輝煌的記憶,必須想方設法達成訴求。
北京有辦法做到。相比東南亞競爭者,中國具有壓倒性優勢的軍事實力。北京還有其他許多理由要現在就鎖定收益,要趕在東南亞開始有效反抗之前。機會之窗仍為北京開啟,至少目前如此。
華盛頓已宣佈計劃重新平衡美海軍力量,將60%艦隊移到太平洋和印度洋。北京或許已得出結論:耐心外交將令其丟掉南海。在中國人眼中,最好現在就開始行動,在競爭中先發制人。(作者吉姆·霍爾姆斯,伊文譯) |